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國家系列文章」,我們介紹了:「蜂鳥之國」千里達及托巴哥:一個油氣資源豐富的熱帶島嶼國家。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北美洲東南部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安的列斯群島,往東移動進入廣闊的大西洋,橫穿大西洋之後,到達東半球的非洲,來到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地區,來介紹第38個國家,「可可之國」加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黃金等礦產資源豐富。
加納是加納共和國的簡稱,加納是一個非洲國家,位於非洲西部幾內亞灣的北岸,南臨幾內亞灣,東臨多哥,北部與布吉納法索為鄰,西部與象牙海岸接壤,是一個沿海國家。從經緯度位置來看,加納地處北緯5°至北緯11°左右,南北跨6個緯度左右,也就是南北長度約為600多千米,加納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十分靠近赤道。從經度位置來看,加納地處西經3°至東經1°,東西最大跨度約為400多千米,0°經線在加納東部地區穿過,加納屬於零(中)時區,地處東半球。
加納的國土形態整體上呈南北長的「矩形」,南部臨幾內亞灣,海岸線長度約為562千米,國土面積約為23.8萬平方千米,和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面積相當。從地形角度來看,加納大部分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地形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幾內亞灣沿岸地區和沃爾特河沿岸地區,此外東部分布有阿誇平山脈,西部分布有誇胡高原,東北部分布有甘巴加陡崖,海拔並不是很高,全國海拔最高處為傑博博山,海拔為876米,加納總體地勢呈北高南低。
加納地處熱帶地區,氣候表現為終年高溫,在降水方面,加納南北差異較大,加納南部地區靠近赤道,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年降水量豐富,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往加納北部地區移動,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逐漸減弱,乾燥的東北信風帶的影響逐漸加強,氣候逐漸過渡到「熱帶草原氣候」,每年4月至9月由於氣壓帶風帶北移,加納北部地區受到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富為雨季,而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氣壓帶風帶南移,加納北部主要受乾燥的東北信風影響,降水較少為乾季。加納地處熱帶赤道附近,十分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的種植,可可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年產量高達80萬噸,種植在北部省以南的所有省份,曾經加納的可可產量一度居世界首位,被稱為「可可之國」。
由於加納地勢北高南低,所以加納的河流總體流向為自北向南流動,加納最主要的河流為沃爾特河,該河流上遊有三條支流,分別是黑沃爾特河、白沃爾特河和紅沃爾特河。沃爾特河是西非地區僅次於尼日河的第二長河,流域面積近40萬平方千米,流經加納周邊多國。由於沃爾特河上遊地區降水季節差異巨大,河流的年徑流量季節變化很大。加納在沃爾特河下遊地區修建了阿科松博大壩,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沃爾特水庫」,總面積達8482平方千米,幾乎是我國青海湖的兩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湖,沃爾特水庫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漁業等功能。
加納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黃金儲量約為6萬噸,位居非洲第二位;鑽石儲量約為1億克拉,位居世界第四位。此外鋁土礦、錳礦、鐵礦石、石油等礦產資源儲量也十分豐富,日原油產量達14萬桶以上。在歷史上,加納屬於古加納王國的一部分,後來從1471年起,來自歐洲的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國殖民者先後入侵加納沿海地區,開始掠奪加納的黃金資源和販賣黑奴,後來加納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60年成立共和國獲得獨立,目前依舊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加納在西非地區是經濟改革較早的國家,從1983年開始加納就實施經濟結構調整,政府控制通脹、發展農業、鼓勵投資,使得加納的經濟增速較快。後來由於國際金價和可可價格的衝擊,加納陷入債務危機,經濟發展進入低谷,到了2007年加納發現石油資源,並開始商業開採,加納經濟恢復增長,目前加納已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中等偏低收入國家,這在非洲已經十分難得,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目前加納的人口數量約為3000萬人,首都為南部沿海城市阿克拉,首都附近集中了加納近70%的工業,是非洲最現代化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