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編制方法是否科學答問

2020-11-24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趙承、劉錚)最近,有人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編制方法和數據質量提出一些疑義,新華社記者30日就此採訪了我國CPI編制部門——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負責人。

    問:請介紹一下我國CPI的編制方法和有關數據質量的情況。

    答:我國從1953年就開始編制價格指數,在編制價格指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CPI的編制工作始於1984年。經過對CPI統計調查方案、計算方法的數次改革,目前,我國CPI的調查方法、計算公式、權數的獲取等均已比較成熟,CPI編制在世界各國中處於前列。我國CPI的編制方法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的同行專家進行過廣泛的討論與交流,並按照IMF數據公布通用系統的要求公布在IMF網站上。

    目前,我國CPI的調查內容分為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共263個基本分類(國際分類標準),約700種商品和服務項目。主要是根據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模式、消費習慣,參照抽樣調查原理選中的近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城市近5萬戶,農村近7萬戶)的消費支出數據,並結合其他相關資料確定的。

    價格調查範圍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的500多個市縣、50000多個調查網點。國家統計局直屬的全國調查系統採取定人、定時、定點的直接調查方式,由近3000名專職物價調查員到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農貿市場和商店現場採集價格資料。對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商品,至少每五天調查一次價格,從而保證了CPI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價格的變動情況。

    編制CPI所用權數是依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調查資料中的消費支出構成確定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在不斷變化。為此,我國的CPI權數每年都做一些小調整,每五年做一次大調整。因此,可以說經過20多年實踐的檢驗,我國CPI的編制方法是科學可靠的,數據反映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變動的實際情況,為我國價格體制改革、宏觀經濟調控、國民經濟核算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    

    問:既然我國CPI編制方法是科學的,數據也是可靠的,為何會出現一些人的感受與所公布的CPI變動情況不一致的問題?

    答: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這裡所說的感受是指人們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感受,而不是其他的感受。有的人將居民生活負擔輕重的感受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相比,有的人將居民收入水平或支出水平的高低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相比,有的人將不屬於CPI統計範圍內的商品或服務價格變動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相比,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實際上,CPI是以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一組代表性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化情況來反映居民消費價格變動幅度的統計指標。而居民生活負擔的輕重、居民收入水平或支出水平的高低等則會受到除CPI上漲外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居民的生活負擔加重,可以受開支範圍擴大,每戶勞動力贍養人口增多,未來支出預期加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就人們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感受與公布的相關數據不一致的問題而言,主要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少數商品或服務項目價格與「一籃子」商品或服務項目的綜合平均價格的差異。一般說來,消費者往往喜歡用較小範圍的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來與統計局公布的價格指數比較,這樣很可能出現差異。例如,根據近幾個月的價格指數來看,如果我們僅僅看其中的蔬菜、水電燃氣價格,就會感到價格在上漲;看其中的工業消費品、豬肉、食用油價格,就會感到價格在下降。但是,當我們將這些商品和服務項目綜合起來看,即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時,卻是略有上漲。1996年到2005年我國的CPI上漲了1.9%,但價格上漲較高的水電燃氣價格則上漲了92.9%。

    二是地區之間和地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異。全國價格指數是反映全國各地區價格總水平的綜合平均變化情況,而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對其居住的省、市、縣,特別是居住地附近的商場、農貿市場的商品價格變動情況了解多一些,感受也深一些,而對其他地區的商品價格變動情況了解少一些。全國價格指數是綜合反映全國而不是反映個別地區的價格變動情況。分析某地情況時,應該用當地的價格指數。

    三是對比基期的差異。目前統計局公布的價格指數有環比指數和同比指數,它們對比的基期是上月和上年同月。一般來說,消費者比較的價格往往是近期的價格,如今天與前幾天,今天與兩個星期前等等。

    四是個人承受力的差異。由於消費者之間在收入和消費水平上存在著差異,也會導致實際感受與價格指數不一致。一般來說,收入和消費水平越高,消費面越寬,對價格上漲的承受力越大。反之,收入和消費水平低,消費面窄,對價格上漲的承受力也就弱些。例如,低收入者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電燃氣等基本生活品上,而這些開支是不能緊縮的,當這些商品價格上漲時,就會感到價格上漲的壓力很大。此外,由於高收入者的收入來源比較廣,當發生通貨膨脹時,其財產等方面的收入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增加其承受能力。    

    問:這樣說在解讀和使用統計數據時,是不是應該更加仔細一些?

