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年輕人姚遠(葛優飾),周北雁(劉蓓飾),錢康(馮小剛飾),梁子(何冰飾)是一群自由職業者。他們突發奇想,開辦了一個「好夢一日遊」業務,承諾幫人們過上夢想成真的一天。人們離奇古怪的願望接踵而至,似乎人人都想給自己現有的生活來一個180度大轉彎。於是,富貴的想嘗試貧窮,明星想體驗平凡,小平民想做巴頓將軍,守不住秘密的廚子想成為守口如瓶的錚錚鐵漢……在搞笑荒誕的願望中,四個年輕人忙碌著扮演各種場景角色,他們把真情融入到了這些故事當中。生活過得充滿樂趣,有滋有味。
《甲方乙方》,這是馮小剛與葛優合作的第一部賀歲影片,是一部「大荒誕、小真實」的喜劇佳作,本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通過一連串的誤會、笑話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講述了一個個令人捧腹和溫暖感人的故事。馮小剛把他那種馮氏幽默與京味的小聰明發揮的淋漓盡致。早期的馮氏喜劇多好看啊,笑中帶有點思考,而且黑色的元素又不會那麼的粗糙,從極大的諷刺與荒誕中看平民生活。這部輕鬆逗人的賀歲片,講述了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其中也有溫暖動人的細節。「好夢一日遊」是個很好的創意,如果現實生活中有人開展這項業務,會有人參加體驗吧。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劉蓓真美,九十年代特有的美,衣服架子,每一件衣服都穿得美不勝收,格子裙、牛仔裝、紅毛衣、戲服、公主服、真是那個年代的時裝模特,其中一個側臉的鏡頭,驚豔到了。和楊立新在最近幾年還演了一部劇,挺好看。這是一部幾乎所有經典場景我都可以倒背如流的電影,可見它有多經典,多深入人心。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竟然是20年前的電影了 那些年馮小剛的賀歲電影真好看 。感覺像是一部感情真摯而文筆還有些稚樸的中學作文,但總比那些滿屏高級修辭手法但完全不走心的議論文要來得好,不管你們笑沒笑,反正我是哭了。
葛大爺和馮小剛真是絕了,怎麼就讓他們發現這種無釐頭的貨其實是國人最愛啊。這電影有多麼經典,曾經的馮小剛是多麼有才,可惜這樣的本子一去不復返。這樣市井的黑色幽默也在淹沒在大成本大製作的潮流中。我們再也看不到拍出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的馮小剛,就像我們再也看不到那個機靈得滿腦子餿主意的小市民葛優。太寂寞了,翻出古舊的喜劇。看完之後,現在那些不管標榜自己是喜劇還是鬧劇的大陸片更加沒法看了。「那天我們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說了許多肝膽相照的話,真是難忘的一夜。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葛大爺最後的這番話,讓人潸然淚下啊。
這部二十年前的喜劇電影還是質樸得如同一股清流。馮導近日親口承認以前拍的賀歲片像電視劇,但我覺得攝影可圈可點,很有電影感。那些年的賀歲片又貧又有想像力,而且不是用流行語,是製造流行語,我很懷念它。看完私人定製後,回顧甲方乙方。看著電影在退步,不勝唏噓。不管在故事銜接,喜劇效果的展現,演員的表演,都比私人定製好太多。葛優和徐帆感情線的推進,寥寥幾筆的效果極好。最後的結尾飽含人文關懷,馮小剛早期的電影缺乏深度,但不缺溫暖人心的東西。
詼諧搞笑之餘,不乏深沉感人之處。難得的國產好片。閒來無事,重溫了甲方乙方,不溫則已,一溫驚嘆。幾個牛掰典型北京味道的文青聚在一起做了一件挺牛掰的事兒。事兒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事兒雖然特不靠譜,卻讓人感到很溫暖。看完電影後我不得不驚嘆,馮小剛的確是喜劇鬼才,還有李琦的演技真的好好。1997年年初賀歲檔,很有新意的一部馮氏幽默電影,好夢一日遊公司,讓人們可以按照自己想過的生活過一天;大嘴巴廚師想保守秘密;書店老闆想當巴頓;天天使喚和叫嚷人的人想被人使喚和叫嚷;天天吃好的鮑魚魚翅龍蝦的人想過苦日子;明星想當普通人。
反映了90年代有很多普通階層的傻樂精神,能吃苦、有奔頭、能將就,劇中描繪的這些人後來大多成為了中產階層吧。但是,這些演員的地位卻都飛向了雲霄,不得不說電影業的發展實在太快了。年底應景補了這部,終於明白郭德綱總說的阿伊土鱉公主是什麼梗了;以及,劉蓓當年真是美到爆的存在;又及,從第一部商業賀歲電影起就有植入廣告了啊……最後那句臺詞確實經典,喜歡這京味兒:痞得下去,文得起來。馮小剛這絕妙的社會主義梗笑話講的絕對是一腔熱情全奔電影上撒去了,葛優那不裝不拿的機靈兒勁看得人心裡一陣一陣抽,太有意思了。
何冰、傅彪等人的配角戲都演得不錯,畫面聲音都較為粗糙,但擋不住的是人家編劇的創意、演繹的自然、對典型社會問題的揭露以及難得的北京味兒,一個時代的痕跡,賀歲劇的開篇。隔了這麼多年看此片,畫面畫質渣,故事散漫,簡直就是沒有劇情,但是,這部片子所創造的意義和價值,還有最後一段,好讓人想哭。我很懷念它。幽默的人生,質樸的故事。如王小波所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