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將何去何從?未解之謎都蘊藏在暗物質和暗能量之中

2020-08-23 鍾銘聊科學

地心說

一直以來都是古今中外學者們都很喜歡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問題。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逐漸形成了一個關於宇宙的模型,這就是地心說模型。

這個地心說模型到了託勒密手裡逐漸發展和成熟,並在後來的1000多年裡成為了西方學術圈的主流理論,甚至連教會都認同了這個模型。

日心說

後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提出了與地心說截然不同的觀點,這就是日心說。不過,哥白尼的日心說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因為哥白尼的日心說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心說換成了太陽,除此之外現在準確性和預測能力上幾乎和地心說差別不大。

後來,伽利略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木星也有自己的衛星,要知道地心說的基礎是: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繞著地球轉。因此,伽利略的發現從根本上否定了地心說。

不僅僅是伽利略,第谷還發現了超新星以及搞清楚了彗星形成原理,這也從根本上都定了地心說的另外一個根基:天界不變論

無論是伽利略還是第谷,本質上都只是否定了地心說,但是日心說的準確度依然沒有超越地心說。後來,第谷的學生克卜勒在第谷留下來的海量數據中,計算出了行星運動的軌跡是橢圓,並提出了著名的克卜勒三大定律。

經過克卜勒的修正,日心說的精準度大幅度地提升,克卜勒三大定律開始逐漸取代地心說在學術圈的主流地位。不過,克卜勒還遺留下一個問題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行星運動的軌跡為什麼是橢圓?

牛頓與萬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頓發表了物理學史裡程碑式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本書中,牛頓提出了他的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就是通過他的力學體系統一了天界和地球上的物理學規律,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行星運行的軌跡是橢圓。

自從有了牛頓的理論,宇宙中心論就開始變得沒有意義。而且根據牛頓的理論,如果宇宙是物質主導的,那麼宇宙就應該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向中心靠近,最終壓縮成一個「點」,可事實上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那究竟是咋回事呢?

牛頓認為宇宙應該是無限大的,因此,宇宙並沒有中心,或者說宇宙處處都是中心。於是,宇宙處處引力都應該是平衡的,也就不會有向中心靠攏的趨勢。

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

在接下裡的兩百多年裡,當時的學者們普遍認同:宇宙是永恆的。也就是說,宇宙原來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從大尺度上看,幾乎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同時,宇宙是無限大的,以至於宇宙不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雖然在這兩百年內也有人質疑過這個觀點,比如:奧伯斯就提出過著名的奧伯斯佯謬,以此來證明宇宙可能是有限大的

不過,總體上來說,對當時的學者來說,大家更願意相信前者。愛因斯坦起初也是持有類似的想法,後來他提出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對引力進行了重新的詮釋,愛因斯坦認為引力的本質其實是時空的扭曲

於是,他也開始建構自己的宇宙觀。在他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中,有一個描述宇宙的引力場方程,愛因斯坦得到這個方程時,他就發現:這個方程預示著宇宙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膨脹。這和他一直以來的信仰是相違背的,於是,他為了抵消這個膨脹效應,就在這個方程中添加了一個宇宙常數。只要這個宇宙常數選取適當的值,就可以抵消掉宇宙膨脹的效應。

勒梅特&哈勃

愛因斯坦這也算是一意孤行了,於是,就引來了同行們的反對。首先提出反對聲音的是勒梅特,他認為宇宙應該是膨脹的,而不是應該是永恆的。

不過,他並不反對愛因斯坦在方程裡加宇宙常數,相反他認為宇宙常數應該存在,不過不是用來抵消宇宙膨脹,而是用來描述宇宙膨脹的速度大小,不同的宇宙常數的取值,就可以讓宇宙具有不同的膨脹速度。

勒梅特只是從理論上提出的反對的意見。而天文學家哈勃則是利用觀測手段,他長年在觀測銀河系外的星系,他就發現,大多數銀河系外的星系都在發生紅移,說白了就是在遠離我們。

哈勃的發現,其實只能用宇宙膨脹來解釋。原因也很簡單,如果不是宇宙膨脹,那麼各個星系應該是有的靠近我們,有的在遠離我們,而不是幾乎都在遠離我們。

由此,哈勃還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來描述星系紅移。為了表彰勒梅特和哈勃的貢獻,如今哈勃定律已經更名為:哈勃-勒梅特定律

