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工業網際網路是第4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是新一代ICT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5G+工業網際網路」有利於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兩年來,隨著產業界探索利用5G技術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熱情不斷提高,中央及地方因時出臺各項政策舉措,對引導「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意義重大。
2 「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政策整體分析
2.1 國家層面:由引導內容到針對性政策向縱深拓展
2017年年底,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1],提出「在5G研究中開展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針對性政策文件《「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2],首次提出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提鍊形成至少20個大典型應用場景,引導產業界提升網絡關鍵技術產業能力、創新應用能力和資源供給能力。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 發展的512工程在2020年《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3]《關於加快推動5G發展的通知》[4]兩個文件中也再次被強調。為更進一步引導重點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有色金屬行業智能礦山建設指南(試行)》《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冶煉工廠建設指南(試行)》《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加工工廠建設指南(試行)》,引導露天/地下礦山無人駕駛、遠程協作、移動裝備的互聯互通等「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
2.2 地方層面:全國形成「兩區三帶多點」格局
各省(市、區)因地制宜,相繼出臺地方產業政策。其中長三角地區最為活躍,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均有針對性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較突出,廣東、深圳都將5G與工業融合應用作為產業規劃重點;魯豫一帶、川渝一帶、湘鄂一帶各有特色,遼寧、福建、山西、寧夏等多省(市、區)結合自身特點出臺相關政策。近20個地方政策中引導「5G+工業網際網路」 發展,其中北京、山西、遼寧、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寧夏9個地區政策文件中明確「5G+工業網際網路」專欄政策。北京積極推進設立「 北京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投資基金」,上海統籌5G基金、工業網際網路基金相關方向對「5G+工業網際網路」給予支持。山西、天津、安徽、湖南、廣東、重慶等地區利用現有工業網際網路、單項冠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技術改造、智能製造等對政策進行支持、引導,山東、遼寧、江西等地區通過5G產業投資基金等進行支持。總體來看,伴隨著產業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政策逐步完善,並正在向垂直行業、重點領域延伸。
3 「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政策的推進規律
3.1 支持一批試點示範項目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中,10個「5G+工業網際網路」方向試點示範項目落地重慶、廣東等地。在各地產業政策中,60%以上地區通過應用示範工程推進融合發展。例如,浙江省開展「5G+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遼寧省鼓勵工業企業、電信運營商、5G通信設備供應商和科研院所等共同開展面向製造業的「5G+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示範應用。
3.2 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園區
全國近半數省(市、區)在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時強調園區建設,提出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區、行業龍頭企業及重點產業集聚區等區域加強5G網絡建設和應用探索。例如,廣東省支持「產業聯合體」面向垂直行業和具體園區的需求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安徽省推動省級(含)以上產業園區加快實現5G信號高質量覆蓋,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行業龍頭企業建設5G產業園,並給予相應獎勵和補償;江西省支持信息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園區建設5G產業基地,優先保障基地內用地等基礎設施配套。
3.3 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5G大帶寬特性標準相對成熟、優勢明顯,且能滿足絕大部分非核心環節工業場景的時延要求,基於該特性的高清視頻應用等場景正向縱深拓展,其他特性的應用場景也在探索中。為引導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全國40%以上地區提出重點培育典型應用場景目標。例如,重慶推動5G在工業高清視覺質檢、工業VR/AR、雲化機器人等方面的應用;江西引導在典型工業製造場景推廣工業生態傳感器、生產設備實時監控、物流與庫存監控、資產跟蹤、物流車和工業機器人等應用。
4 「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政策的未來走向
通過對近兩年關於「5G+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向央地協同、產業合作、重點突破等方面轉變。具體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地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或將出現以下幾種趨勢。
4.1 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探索合作將成為發力點
「5G+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典型體現,需要既懂工業又懂網絡且針對性較強的解決方案落地。在「5G+工業網際網路」的進程中,三大運營商和龍頭工業企業均將發揮較大作用;中興、愛立信、華為等5G設備商在產業生態構建中也有關鍵作用;各園區管理委員會等產業主體可參與建網用網商業模式探索,引導產業各大主體的合作將成為各地政策的發力點。
4.2 建設5G園區網絡將成為重點關注方向
受5G建網用網價格貴影響,當前企業探索應用成本較高,影響其深入探索和部署應用的積極性。通過在重點產業基地、園區、產業聚集地等建設高質量園區網絡,探索「統籌規劃」「集中建設」「共建共享」等建網模式及商業模式,可分攤企業用網探索成本。未來產業政策或將繼續加大對園區網絡的引導力度。
4.3 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將成為指揮棒
隨著產業界「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探索的不斷推進,如何評估發展現狀、成效,從而制定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將成為中央和地方的關注點。學術機構、第三方產業機構也將開展評測相關研究,為全方位、多角度的整體評估提供參考。
5 對地方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的政策建議
一是加強總體規劃設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前提下,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建議把「5G+工業網際網路」的產業發展融入到地方「十四五規劃」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的總體規劃中,從招商引資、人才培育、減稅降費等各方面設置更多有力政策。
二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總體部署,立足地方產業發展需要,開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遴選重點行業和典型場景,培育解決方案提供商。設立「5G+工業網際網路」專項資金,探索產業基金、社會資本等多元化投資渠道,為技術突破、應用落地和產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三是加快園區網絡建設。按照「兩新一重」 (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戰略部署,把5G、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行業重大工程項目結合起來,進一步培育產業、增加就業。加快建設高質量園區網絡,探索建設融合應用先導區,通過網絡共建共享,降低企業建網用網成本,為中小企業提供「先用後建」甚至「只用不建」的探索條件。
6 結束語
本文在系統梳理了「5G+工業網際網路」國家層面、地方層面的產業政策情況後,為進一步促進「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培育,加快融合應用快速落地,結合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的實際情況,對我國各省(市、區)發展「5G+工業網際網路」提出了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 關於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Z], 2017.
[2] 工業和信息化部. 「5G+工業網際網路」512工程推進方案[Z], 2019.
[3] 工業和信息化部. 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Z], 2020.
[4] 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Z], 2020.
作者簡介
黃 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部主任工程師,長期從事「5G+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邊緣計算、信息模型等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化工作。
於青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部工程師,長期從事「5G+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化工作,通訊作者。
朱 瓔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部工程師,長期從事「5G+工業網際網路」、邊緣計算等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化工作。
李 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部工程師,長期從事工業網際網路等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化工作。
論文引用格式:
黃穎,於青民,朱瓔,等. 「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政策分析[J].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 2020(7):69-71.
本文刊於《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