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以來,《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引發了今年國內電影市場最慘烈的「賀歲片之戰」。耐人尋味的是,這三部賀歲大片的男主角都是葛優。對於這個現象,著名影評人程青松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國內男演員中只有葛優一人,能夠讓影迷光憑演員表上的這個名字而乖乖掏錢買票。這才是三位賀歲片大導演不得不選擇他的真正原因。」然而在影視圈裡,葛優的演技並非「獨一份」,外型更談不上偶像,那為什麼每一個大導演都寧願選擇他?本期星周刊,記者邀請到了數位影視圈的名人,來為讀者解析這位「一代名優」的成功之道。
因為不夠「帥」
所以堅持演喜劇
和葛優同時代的演員,到現在仍然算得上是一線的不少,比如張豐毅、陳道明、陳寶國。後起之秀裡面,若論大紅大紫的程度,以陳坤、黃曉明為代表的新生代也逐漸佔據了影視圈的「高地」。以上這些男演員的一大共同特點是:有型,帥。於是在十多年前,葛優選擇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跟馮小剛合作演喜劇。
葛優跟馮小剛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當時馮小剛還只是個編劇。由於葛優的那張臉太有特點,多年以後馮小剛回憶往事說:「當初籌拍我的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我第一個就想到了葛優。」
在電影圈裡頗有名氣的暢銷書作家曾子航對記者表示,葛優跟馮小剛的相互選擇,決定了他們長達十餘年的輝煌事業:「帥哥往往演不了喜劇,卓別林、金凱瑞、周星馳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喜劇演員要麼是古靈精怪,要麼形象突出。葛優的自我定位非常明確,也非常成功。」
專注拍電影
收入少了口碑好了
程青松說,放眼國內只有兩個一線演員基本上只拍電影不拍電視劇:「一個是章子怡,一個就是葛優。」葛優最後一部電視劇是拍攝於1998年的《寇老西兒》。此後,他只出現在電影裡面,而且產量並不高。在程青松看來,葛優是「放棄了收入,贏得了地位和口碑」。
據記者了解,電視劇明星並不等於電影明星,程青松也提到了這一點:「就拿海清來說,她主演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那麼火,她也算得上是國內一線電視劇女星,但在《趙氏孤兒》裡海清也僅僅是個打醬油的角色。葛優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所以現在的他基本上只拍電影,一年就出那麼幾部精品,所以影迷對他主演的電影都比較放心。」程青松還說,由於電視劇拍攝周期短回報率高,開出的整體片酬甚至比電影明星還高,「比如李幼斌這樣的大腕,拍電視劇的話,基本上一集的片酬是10萬塊上下,20集的電視劇他就能拿200來萬,所以很多明星都拍電視劇去了,只有葛優仍在堅守。也就是他這樣的堅持,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沒有特點
就是葛優最大的特點
曾經有人在天涯論壇上比較周星馳和葛優兩大喜劇明星,結果多數網友認為,他們在電影當中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專演小市民一類的角色。然而這樣的小人物身上卻又經常折射出一種市井小民的人生智慧和閃光點,讓不少影迷感覺很親切和真實。
曾子航認為,葛優有一套喜劇表演的獨門絕技:「比如卓別林的搞笑主要是通過他的肢體語言,金凱瑞的搞笑主要是通過誇張的面部表情,而葛優的喜劇則來自他的念白,他的斷句、發音都有獨到之處,說句話能讓人琢磨一天。在葛優身上,你能發現郭靖的木訥、楊過的深情、張無忌的軟弱、喬峰的豪邁、令狐衝的機智和韋小寶的頑皮,凡是金庸筆下人物的優點你在葛優身上都能找到。」說這番話的時候曾子航幾乎毫無停頓,「每個觀眾心中都有一個葛優的影子,遇害三分躲,卻也遇難三分幫,膽小如鼠卻又急公好義,工於心計卻又樂善好施,葛優塑造的電影人物畫廊裡集合了太多中國的國民性。」
他並不娛樂
可娛樂圈離不開他