宇宙大爆炸

哈勃的觀測也在向我們暗示一個道理:如果宇宙是在膨脹的,那麼我們沿著時間往回推測,宇宙就應該是向回收縮的,如果追溯到宇宙的起點,那宇宙應該是從一個「點」開始膨脹開來的。當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不能僅僅是靠推測,他們還加入了許多核物理的理論,從而得到了著名的宇宙大爆炸模型

宇宙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這次大爆炸後,宇宙開始膨脹,溫度開始下降,並且逐漸產生了如今宇宙的一切。而宇宙大爆炸還需要兩個關鍵證據,一個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一個是氦元素豐度,這兩個證據也在後來陸續被找到,這才使得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為了學術界的主流認同。

未解之謎

如果我們現在回頭來看,就發現勒梅特是十分機智的,他想要用宇宙常數來描述宇宙的膨脹速度。事實上,這也被他言中了。如果宇宙只有引力,而沒有斥力,那麼宇宙的膨脹速度就不應該是恆定的,而應該在引力作用下逐漸減速。

不過,這一切在上世紀的兩個天文學發現中被打破。首先是科學家發現,星系中的恆星運動速度都超過理論值,這說明還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物質在提供引力,科學家就把這些物質叫做暗物質

1998年兩個科研小組發表了一個觀測報告,他們觀測了Ia超新星。他們就發現,宇宙非但沒有在減速,相反還在加速。這說明宇宙中還存在著一種我們看不到的物質,在提供和引力截然相反的斥力,驅動著宇宙膨脹。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如今天文學界研究的前沿問題,它們在宇宙中的佔比大大超過了已知物質,達到了95%以上。

