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松拾遺一二

2020-08-30 今天講什麼

黃山松是松科,松屬喬木,中國特有樹種,原來人們認為它是馬尾松,後來證實它既不屬於馬尾松,也不屬於油松,而是獨有的一種松樹。

黃山獨特地貌和氣候條件形成了這一中國特有松樹,它的針葉較馬尾松更為粗短,較油松它的樹脂道有不同的性狀。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600米以上,是喜光、深根性樹種。黃山松喜涼潤和空中相對溼度較大的高山氣候,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向陽山坡生長良好。

相關焦點

  • 黃山釋放380萬花絨寄甲對付天牛 全力保護黃山松
    黃山釋放380萬花絨寄甲對付天牛 全力保護黃山松時間: 2013-08-26責任編輯: 楊林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8月26日訊 根據《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黃山風景區櫟旋木柄天牛綜合防控項目實施方案》要求,近日,黃山風景區資源保護部門將採購的380萬花絨寄甲在松林和櫟屬植物林中釋放
  • 黃山風景區闢謠迎客松為塑料樹,不容謠言的斧子砍向「國家名片」
    這不,黃山的標誌迎客松,也無辜躺槍。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迎客松,竟被自媒體說成是一棵塑料樹,而且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死去了。時間具體到哪一年,人物有名有姓,故事編排有序,濃濃的考據風,大有不容人不信的架勢。10月22日,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就網傳「迎客松為塑料樹、假樹」等不實信息發布澄清聲明。眾所周知,迎客松是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是國家名片之一。黃山風景區保護管理部門一直以來對迎客松實行嚴格、科學的保護,自1980年12月開始實行迎客松專職護理員制度,至今已至十九任。此外,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每年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為迎客松進行一到兩次次定期「體檢」,迎客松目前長勢良好,各類監測指標正常。
  • 《本草拾遺》雷公墨
    在739年成書《本草拾遺》,撰成《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共十卷。名《本草拾遺》巨著,新增收載洋洋大觀藥物712種。其中,首次著述石髓(鐘乳石)、石黃(雄黃)、磁石毛(磁鐵礦)、馬腦(瑪瑙)等礦物類藥物。
  • 黃山風景區發聲明闢謠
    為澄清事實,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鄭重聲明:網傳「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均為不實信息。眾所周知,迎客松是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是國家名片之一。黃山風景區保護管理部門一直以來對迎客松實行嚴格、科學的保護,自1980年12月開始實行迎客松專職護理員(俗稱「守松人」)制度,至今已經歷任十九任。
  •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時更名為黃山,取自「黃帝之山」之意。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大名勝古蹟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世界遺產專家訪談錄·劉保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看黃山自然美
    其內有森林,有樹有花,但最有名是黃山松。去年做黃山世界遺產地研學遊課題研究,我們將分布於黃山300餘處的摩崖石刻內容歸類後發現,這些內容大體上分為山景觀、水景觀、氣象景觀、生物景觀以及人文和宗教五大類。如「四面受奇」和「通幽」指的是黃山地質遺蹟的山體景象,「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留」以及「聽濤觀瀑」則指向黃山水景觀,「萬重翠雨」和「鳶飛魚躍」則反映的是雨霧和雲的氣象意境,而「五松入韻」、「老松」則直指生物。
  • 誰來給小樹松鬆綁?
    被綁緊的小樹記者 葉怡霖 文/攝 網友「山清水秀」最近在19樓上發帖說:「走在餘杭塘河邊的綠蔭小道上,風景如畫,空氣清新,但畫面上的一道道『緊箍咒』跟美麗的餘杭塘河格格不入,誰來給它們松鬆綁?」 帖子還有圖有真相,從照片裡看,幾棵長在河邊的小樹,每棵的樹幹都被鐵絲綁得緊緊的,有的鐵絲甚至已經卡進了樹皮裡,看上去很疼。
  • 迎客松是黃山的標誌,100多年仍保持同一造型,有人說這是棵假樹
    如果你到過黃山無數次,卻沒有見過雪景我想對你說:一定要去黃山看一場雪景。那樹林裡交錯承載著白雪奏鳴的枝丫,那被雪壓得低垂下來不時打著寒顫的針葉枝頭,無疑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銀鋪玉砌的充滿浪漫的仙境之地。去黃山看雪景絕對會是你一次難忘的經歷。黃山景區有前山和後山之分,前山從慈光閣到光明頂,後山是指光明頂到雲谷寺。 黃山的特點是前山雄偉,後山秀麗,西海奇特。前山的玉屏樓地處天都、蓮花之間,這裡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絕佳處之稱,黃山的標誌性景觀迎客松也在此。(拍攝於安徽黃山)在去迎客松景點的路口有一塊大石頭名叫象鼻石。
  • 晴嵐煙雨入畫來——讀劉海粟《黃山散花塢》
    劉海粟一生鍾愛黃山,一生十上黃山,其重要作品也多以此為題材,他曾說,「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上世紀50年代為其黃山題材創作的高峰之一,作品不落俗套,每每抒發新意,此圖繪黃山散花塢煙雨風景。他在《黃山談藝錄》中寫道:「黃山為天下絕秀,千峰萬嶂,千雲直上,不贅不附,如矢如林。幽深怪險,詭奇百出,晴嵐煙雨,儀態萬方。