雖然貴為「一代名優」,但是葛優的電影片酬並非外界吹噓的那樣高。據記者了解,即使在葛優主演的三大賀歲片扎堆的現在,他的平均片酬大概也就600萬元左右。這個身價雖然在內地男星中排名第一,但跟香港的電影明星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葛優的身價體現了他「低調」的性格特點。如果不是經常在大屏幕上亮相,他的生活跟普通人並無二致:一年到頭除了宣傳任務幾乎很少出席其他活動,代言廣告少,緋聞少,幾乎沒有負面新聞,經常跟老婆一起上街掃貨被粉絲認出來……程青松告訴記者,在早些年手機、傳呼機並用的時代,葛優幾乎是不開手機的,有朋友要找他辦事,都是發信息到傳呼機上等著他回過來。現在他也基本不接電話,有事都用簡訊回給別人。「葛優很少參加綜藝節目,很少在飯局上看到他。其實內地很多演員還不明白,不能透支自己,不能曝光過度,否則觀眾很難把你想像成你所演的那個角色。葛優是個難得的明白人。」
曾經跟葛優合作拍攝電影《頑主》的導演米家山也說,他在前年春節接到一條葛優發的簡訊,祝他新年快樂。葛優在簡訊中說自己能走到今天,和當年的《頑主》分不開。米家山將簡訊一直保存著,他說,「20多年了,還能發這樣一條簡訊,對人保持一份尊重,我很感動」。不少接受記者採訪的圈內人士也表示,葛優的性格其實並不像一個娛樂圈裡面的人,但娛樂圈離不開他,他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葛大爺的
「三張臉」
今年去看賀歲片的觀眾將看到三個既有共同點,又有所區分的葛優。
有情有義是這「三個葛優」的共同點:程嬰雖然是個小人物但卻胸懷大義,寧肯犧牲自己的家人換來朋友小孩的生命,忍辱負重也要將朋友的骨肉撫養成人;《讓子彈飛》裡葛優雖然演了一個騙子,卻最終被姜文的真性情感動;《非誠勿擾2》裡,他更是對舒淇「不拋棄,不放棄」。
不過葛優畢竟不能在三部電影裡都重複一樣的表演,所以「三個葛優」又有所區分:在《趙氏孤兒》裡,葛優飾演的程嬰身上看不到絲毫幽默,而是一種坦蕩和淡然;而在《讓子彈飛》裡,葛優飾演的老湯更「陰險」一些;《非誠勿擾2》則帶來了這幾年人們最熟悉的葛優:喜歡耍嘴皮子,卻又對感情無比執著。
《趙氏孤兒》 程嬰
葛優飾演的程嬰是一名江湖名醫卻被捲入了趙氏滅門事件中,為保全趙氏孤兒而捨棄了自己的親身骨肉,忍辱負重的把趙氏孤兒撫養成人,最終報仇雪恨,是一個十足的忠義人士。
《讓子彈飛》 老湯
這次葛優扮演起了個「通天大騙子」,他出身草根,混跡梨園,夥同名妓買官,不料途中被土匪張牧之劫官,最後以師爺身份矇混過關,與張牧之共赴鵝城,上演了一段戲劇化的人生。
《非誠勿擾2》 秦奮
這部戲延續了《非誠勿擾》第一部裡的角色,有點小錢有點小好色的「海歸」剩男。剛和笑笑從北海道試婚回來,卻因笑笑酒後吐真言承認對秦奮不是愛情隨後關係漸漸疏遠,各奔東西。後由於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讓笑笑和秦奮再度攜手。
葛優之後,再無葛優?
為什麼葛優只有一個?這是個問題。其實,縱觀娛樂圈,光憑演技能和葛優旗鼓相當的男演員就不少,比如陳道明、張豐毅、王志文……但為什麼最後就只有一個葛優成為了大導演們人見人愛的「賀歲檔救星」、成為姜文、馮小剛、陳凱歌都要牢牢捏在手裡才覺得心安的票房號召,其中確實有不得不說的玄機。
同時代的男星 缺了些沉穩
同是上世紀80年代就出道的演員,張豐毅、陳道明、張國立等人在當年影響力絕對不輸於、甚至強過葛優。
張豐毅算是最早走紅的,在80年代早期,他憑藉《城南舊事》和《駱駝祥子》成為當紅小生,不過之後幾年,張豐毅的電影作品雖然多,但他沒有把自己的角色像葛優那樣拉出一個線索,讓人印象深刻的也停留在《荊軻刺秦王》中的「荊軻」以及《赤壁》中的曹操。期間,張豐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電視劇方面,最近兩年,張豐毅才重在電影圈裡有所動靜,先後接拍了《高原人》、《趙氏孤兒》和《白鹿原》。
具有同樣實力的陳道明,在廣大觀眾心目中也是電視劇作品居多,電影作品甚少(在張藝謀的《英雄》裡只是個配角),2003,他在演過《無間道3》之後,直到2009年才在《建國大業》、《唐山大地震》中飾演角色。然而葛優卻不同,這些年來,他堅持走「電影」這條路,一直沒有變過。2003年到2008年,恰恰是中國電影起步最快的幾年,葛優抓住了這個機遇,並三度獲得百花獎最佳男主角,而此時的張豐毅和陳道明已經改走電視劇路線,難免在人氣的累積上不如葛優,彼此拉開了距離。對於這種比較,葛優回應得很淡定:「是機會的問題,有時候一步趕上了,步步都趕上了。」
小一點的實力派 機遇還沒到
