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很多夜行性的動物,若提起會在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除了貓頭鷹、蝙蝠一類,你還會想起什麼?還有飛鼠。但它們「飛行」實際是一種「滑翔」。也因飛鼠常在夜間出沒,讓人很少察覺到,有一些神秘感。據《動物分類》(ZooKeys)7月18刊登一項研究,我國雲南發現一種新品種的「飛鼠」,不過這個物種已極度瀕危,急需保護。
據悉,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權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個稀有的飛鼠物種——高黎貢山飛鼠(Biswamoyopterus gaoligongensis)。從公布的資料看,高黎貢山飛鼠體長1米(含尾巴)左右、體重不到2公斤,背部紅褐色,脖子一道明顯的灰白色,一直延伸到腹部。至於圖像所示的兩眼放光,則是晚上拍攝產生眩光的原因。


鼯鼠,也叫飛鼠,夜行性動物,常在樹林間滑翔,以植物果葉為食。其中比氏鼯鼠屬被認為是最神秘的極度瀕危飛鼠,被列入「全世界最稀有的25種野生動物名單」。2017年研究人員在整理標本時,發現了一種產地在高黎貢山的鼯滑鼠本,誤以為是屬於比氏鼯鼠。但毛色、頭骨、牙齒等特徵分析,結果顯示兩者存在很大差異,或許是一種新飛鼠種。
隨後研究所的科學家和澳洲科學家合作進行實地考察。順著標本線索成功捕獲這個物種的新標本,並找到另外2隻飛鼠活體進行了觀察記錄,確認它們是不屬於任何已知飛鼠種(印度比氏鼯鼠和寮國比氏鼯鼠),故將其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這一發現填補了印度、寮國比氏鼯鼠分布區之間1250千米的空白,也意味著比氏鼯鼠的分布範圍比以前認知的更為廣闊。

其實高黎貢山保護區分布著很多的種類的鼯鼠,其中雲南大鼯鼠居多。主要這裡有著不遜色巴西和的婆羅洲的溼性常綠闊葉林,另外巨大的海拔差異,非常適合鼯鼠這類高度依賴溫暖森林的動物生存。目前保護區已著手對高黎貢山飛鼠的監測調查,以確定分布狀況和種群數量,制定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