時光飛逝,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而全球很多國家也公布了它們在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成績。對於很多經濟體量較大的國家而言,GDP的下滑,似乎成為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主旋律」。當然,疫情因素的存在,是很多國家經濟下滑的重要原因。那麼,在2020年這一整年,各國的GDP將會達到多少呢?
美國(20.8萬億美元)。作為全球科技與經濟強國,美國的GDP穩居全球第一。在今年第三季度,美國的GDP更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同比實際下降2.8%,環比年化大增33.1%。近日,摩根大通對美國在今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進行了預測:由「之前預測的環比年化增長2.8%,調整為下降1%」。倘若按照摩根大通的這一預測,美國在2020年全年的GDP將為20.776萬億美元,這與之前IMF給出的20.81萬億美元的GDP預測相一致。因此,在2020年,美國很可能會實現20.8萬億美元的GDP。
印度(2.59萬億美元)。根據今年10月份,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在2020年,印度的GDP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根據IMF的預測,在今年,印度的GDP可能會下滑至2.59萬億美元,而其人均GDP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將為1880美元左右。
作為曾經全球經濟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度之一,印度的經濟為何會在今年出現大幅度下滑?這可能和其經濟結構存在一定的關聯。按照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經濟必須沿著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的梯度逐漸走向現代化。而印度卻憑藉著跨越式的發展模式,以服務業為主導實現了經濟的快速騰飛。這也就意味著,印度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服務行業受到了較大程度的衝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印度的GDP下降。
各國GDP預測:美國20.8萬億美元,印度2.59萬億美元,我國呢?
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實現了722786億元的GDP,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無論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其增加值均實現了同比正向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我國經濟穩健全方位向前發展的良好勢頭。而在今年第四季度,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則更為喜人。
根據畢馬威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我國經濟將會持續保持復甦的態勢: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為2.2%,2021年經濟增速為7.8%。
隨著疫情在國內的有效控制,早些時候,製造業生產、投資、出口成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而發展至現在,服務業、消費行業的復甦,也為國內經濟的增長再添助力。在不久的將來,根據畢馬威的預測,我國將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和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相信在一系列高新科技的助力下,我國的經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讓我們拭目以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