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是恆星死亡後的殘骸,一般像太陽這麼大的恆星在死亡後都會成為白矮星,那麼成為白矮星就完了嗎?不是的,白矮星還有它自己的演變,一般最終會成為一顆黑矮星,但是它極可能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發生變化,去年天文學家發現這樣一顆白矮星,它不斷的吞食伴在它身邊的一顆恆星,大量物質的重新聚集,已經使它發生了變化,觀測發現它已經成功的從白矮星狀態演變成了褐矮星,即將涅磐重生。
這是一個非常昏暗的雙星系統,編號為J1433,該雙星系統距離地球730光年,互相極為貼近地運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天文研究團隊觀察發現伴星圍繞白矮星運行一周只需要78分鐘,吞噬現象正是由於兩顆星球親密環繞導致的,當天文學家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看到它們的時候,白矮星已經將它的伴星吃掉了大半,其恆星的光輝已經熄滅,也就是說白矮星將其由一顆恆星吃成了褐矮星。賀愛興是介乎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一種星球,雖然整個星球都很熱,但由於質量還不夠,還不足以引發內部的核聚變形成恆星。
科學家認為這顆白矮星能吃掉伴星的90%,進而點燃自身的核聚變成為恆星,但是時間可能會很短暫,因為內部的壓力會把碳元素進行聚變,向著更大規模的超新星爆發前進,如果它繼續吞噬伴星的話,則很可能會達到白矮星所承受的質量極限,從而加速發生超新星爆發,在一場巨大的爆炸中成為一顆中子星,同時將大量的物質拋灑出去。
一支天文學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觀察發現,目前這顆白矮星已經質量巨大,而它的伴星則僅剩下60個木星的質量,已經降級為褐矮星,因為這樣的質量產生的引力已經不足以維持內部的核聚變,不過由於它與白矮星的潮汐效應引發的星球內部動蕩劇烈,可能核聚變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由於白矮星不斷的蠶食,它的質量將會越來越小,最終成為一顆冷冷的行星。
但是關於這顆伴星的命運還有三種可能,一是由於體積變小,白矮星對於它的引力作用也變弱,所以它的軌道半徑可能會越來越大,最終從白矮星的束縛中逃逸,但是由於它太過於靠近白矮星,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它更大的可能是被白矮星完全吞噬掉,第三種可能就是在它還沒有被完全吞噬掉的時候,白矮星達到了質量極限,發生了超新星爆炸,把它推出了軌道,使之變成一顆遊蕩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