也就是說,它們的構成和影響影響了宇宙常數,同時也是影響宇宙未來演化的原因。而如今我們卻對他們一無所知,因此,想要了解宇宙的未來,我們就必須先搞懂暗物質和暗能量。

相關焦點

  • 宇宙將何去何從?未解之謎都蘊藏在暗物質和暗能量之中!
    地心說一直以來都是古今中外學者們都很喜歡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問題。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逐漸形成了一個關於宇宙的模型,這就是地心說模型。這個地心說模型到了託勒密手裡逐漸發展和成熟,並在後來的1000多年裡成為了西方學術圈的主流理論,甚至連教會都認同了這個模型。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世間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 宇宙的終極命運,或藏在「暗物質」與「暗能量」之中
    於是,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在宇宙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而他們則是維繫宇宙不斷膨脹的原動力,同時也是維繫星系在旋轉的過程中不會因為巨大的離心力而被轉散的原因之所在。後來,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方法和理論探測暗物質,最終通過探測的數據得出在宇宙中的確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論。
  • 論引力場、宇宙、暗能量、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是什麼?大爆炸宇宙之外,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關鍵詞:移動波;宇宙;暗能量;暗物質;速度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1920年代,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宇宙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它浩瀚的空間每分每秒都在擴張,星系之間彼此遠離。宇宙膨脹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直接導致了大爆炸宇宙學的學說。
  •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為你提供世界未解之謎、奇聞異事、世界奇蹟、世界之最、世界十大、科學探索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了&34;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1.我們能看到宇宙僅僅是真實宇宙的5%。
  • 什麼是未解之謎?
    2、知而不識之的,就是未解之謎了,這個部分越是龐大,說明我們的基礎理論出現的問題就越多。3、不知而識之的,這是預測學的範疇了,中國文化在這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準不準確另當別論;另外神學、哲學和中國的許多學說也應當歸入於此類範圍。
  •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它們為什麼佔據了百分之95的宇宙?
    大家都知道,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所探知到的宇宙信息非常少。我們認知中的恆星、行星、物質等連宇宙的百分之5都不到。剩下百分之95都是由人類根本無法探測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也就是說,我們所體驗到的,所感知到的是現實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們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一切,它們是什麼,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存在的方式完全沒有任何頭緒。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暗物質之謎
    最近的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70%的暗能、5%的發光和不發光物體、5%的熱暗物質和20%的冷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宇宙中竟有九成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遺留至今的一種看不見的弱相互作用的重粒子——冷暗物質正是支持膨脹宇宙論的關鍵。
  • 【科普】暗物質與暗能量
    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首先,不要把暗物質與暗能量混為一談。有很多人認為暗能量就是暗物質發出?錯,暗物質與暗能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 宇宙"巨引源"是什麼?浩瀚宇宙中的六大未解之謎!
    浩瀚宇宙中給人類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下面來看看其中7個未解之謎你是否看到過!1 黑洞:為什麼叫黑洞,因為黑洞具有強大的引力,就連光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恆星燃料耗盡,坍塌後,就會形成一個黑洞,他會不停的利用自身引力吸收路過他的所有天體.光都無法逃脫!
  • 科學界提出的《宇宙八大未解之謎》
    上圖是基於猜測而繪製出的暗物質3D影像。  美國《科學》雜誌日前選出了八大宇宙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承認,其中一些「可能永遠也無法找到答案」。  這八大未解之謎涵蓋範圍很廣,從未被鑑定過的神秘暗物質到恆星爆炸的真相。
  • 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人類物理學新紀元的開端
    ,21世紀最大的科學謎團「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已經被中國人唐楚鏨先生「攻破」。在宇宙學界、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暗物質和暗能量被認為是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上的兩朵「烏雲」,被科學家們號稱為「世紀之謎」。美國科學家在一份報告中列出21世紀要解答的11個科學問題,「什麼是暗物質」被列在第一位。科學界公認,揭開暗物質之謎將是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將帶來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
  • 科學界有4大未解之謎,每破解一個都有可能實現人類文明質的飛躍
    其實不然,有可能科學早在宇宙沒有誕生之前就存在了,破解宇宙的終極奧秘只不過科學道路上的一個環節。雖然科學家博大精深,但是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也在一步步前進。而在科學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上很多的未解之謎,其中科學界有四大未解之謎直至今困擾著科學家,而且這四個未解之謎,只要破解任何一個,都有可能給人類文明帶來質的飛躍。那麼到底是哪四大未解之謎呢?
  • 暗物質暗能量在宇宙的分布均衡嗎?
    賀俊傑/文物理宇宙學認為,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增加宇宙膨脹速度的難以察覺的能量形式。暗物質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的未知物質。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26.8%暗物質,4.9%的重子物質組成。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們研究暗能量、暗物質,基本上都建立在宇宙爆炸、宇宙膨脹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上,基本證明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存在,但仍然沒能找到暗能量和暗物質。
  • 暗物質的未解之謎(一)
    暗物質之網20世紀30年代,一個瑞士的天文學家發現一定距離內的一團星系,會沿著一定的軌道運行他提出了不可見的物質,命名為暗物質,提出是暗物質以引力牽引著這些星系。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們逐漸認可這種神秘物質充斥整個宇宙的說法。相比於我們可見的普通物質,它有6倍之多。儘管科學家普遍認可宇宙中暗物質大量存在的說法,但一些未解之謎卻始終困擾著科學家。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除此之外,我們對暗物質的性質了解非常之少。暗物質有可能是原子分子這樣的一些粒子,也有可能是所謂的場的能量,甚至有可能是比可見光的波長還微小的微小黑洞。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現在我們還不清楚,但是暗物質的存在和我們實際上是息息相關的。
  • 「暗物質與暗能量系列」暗能量,宇宙命運的主宰
    大家好,暗物質與暗能量系列,這是第二期。上一期,我們討論了暗物質,那麼什麼是暗能量呢?這件事,還要從愛因斯坦這輩子「最大的錯誤」談起。在暗能量的概念被提出來以前,科學家們的計算和模擬結果都顯示,如此巨大的質量,足以讓宇宙在大爆炸開始後不久,就在強大的引力下停止膨脹,最終收縮起來,變回原來的模樣。也就是說,如果宇宙真的像當時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就不會有今天的模樣和137億年的歷史。於是,暗能量的概念應運而生。
  • 什麼是暗能量,暗物質?
    暗能量,暗物質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有一件事對宇宙的擴張是相當肯定的。它可能具有足夠的能量密度來阻止它的膨脹和重新坍塌,它可能具有如此小的能量密度以至於它永遠不會停止膨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力肯定會減緩膨脹。當然,沒有觀察到減速,但理論上,宇宙必須放慢速度。宇宙充滿了物質,引力的吸引力將所有物質拉到了一起。
  • 暗物質和暗能量,會對宇宙造成什麼影響?
    科學界開始意識到,宇宙中除了可被觀測的「重子物質」外,還存在若干倍於普通物質的「暗物質」,由於這些暗物質不與電磁力發生相互作用,所以天文學家無法在電磁波頻段中尋找它們,只能通過引力來確定它們的分布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