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16:40,隨著高考英語科目結束,2019屆高考落下帷幕。薄薄的試卷中承載著老師的期許、家長的願景和考生的憧憬,牽掛著無數人的心。貴州省管專家、CC英語學校校長楊建嬉在第一時間對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III卷進行了深度解析,幫助2020屆準高考生以及高一高二同學對高考英語試卷命題思路、題型分布、最新動態有清晰的了解。
楊校長表示,今年全國III卷的命題,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考查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從難度上看,今年的試卷難度適中,和前幾年試題難易程度銜接平穩,出題不偏不倚,沒有出現偏題、怪題。
楊校長還提出,分析今年的高考英語試卷,可以看出以下特點。
一、閱讀能力是考查重點
「得閱讀者,得天下」。隨著高科技時代的來臨,閱讀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強調知識經濟與終身學習的今天,閱讀能力成為人類獲取諮詢,適應生活的重要能力。國內外諸多英語考試,對閱讀能力的考查都放在首位。語篇閱讀能力也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點。全國卷III,120分的筆試卷所有模塊都以語篇或語段的形式呈現。除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常規語篇題型外,語法填空、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都可納入語篇題型的範疇。整套試卷從語言輸入和輸出兩個維度考查學生在語篇層面的英語運用能力。要在高考英語科目拿到一個較高的分數,考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語篇分析能力和解讀能力。
二、試題中傳遞正能量
教育的本質應把知識學習和人格培養良好結合。高中英語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更要落實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對高中生最公平、最權威的考試,近幾年的高考一直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在選材上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乃至今後就業上會面臨的問題,讓考生在解答題目的同時,對生活有所思考,得到啟發。今年的試卷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選材以人為本,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主題,在考查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向考生傳遞著正能量。如今年的一篇閱讀理解,介紹的是中國元素如何影響世界時尚潮流趨勢。相信考生在答題的同時,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完形填空講述的是,挪威的一個山谷小鎮,一年有幾個月都見不到陽光。人們想辦法引進了能反射陽光的高科技鏡子,終於見到了珍貴的陽光。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人定勝天的信念傳遞。在高考嚴肅的氛圍中,讀到這樣的文章,考生的心中想必也會照進和煦的陽光。
在解讀19年高考試卷的同時,楊校長還為廣大高中同學帶來三大建議:
一、構建有機有序的知識體系
所有科目的學習,包括英語學科,要達到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英語語法學習為例,很多同學會覺得語法難學,有背不完的知識點。問題在於,他們是把知識點剝離開來,孤立地進行點狀記憶,沒有把知識點之間聯繫挖掘出來,形成網狀的知識體系。如被動語態,有的同學會一個一個時態地去背相應的被動語態結構,背得辛苦還記得不牢。被動語態的句子,謂語部分的結構都是「be動詞+過去分詞」,只要把be動詞依據時態進行相應的變化,再加上過去分詞,就得到正確的被動語態結構了。抓住了規律,語法學習就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楊校長建議,高一同學從入學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去搭建各學科的知識體系,把貌似散亂、豐富的知識點,組織成一個有機有序的結構,就像蓋樓一樣,一步一步搭起自己的知識大廈。如高中英語語法的學習,就要從詞法、句法等一級目錄開始,逐層分支,構建起龐大但有機有序、相互關聯的網狀體系。
二、搭建「知識庫」和「詞彙庫」
楊校長指出,英語學習要紮實,英語考試要拿高分,同學們必須建好自己的兩個庫:「知識庫」和「詞彙庫」。「知識庫」是指語法、解題技巧、策略等內容,而「詞彙庫」則是詞彙、短語的儲備。楊校長特別強調了「詞彙庫」的重要性。詞彙是英語學習的敲門磚,沒有詞彙,再漂亮的句型結構也不能轉換為完整的句子;沒有合格的詞彙量,再多的解題技巧,也是一紙空談。
庫的搭建,是「聚零為整」的過程,把細碎、繁多的知識進行整合。在「聚零為整」的同時,還需「化整為零」,即背誦、掌握庫裡的每一個細節內容。對細節的透徹理解和掌握,是橫亙在中等學生和高分學生間的一道分水嶺。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綜合題型,要拿高分,對細節的掌握和語言的運用必須精準。詞彙、短語沒有掌握透徹,勢必影響到對詞句的準確理解,導致解題失誤。如高考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常常會考查到「熟詞生義」,這也是這些題型能否拿到高分的一道分水嶺。熟詞生義,即單詞在學生最熟知的含義之外,更深層次、相對陌生的含義。近幾年的高考,都會考查到熟詞生義,如save,考查的不是最常見的含義「節省、拯救」,而是「保留,留到……」。cover一詞,除了「覆蓋」、「封面」等常見含義外,還考查過「報導」、「(錢)足夠支付」、「行進(一段路程)」等多重含義。
楊校長強調,要把細節做紮實,在於平時的堅持和積累。每天背誦一定量的詞彙、短語,長期堅持下去,隨著詞彙量的增長,閱讀能力、解題能力一定會有相應的提升。楊校長建議同學們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記憶單詞,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句子、語段的閱讀中去記憶單詞。之所以強調詞彙和語篇相結合,是因為詞彙是所有語篇綜合訓練的基礎。在大量閱讀的真實語境中去接觸生詞,結合構詞法等規律來識記,最終才能實現詞彙的積累和突破,為接下來深層次的文章背景、結構及寓意掌握奠定基礎。
三、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高考書面表達,是考查學生筆頭綜合輸出的版塊,要在書面表達上有所突破,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積累。楊校長建議,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針對高考書面表達的題型特點和要求,進行針對性練習,夯實自身的書面表達能力。
高考書面表達是按檔評分,同學們應該熟知每一檔分數區間相應的評分標準,明確自己目前的作文,處於哪一檔,需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和提升。在平時寫作每一篇書面表達時,按照「審-列-加-連-查-寫」的步驟,審題目、列提綱、加首尾、連句子做銜接、全面檢查、規範書寫,完成作文。在寫的過程中,要有「整段整句」的概念,即文章有恰當的段落布局、文中的每一個句子是完整的。同時大膽地使用一些高級詞彙、句型,增加亮點,並使用恰當的銜接成分給作文「瘦身」,讓句子有機地結合,使文章結構更緊湊。
高考已經結束,不管結果如何,希望學子們坦然面對,並以勇者的心態,踏上另一段即將展開的全新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