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動點科技
3 月初,手機的震動又被拿來說事了。誰家旗艦手機用的轉子馬達,誰家旗艦又用了線性馬達。那麼,手機上的馬達究竟有多少種,它們又經歷哪些故事呢?本期,就讓小編來好好捋一捋,讓各位不在糊塗。
一、振動馬達的分類
1. 轉子馬達
如果經常看拆機圖,就可以知道在電池下方,類似四驅車馬達縮小版的元件就是轉子馬達。它是利用馬達裡的偏心轉子實現振動,從馬達啟動到結束的時長為 60ms 左右,振動量也就只有 0.6Gpp 左右。給人的感覺就是無法做到快速啟動、快速停止,振動很不及時,在聲音上的表現就是大家經常調侃的「嗡嗡嗡」。
2. 線性馬達
不在是通過轉子產生振動,而是依靠電壓驅動與彈簧連結的移動質量塊,質量塊在彈簧的共振下被振動。線性馬達的啟動和停止時間只需要 15ms 左右,遠比裝置馬達來的快。振動量也要高出一大截,達到了 1.7Gpp 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線性馬達聽起來是「噠噠噠」,振起來非常的爽。另外,由于振動頻率和振幅可以調節,所以一般搭載線性馬達的手機在不同場景下都有著不同的振動效果,極大的提升了用戶體驗。線性馬達又分為兩小類,圓形線性馬達與橫向線性馬達。
① 圓形線性馬達
圓形線性馬達是使用 Z 軸進行振動,這也是它在外形上主要是圓形的圓形,所以也叫做是圓形線性馬達 /Z 軸線性馬達。因為手機機身及內部空間的限制,圓形線性馬達往往體積較小,振動行程短,振動量也小了,其使用手感也還是不如橫向線性馬達。
② 橫向線性馬達
這個就是目前手感最好的馬達振動系統(前提是系統對馬達的優化要跟得上)。從名字不難理解,它的震動方式是橫向的,也被稱作 X 軸線性馬達。橫向線性馬達最早被人熟知是在 2016 年 9 月發布的 iPhone 7 系列,當時人們驚訝為什麼取消實體 Home 鍵的 iPhone 也能有與實體按鍵一樣的振動手感。後來拆機發現是橫向線性馬達的功勞,自此,人們便開始注意到手機的振動體驗了。
二、 振動馬達簡史
在功能機時代,絕大部分手機是沒有振動也根本不要振動的。實體物理按鍵敲下去就就非常的爽,當時的電話簡訊等消息通知也就只需要聲音就夠了。到了智能機早期,廠商才開始在沒有物理按鍵反饋的智慧型手機加入轉子馬達。當時不僅有簡訊、電話的消息通知,各路第三方 App 也開始推送消息,振動就變得尤為重要了。況且為了找回功能機時代物理按鍵的快感,馬達也在逐漸的被重視。
手機振動馬達史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2016 年前的轉子馬達,2016~2019 年的線性馬達,現階段的橫向線性馬達。
1. 2016 年前的轉子馬達
其實那會兒的智慧型手機特別是安卓手機,就是單純的添加一個振動,有振動就可以了。再者,當時的用戶也不重視振動體驗,所以各家廠商也沒有在振動上面花太多的精力。如果現在回過頭去體驗那些上古機型,真會反問自己當時是怎麼能容忍這麼差勁的振動。
而 Apple 在 iPhone 4s 上就採用了線性馬達,但是到了 iPhone 5 時代又給回到了轉子馬達。到了 iPhone 6 時代,Apple 已經想清楚了再在 iPhone 7 發布時要把實體 Home 鍵取消。所以在開始在 iPhone 6s 推出時,為了提前培養用戶習慣,首次使用 Taptic Engine 橫向線性馬達。這在 2016 年推出的 iPhone 7 系列時達到了高潮,用戶逐漸習慣了振動手感更好的 iPhone 7 系列。
2. 2016~2019 年的線性馬達
這個時間段,主要是安卓手機廠商在提升手機的振動體驗,iPhone 的振動結合 iOS 的優化,已經很完美了。
最開始重視振動的是魅族,當時在魅族 15 系列使用了橫向線性馬達,並在系統上做出了深度的優化與適配。後來消費者注意到手機的振動也可以這麼的爽快,廠商開始重視它們旗艦手機的振動體驗。三星、OPPO、華為都開始使用橫向線性馬達了。只不過因為成本,橫向線性馬達一般在旗艦手機上才能見到。
3. 現階段的橫向線性馬達
年後的幾場手機發布會,廠商都花一些時間來談一談它們手機的振動體驗,在系統上做了哪些優化,又在玩遊戲時做了哪些 4D 遊戲震感的加成。讓普通用戶越來越重視振動,也就引發了前段時間的「嗡嗡嗡」與「噠噠噠」的形象比喻。不過還是因為成本,千元機甚至兩千元的手機都很難見到橫向線性馬達。不過一旦橫向線性馬達大需求增加,其價格也會逐漸的下探。屆時,千元機也將有「噠噠噠」的振動了。
寫在最後:
現階段選手機,還是要選擇噠噠噠的線性馬達,最好選擇橫向線性馬達。當然,iPhone 在振動上的體驗還是絕對的領先。Apple 總是在一些影響日常使用的細節上引領著其它手機廠商,比如說振動,又比如說揚聲器。不過在 Apple 引領了三四年後,安卓也緊跟腳步,逐漸的在使用更好的硬體,再優化系統,也能給用戶一個更好的振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