相比之下,比葛優晚出道的實力派演員,比如孫紅雷和張涵予,絕對算得上是「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陳可辛曾經評價孫紅雷「雖然模樣不出眾,但他一出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吳宇森更是表示,孫紅雷是天生的演員。但仔細分析讓孫紅雷走紅的角色,無論是《潛伏》中的餘則成,還是《梅蘭芳》裡的邱如白,也都僅僅停留在表演尚佳的階段,而就目前中國電影電視的發展態勢來看,一眾實力派的老明星正在煥發第二春,因此孫紅雷缺的不是演技不是人氣,而是經驗,或者說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徹底發揮的機會。張涵予也是如此,早期僅僅是在馮小剛《沒完沒了》、《手機》、《大腕》、《天下無賊》等電影中擔任配角,號稱「馮氏御用龍套」,從而得到馮小剛賞識,在其2007賀歲檔《集結號》中擔任主角,並憑藉此片迅速躥紅,但其可塑性和影響力,絕非兩三日能夠和「葛大爺」匹敵。
晚一點的偶像派 轉型需認可
當然在新生代中,代表男星黃曉明、陳坤等人也在轉變戲路求突破,所以,粉絲們別再拿陳坤當偶像了,《建國大業》裡,陳坤和張國立、馮小剛、鄔君梅這些老戲骨對戲,也絲毫不顯生澀。同樣,黃曉明雖然還是一個偶像,但從《風聲》和《趙氏孤兒》這些影片也可以看出,他也在盡力地完善自己,經歷著從偶像轉型到實力的階段。但是一個演員的轉型,絕非短期能夠獲得認可,而從表演的技巧上說,要想達到葛優的爐火純青、渾然天成的水準,還真的要假以時日。北影教授李苒苒曾多次撰文誇讚葛優的表演,「對於演員而言,最簡單的其實就是大喊大叫的過火表演,而把握人物的真實是最難的。葛優恰恰不過火,他有眼下所有中國演員裡難得的恰如其分」。
本版稿件 記者 盧圓媛 實習生 周廷訓
延伸閱讀
「一代名優」奮鬥史
葛優母親曾經出了一本書叫《都趕上了》,這四個字絕對是葛優演藝生涯的真實寫照。葛優出生於北京,後在昌平農村勞動,1979年入全國總文工團話劇團從事舞臺劇表演。1985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從此踏上演藝之路。
●蟄伏期:1979年~1988年
●代表作品:《頑主》
葛優曾經在影視圈跑了10年的龍套,直到1988年主演米家山執導、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頑主》才被大家所熟悉。而這10年堅持跑龍套的經歷,印證了葛優就是演藝圈「頑主」的事實。
●成名期:1988年~1994年
●代表作品:《活著》
《頑主》之後的葛優立刻火了起來,先是在黃蜀芹導演的電視劇《圍城》中出演李梅亭,然後憑藉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戶。1993年他客串的陳凱歌影片《霸王別姬》成為了首部斬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華語片;隨後他主演了張藝謀執導的《活著》,在1994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榮獲影帝稱號,開始走上「大腕」之路。
●低谷期:1994年~1997年
●代表作品:《秦頌》
拿了坎城影帝的葛優,拍攝了電影《天生膽小》,隨後又出演電視劇《寇老西兒》。這部電視劇的無釐頭風格當時在國內受到了不少批評,以至於葛優發出了「再不演古裝片」的狠話。隨後的兩部電影《秦頌》和《半生緣》,葛優也沒有多少突破。在《秦頌》裡出演高漸離的葛優並不適合這樣一本正經的悲劇角色,《半生緣》裡的葛優則沒法超越《霸王別姬》裡袁四爺的表演。
●升華期:1997年~2009年
●代表作品:馮氏賀歲片
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開始,葛優年年和觀眾不見不散,次次都讓大家歡歡喜喜。《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夜宴》、《非誠勿擾》,馮小剛的電影基本就是「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而葛優只要每次一拍馮小剛的戲,就幾乎都是滿堂喝彩,除了《夜宴》。
●巔峰期:2010年,未完待續
●代表作品:今年的三部賀歲片
今年的賀歲片檔期成了葛優一個人表演的舞臺,陳凱歌的《趙氏孤兒》、姜文的《讓子彈飛》、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3片齊發,部部都打葛優牌。可以想像的是,隨著這三部賀歲片在票房上的高歌猛進,葛優將進一步穩固他「國內第一號票房保證」的地位。
(責任編輯:李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