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太空科幻片,怎麼這麼讓人上癮?

2020-08-28 電影溫度計

飛向太空,

還是沉入地心?

人的想像力極限究竟在哪?空中遊弋的飛機、大海中劈波斬浪的輪船、虛擬的網際網路世界.....

在一次又一次的科技變革背後,人類的想像力扮演著無法忽視的角色,

之後,人類又將想像力的觸角蔓延至宇宙,無數科學家發現許多宇宙的規則奧秘,雖是滄海一粟,但也足夠人們以這些理論、定理飛向太空、探索宇宙。

許多的科幻電影飽含著人類對於太空的執著,宇宙很大,在這些作品中,人類早已不願局限於太陽系一隅,透過幻想,以現實世界的語境,展現宇宙的奇妙以及對科技的哲思。

一、《2001太空漫遊》

電影藝術大師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太空電影,庫布裡克向來不受奧斯卡評委待見,一生所拍攝的影片不過寥寥幾部,但幾乎每一部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探索自由意志的《發條橙》、反越戰經典《全金屬外殼》、極具恐怖驚悚藝術的《閃靈》,幾乎庫布裡克的每一部電影不是遭受被禁的命運,便是與主流相背離。

然而時間會檢驗一切,就像《2001太空漫遊》,

一塊巨大的黑石降臨在遠古時期,它究竟是引領人類走向光明的上帝,還是圈養人類的地獄之門?

在黑石的引導下,人猿進化成人類,三百萬年後,人類帶著疑問去探索關於黑石的一切......

《2001太空漫遊》前半部分冗長節奏和舒緩的配樂令許多觀眾昏昏欲睡,在如今看起來毫無新意,

但要知道,這部影片上映於上世紀60年代,庫布裡克以超出時代的預見性將腦海裡的太空科幻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

二、《異形》系列

《異形》系列所包含的影片元素實在龐雜,

恐怖、科幻、冒險、宗教、倫理,動作,

而在近年上映的《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又將異形宇宙進一步延伸,

少了許多血腥的暴力鏡頭,賦予異形系列更加深刻的哲學內涵——人類究竟來自哪裡?

縱觀異形系列,有三個穩定的三角關係——人類、生化人、異形、

在《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裡,又加入了另一種人物——外星工程師。


外星工程師是另一種高級的智慧生物,在異形1、2、3、4中沒有出場,但那些承裝異形的飛船正是這種外星智慧生物所創造。

在《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裡,外星工程師創造了人類,人類又創造了生化人大衛,生化人大衛有著永生的能力,將自己凌駕於人類和外星工程師之上,沉迷於創造異形的樂趣中。

這是人類與異形的鬥爭表面上是不同生物之間你死我活的戰爭,事實上,人類又何嘗不想做異形的上帝?一次又一次地想將異形研究透徹,進而釀成大禍。

究竟誰才是上帝?

這或許才是異形系列給予我們的思考。

三、《星際迷航》系列

《星際迷航》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製作的太空科幻影視系列,7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共同構築了星際迷航的「太空宇宙」。

《星際迷航》描述的是未來天馬行空的太空世界,宇宙再也不是充滿了孤寂和冰冷,不同星球、不同種族的生物共同組成了一個紛紛擾擾的宇宙景象。

有正義與邪惡的戰爭,有主持大局的星際聯邦,還有一群嚮往無邊太空的太空人,

一代又一代的宇宙飛船艦長承載著人類的夢想,以勇敢而強大的內心為地球、為人類而冒險,支撐他們前行力量的正是人類對於太空的執著和痴迷。

四、《星際穿越

如果要給科幻影片排個名次,《星際穿越》必然名列前茅。

不僅僅是因為《星際穿越》秉承歷來太空科幻的冒險元素,更是因為它出色的特效以及硬科幻理論背景,而影片同樣不乏人文關懷,在盡力展現太空、科幻、人類命運的主題的同時,又緊緊同個人的悲歡細膩地聯繫在一起。

奧斯卡向來不歡迎科幻類的影片,或許是因為科幻片的商業氣息太過濃重,掩蓋了本身的藝術性,

但《星際穿越》仍舊獲得了2015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獎。

「諾蘭這封關於宇宙旅行和探索星辰的情書需要觀眾的耐心,但隨著影片超凡的視覺場景,它為觀眾提供了難以置信的情感回報」——英國《每日電訊報》評

《星際穿越》就是這樣一部太空科幻電影,你可以在其中領略到人類命運的終點危機感,也能體會到個人英雄式責任和悲壯,同樣能激起你對於幽深太空的強烈好奇,

人類的未來、宇宙的過去、時間與空間的錯位,《星際穿越》就是這樣的一部能讓你看懂,卻又能給你帶來思考的太空科幻經典。

五、《流浪地球》

國產科幻電影在《流浪地球》之前幾乎是完全的一片空白,根本沒有科幻電影的工業基礎,看到美國科幻電影在世界上「攪動風雨」,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流浪地球》開了個好頭,而且成績不錯,近47億的票房打破了中國本土科幻票房記錄。

《流浪地球》充分證明了,中國完全有能力拍出高水準的科幻片,只是缺少時間來打磨,缺少相關的人才而已。

六、《太空旅客

嚴格來說,《太空旅客》更像是一部太空浪漫愛情電影,

在絢麗的宇宙星辰間,人類會如何尋求自我的價值?