  • 安徽黃山的蕨菜,大山裡的野生植物,卻被稱為山菜之王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徐霞客的這句詩,道出了黃山的美麗。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等美景享譽天下。來到黃山旅遊,賞美景的同時不免要品嘗當地的美食。黃山的飲食屬於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系,徽菜的形成與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臭鱖魚、清蒸石雞這類經典菜品就不說了,其實在黃山能夠嘗嘗當地的蕨菜,也是非常愜意的。因為蕨菜不僅清香可口,味道鮮美,而且營養也是非常豐富。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山高谷深,雲霧繚繞。
  • 登黃山,天下無山:曉破日出,天光乍現,「美」自此有了它的歸宿
    山之奇,奇在黃山黃山最初不叫黃山,名「黟山」,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練丹,故得名「黃山」,傳說暫不作考究,如果非要給黃山一個準確的定義,「駿極於天,勢傾五嶽」八字想來是非常合適的。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感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為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二字繾綣於歷史筆墨,掩映於歲月流光,於真正到達過它的人又是另一番景致。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黃山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黃山 2017-01-13 13:5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大雪過後的黃山,出現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麗畫面,堪稱驚豔
    黃山作為我國的名山,無論是奇石、怪松,還是日出、雲海,無不具有強大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有人。冬季對很多景區來說都是淡季,嚴寒讓很多平日引人注目的景色都稍顯蕭瑟。然而冬季的黃山卻並非如此,反而對其「照顧有加」,尤其是雪後的黃山,展現出比平時更美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著眾多遊客。
  • 黃山風景區現罕見樹蛙 體表翠綠腹部還有豹紋(圖)
    7月15日傍晚,安徽黃山景區玉屏區工作人員在陪客松觀景平臺旁的一棵黃山松發現一隻貌似蛙類動物棲息在樹枝上,立即向玉屏區管理部門負責人報告。隨後,管理部門有關人員前往觀察,只見動物匍匐在樹枝上,一動不動,初步認定為某蛙類,但在場人員均表示從未在黃山見過此蛙。
  • 黃山始信峰,風景秀麗壯觀,仿佛自己身在畫中
    黃山峰巒高險,我們當然無法從山腳徒步登頂,而是得借纜車送至山腰,在開始攀爬。根據行程的規劃,我們從東側「雲谷索道」穿至後山,第二天才越過居間層嶺,從前山的「玉屏索道」下山。登上纜車,我們開始從叢密樹梢騰升而過,腳下偶爾可見三兩隊伍,靠著自己步伐賣力往上,我們這些養尊處優的觀光客若沒索道,可能一生都與黃山美景無緣吧。
  • 旅遊:天下名山之冠的黃山勝景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1586一一 1641),在遊遍海內名山大川之後,曾謂「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黃山勝景,為天下名山之冠。過去,我看他人所寫的黃山遊記、所攝的黃山景物,早對黃山有嚮往之情。去年暑假,得與友人聯袂往遊,在山中盤桓十餘日,快慰平生。
  • 金秋之色 黃山欒樹
    園區的黃山欒樹開花了,滿樹金黃,間帶紅潤,雖無槐花般的香甜氣,但卻更顯金秋的明麗,也正是這種明麗,恰恰給秋天增添了些熱鬧氣息。 禹攻雲雨,有赤石焉生欒」 《禮記》中記載:「天子樹松,諸侯柏,大夫欒,士槐,庶人楊。」就是說天子死後墳上可以種松樹,而士大夫墳上種欒樹,因此欒樹又被稱為「大夫樹」。 古人種植欒樹多是看中它的實用價值。欒樹葉雖然是綠色,卻是一種黑色染料,如果和白色布一起煮,會將布染成黑色,因此也稱它為「烏葉子樹」或「黑色葉樹」。
  • 松樹百科,關於松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事
    松作為我國的「歲寒三友」之一。在我國的文化歷史長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再到「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無數文人墨客都為松留下了印記。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關於松樹的一些知識。
  • 我國人氣最高的6座大山:黃山觸手可及,這座山「門票」50萬元
    中國是個山水畫的國家,山水尤其多,其中比較出名的六大人氣山是:黃山,泰山,華山,玉龍雪山,長白山,珠穆朗瑪峰。安徽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山上雨霧多,溼度比較大,由於降水比較多,夏天到黃山遊玩會是不錯的選擇,黃山越爬越高之後,氣溫也會下降,隨著山形的變化。冬天的時候,積雪一般不會太長,所以不會非常嚴寒。
  • 黃山中大雨濃霧,歷八十一難,天都峰上羽化而登仙
    不過用它來概括這次的黃山之旅,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第一次來黃山,應該還是初中升高中的那個暑假,跟當時即將成為我姐夫的哥哥一起來的。對於那時的我,可能最大的樂趣就是把曾經在書本中看到的那些名稱、插圖與現實中的黃山聯繫起來吧?猴子看海、迎客松、仙桃石、仙人指路……以及夜裡3點起床爬山,最後欣賞到的震撼的黃山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