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家地理雜誌》的一期封面,塑料已經侵蝕到地球每個角落,冰山一角下是觸目驚心的白色汙染。我們的家園早已變得滿目瘡痍。
北極的塑料雪
在北極的挪威斯瓦爾巴爾群島,科學家在採集的雪樣本裡發現,每升雪裡含有多達14400個塑料顆粒。這些微塑料通過大氣抵達高空,再以「降雪」的形式落在北極。在我們呼吸間,那些被我們隨手丟棄的塑料以特殊的形式回到我們身體。
蘭開斯特海峽的塑料冰芯
在地球的另一端,加拿大北部的蘭開斯特海峽,科學家取樣了18根冰芯,同樣在冰芯裡面發現了數量驚人的塑料。
亨德森島的塑料屠場
人跡罕至,環境優美的亨德森島曾是海洋動物的天堂,現在卻變成收割生命的屠場。成噸的塑料垃圾堆積如山,那些美麗的生物在裡面苦苦掙扎。
數百隻寄居蟹背上都背著塑料製品。
海龜的鼻孔裡插著塑料吸管。
那些海洋中漂浮的塑料會被海洋生物誤食,進入身體的塑料無法被消化,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每年,超過百萬的海洋生物會因為塑料汙染而停止呼吸。鯨魚、海豚、海龜、海鳥等等,沒有生物可以倖免。
人類造成的環境汙染,屠戮著地球原住民的生命,可悲的是,人類作為地球的一員同樣需要承受惡果。
塑料入海後會分解成微塑料,和其他工業化學品混合,構成了一種有潛在毒性的液體。浮遊生物吃了這些微塑料,在被魚吃掉,層層累積,最終影響到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
除了大量消費的海鮮,飲用水、海鹽裡都發現過微塑料。微塑料達到微米級或更小的尺度,就可能進入人體的血液和內臟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塑料汙染,我們能做什麼?
近日,國家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治理塑料汙染,我們總算邁出了微小的一步。不僅從法律法規上明令禁止,在生產使用上也積極尋找替代品。
不用塑料以後,我們可以用什麼?
(塑料吸管)NO!
(意面吸管)GET!
一家叫Stroodles的公司設計並生產出意面吸管,這種吸管可以正常使用,並且不影響飲品的味道。當幾小時後意面吸管會軟化,你可以把它吃掉。如果不想吃它也可以隨意丟棄任其腐爛。
(塑料餐盒)NO!
(樹葉餐盤)GET!
德國的Leaf Republic 團隊,發明了一款成分只有樹葉的餐盤,這種樹葉餐盤完全綠色無汙染,防水防油不會漏,用完後隨意丟棄在自然環境中,可以慢慢變成其他植物的肥料。
(塑料包裝)NO!
(香蕉葉包裝)GET!
位於泰國清邁的超市Riming Supermarket採用香蕉葉來包裹和售賣新鮮農產品。香蕉葉包裝不僅厚實、寬闊、柔韌,很適合包裝食物,甚至可以承受各種溫度,冷藏產品或加熱熟食品都可使用。
(傘套機)NO!
(溼傘塑膠袋)NO!
每逢下雨天,溼噠噠的雨傘都會無處安放。這時,自動雨傘套機就會在出現在購物中心、寫字樓和地鐵站入口,把溼傘封進塑膠袋內。而使用完的塑膠袋塞滿了垃圾桶,又是一次觸目驚心的「白色劫難」。
(滴水不沾傘)GET!
(用完即收)GET!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一款名為YIDO億朵的高科技納米傘橫空出世。傘面使用NSH超疏水技術,只需輕輕一抖,傘面瞬間乾爽。徹底改變塑膠袋裝溼傘的使用場景,商場的套傘機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喝飲料的吸管、點外賣的餐盒、買菜的稱重袋、還有下雨天裝傘的塑膠袋。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舉措都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白色汙染,而傷害最終又反饋到我們自身。
拒絕塑料,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讓我們在心中種下環保的信念,立刻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