絢爛的星光是暫時的,當孤寂籠罩在人的身上,人類又該如何戰勝?

影片主人公吉姆不甘寂寞,長久的寂寞讓他處於自殺的邊緣,不得已喚醒了女船員奧羅拉,並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奧羅拉拯救了吉姆,但隨後得知真相的奧羅拉對吉姆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不已。

於是,吉姆開始了自我救贖,並甘願為奧羅拉而犧牲。

當二人不得不接受已經不能再次進入冬眠而慢慢老去、死亡時,他們的眼裡沒有任何遺憾,

承載著人類夢想的飛船依舊向著宇宙深處駛去,吉姆和奧羅拉化最終在飛船上度過了幸福的一生,

仿佛從未來過,從未離開。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並非科幻片裡這麼簡單,「太空葬禮」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
    前言:並非科幻片裡這麼簡單,「太空葬禮」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死亡是每個人作為生物物種都要面對的事情,當然人死了就不能對自己的屍體做主了,但是我們活著的時候仍然可以設想一下自己如何被安葬,或者可以提前告知家人。
  • 「最難懂」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太空服準備拍賣,或將賣出高價
    喜歡看科幻片的人,有誰不知道庫布裡克那部大名鼎鼎的「影史第一」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呢?於是,小編和《2001:太空漫遊》就相遇了,這部大名鼎鼎的科幻片,史匹柏看完都必須大呼神作。雖然被稱作「科幻神作」,但是這部電影其實是公認的「難懂」,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讓人覺得始終無法消化,甚至連導演和編劇本身……也沒太弄懂這部電影的劇情……不過,即便你看不懂劇情,也依然不影響這部電影的牛逼。
  • 在太空遇見亡妻?比肩《2001太空漫遊》的蘇聯科幻片
    正因為慢節奏,觀眾才有更多時間思考,這些意象有什麼隱含信息?尋找多數意象的共同點,植物和馬都是生氣勃勃的。那麼,導演有可能是想表現出畫面的生命力,或者是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美國人唯有拿出《2001太空漫遊》這種級別的科幻片才能和《飛向太空》掰手腕。「塔可夫斯基和庫布裡克,一個是飽含了對全人類的愛。一個是完全沒有進入人類情感的世界裡頭。——@木衛二」有網友給出了這樣的評語。
  • 比肩《2001太空漫遊》,去年最好的太空科幻片,孤獨的人小心看哭
    人類為什麼要進行太空探索?因為,我們害怕孤獨!我們擔心整個銀河系只有人類文明存在,我們太渴望溝通。美國科幻大片《星際探索》於去年12月5日登陸內地大銀幕。雖然經歷了《流浪地球》的大賣,但對於內地電影市場來說,太空科幻片依然是稀缺類型片。
  • 《太空救援》,這真的不是一部科幻片!
    近日上映的《太空救援》是由俄羅斯拍攝的一部太空題材的電影!注意!注意!注意!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不是科幻片!不是科幻片!不是科幻片!看電影之前就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次真實的太空救援件。在冷戰時期,「禮炮7號」作為蘇聯時期禮炮計劃中的最後一個空間站,一直備受業界和世人關注。1985年2月,「禮炮7號」突然和飛控中心失去聯繫。
  • 科幻片排行榜前十名 最佳科幻片推薦
    科幻片是電影行業的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類別,很多人都喜歡看科幻片,裡面種種超越現代的科技往往讓人非常的嚮往,覺得非常酷炫。而現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科幻片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這些影片都是非常經典的科幻片,每一部都非常的贊。
  • 這些吊炸天的科幻片到底厲害在哪裡?
    怎樣才能拍出一部好的科幻片?1、超強前瞻性!  說到前瞻性,快搜君第一部想到的是《2001太空漫遊》。  這裡,不得不說到前文中的《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被稱作是現代科幻片的裡程碑,同時也是電影史上最難以理解、最發人深省的作品之一。  電影中第一次展現了在太空看地球的「奇觀」!
  • 3個理由告訴你俄羅斯科幻片《太空救援》為何值得看?普京都點讚
    、太空艙寒流、空間站失火、太陽能充電系統失靈等一系列危機準備返航之時,卻被告知空間站即將被擊落,一場更大的太空災難正在襲來......先看看豆瓣的評價,7.5分:作為一部非好萊塢式的科幻片,這個分數已經是相當給力了,影片在俄羅斯也是引起了觀眾的極大關注,這次能引進到中國,不看就可惜了!那麼,《太空救援》有哪些看點呢?
  • 豆瓣評分9.0以上科幻片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隨著年初的《流浪地球》的大熱,許多不看科幻片的觀眾都對科幻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來盤點下豆瓣評分9.0以上的科幻片。影片設想了六層意識時空(底層是迷失域),主角和他的團隊在這些時空中穿梭,完成兩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兩條敘事線)。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 吸毒幾次就會讓人上癮?
    但是凡事是不能說的這麼絕對的,比如像嗎啡、海洛因這樣的毒品,如果是採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很有可能2、3天之間就能夠讓一個上癮,速率之快猝不及防。吸毒人員對毒品成癮時間的快慢,與其所使用毒品的性質、類別、毒性的強弱、吸毒的方式、吸食的劑量、次數和吸毒者個人的心理素質、身體耐受程度以及文化素質、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直接有關。
  • 毒品是怎樣讓人上癮的?
    那麼毒品是怎麼讓人上癮的?毒品上癮之源——多巴胺人類大腦中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組成神經網絡。大腦中的神經網絡|作者自製最常見的突觸為化學突觸,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傳輸信息。
  • 自制力強的人吸毒不會上癮?即使上癮也能想戒就能戒?
    自制力強的人吸毒不會上癮?即使成癮了想戒就能戒?對於這些問題50%的圍觀群眾選擇相信,認為還是有這樣的可能;還有50%的吃瓜群眾覺得毒品太厲害甭管是什麼人都不能戒掉。那麼,你是怎麼覺得的呢?首先我們說,吸毒成癮需要從幾個方面來說一說:1、不同體質的人來說,成癮機制不同有些人天生成癮性很強,屬於易感人群,對成癮物質十分的敏感,他們喝酒能上癮、抽菸可以上癮,很可能誤吸毒品後就能迅速上癮。
  • 我竟然進入了這些科幻片的「未來世界」?
    在我們的回憶中,2020年,是科幻片裡的重要時間節點,是被cue過N次的「未來」。 在科幻世界裡,我們也早已能夠輕鬆地上天入地、遨遊太空,享受著高度的科技文明。
  • 監獄裡的犯人都變成怪物,這部新挖到的太空科幻片我給6分
    國外去年上映,但聽過的人估計沒幾個――《 歐西裡斯之子》I 2016又叫「星際叛將」這是一部澳大利亞科幻片,似乎是個系列或者翻拍,但關注度極低,其他相關信息一概查不到。甚至連豆瓣評分都沒有,IMDb評分也不算高怕不是又一個蹭熱度的大爛片?君君抱著「反正刷刷又不會懷孕 」 的心情擼了一遍,還有有點意外驚喜。
  • 好萊塢王牌製片人翻拍經典科幻片《太空英雄》
    好萊塢王牌製片人翻拍經典科幻片《太空英雄》        20世紀60年代經典科幻大片《太空英雄芭芭麗娜》(Barbarella)將再次被搬上銀幕。
  • 皮特太空科幻片《星際探索》曝新預告
    皮特危險了時光網訊 由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太空科幻片 《星際探索》曝光新版電視預告,影片北美定檔9月20日,中國博納影業參與投資,有望引進國內。在浩瀚的太空危機四伏好玩的是,湯米·李·瓊斯和[唐納德·薩瑟蘭]都出演過2000年的《太空牛仔》,兩部好萊塢太空電影的奇妙連接。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種子終於發芽
    世界觀 做了3000多張概念圖  拍攝一部科幻片之前,要先構建一個世界觀,這是特別龐大的工程。郭帆導演透露,要先找到世界觀構建的脈絡,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兩方面去細分,把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的關係重新再梳理一遍,還要查一些歷史資料去看怎麼設置。地球離開太陽越來越遠發生的外部變化,包括溫度、板塊、海洋的洋流會有什麼變化?
  • 所有的上癮,可能只是迴避痛苦
    然而,如果人們上癮是因為能從中找到快樂,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癮君子似乎完全沒有體驗到快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希望自己停止使用那些他們以為能從中收穫快樂的東西? 可以確定的是,的確有一些人會對像化妝品和廁紙這樣看似沒有致癮性的居家用品上癮。另一方面,每100個服用阿片類藥物的人中也只有個位數會對此上癮。
  • 宇宙中不只有浣熊君 15部必看太空科幻電影
    ,「太空歌劇」(Space Opera)一詞,是上世紀40年代被發明出來指代科幻文學的一個流派,內容涉及龐大的銀河帝國或繁複的異星文化,不必理會物理常識,儘管去腦洞大開就行,那麼太空歌劇類科幻片就成為了電影導演們的巨大寶庫,真正讓電影成為了視覺奇觀,想像力走多遠,電影就可以走多遠,斯坦利·庫布裡克、喬治·盧卡斯、雷德利·斯科特等諸多電影大師都紛紛勾畫出了屬於自己的太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