    答:是的。統計學是在數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門科學。政府統計工作是利用現代科學方法收集整理加工社會經濟數據資料,客觀記錄和刻畫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對於其主要產品——統計數據的生產方法和使用方法確實需要有科學的態度,不能望「數」生義,更不能不顧基本事實。

    例如,有人說我國「CPI統計標準是20多年前制定的」,這屬主觀臆斷。事實上,如上所述,我國CPI的計算權數每年都做一些小調整、五年做一次大調整。還有人說,在我國居民消費中,「食品消費所佔的比重已經十分微小」。而事實上,2005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的食品支出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係數)分別是36.7%和45.5%。這怎麼是「十分微小」呢?目前有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一些人在研究分析社會經濟問題時,不是做深入細緻的調查、做科學縝密的分析,而是大談宏觀數據不準確,這是十分有害的。

    還有一些人士認為,應將商品房價格變動反映到CPI中,有的甚至還建議將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也納入其中。這實際是對CPI的內涵及其作用的曲解。事實上,CPI只能反映與居民當期消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動,不能反映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類價格的變動。無論從統計口徑看,還是從使用角度看,都沒有必要編制一種既能反映資產價格變動,又能反映消費品價格變動的「全能」價格指數,因為即使編制出來,也會因其覆蓋面太廣,涵義不清晰而無法使用。

    為什麼不能將商品房價格直接納入CPI統計中呢?一是因為出於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CPI的統計口徑必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消費分類相一致,而根據這個分類,商品房購買屬於投資範疇,不屬於消費行為。二是商品房購買與當期消費不同步,購買支出與當期實際住房消費不對等。事實上,如果真的將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直接納入CPI的統計範圍,由於商品住宅的投資性質,特別是金融投資性質,其決定因素太多(包括市場投機因素),極易引起波動,這必將導致CPI的大幅波動,這對於我們觀察宏觀經濟形勢,對於我們根據CPI決定工資和養老金等補貼的變動等都是極其不利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居民居住消費價格的變動不需要在CPI中得到反映。恰恰相反,目前我國和世界各國的CPI都包括了居民居住消費的相關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如居民住房的房租、水、電、燃料、購買商品住宅貸款利率、住房維護修理費用、建房及裝修材料等的價格。這些商品和服務等價格的變動,特別是房租的變動,可以反映居民居住消費價格變動的情況,至少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是這樣。因為,房租是居民居住需求與供給關係的直接反映,它是商品住宅價格波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除非商品住宅的需求受到非居住需求的影響過大,或者是商品住宅的供給出了問題,而後者則正是我們在編制CPI時所應該極力避免的。

    目前,我國進入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經濟領域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很多,有待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去分析去研究。在分析研究中是離不開宏觀統計數據的,國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統計,也是要為社會各界分析研究問題提供科學依據,為市場經濟運行主體提供包括市場價格變動在內的統計信息。

    正如前述,我國的CPI數據是科學可靠的,是經得起推敲的。希望大家共同維護政府統計的權威性,研究分析中遇到問題時,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當然,作為統計數據的生產者,我們也應該多做些統計知識的普及工作,讓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統計數據,正確地使用統計數據。同時,統計部門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市場經濟體制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相比,無論是方法制度還是管理體制以及自身的工作都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需要繼續通過深化改革,努力工作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政府統計工作質量的提高還需要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支持和監督。讓我們攜手努力,使中國政府統計工作能夠提供越來越多高質量的統計信息服務。(完)

相關焦點

  •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較好實現。
  • 國家統計局:研究數字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 完善能源消費核算方法
    要深刻認識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的重要意義,科學判斷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系統把握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的豐富內涵,深入分析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的鮮明特徵。要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數據質量為根本、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法治監督為保障,努力實現「十四五」時期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主要目標,推動統計數據質量持續提高、統計制度方法科學健全、統計調查能力明顯增強、統計分析服務優質高效、統計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統計法治監督縱深推進。
  •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
    1月11日,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0.3%。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7%。
  • 2018.03:我國服務業價格統計的探索與實踐(「服務業價格統計研究...
    滿足居民(住戶)最終消費需求的服務活動稱為生活性服務,歸類為CPI中的服務項目;提供給非住戶(政府和企業等)的服務活動稱為生產性服務,是服務業價格統計的重點。2011年,國家統計局印發《關於開展交通運輸業價格指數編制試點工作的通知》,重新啟動交通運輸業價格統計試點調查工作,採用傳統的布點選樣統計調查方法,組織北京、上海、青島、武漢4個城市開展道路、水上(遠洋、沿海、內河)、航空運輸業價格統計調查試點。
  • 國家統計局專家:CPI是如何產生的
    近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各方面反應較為強烈。很多讀者對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反映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的價格指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CPI十分關注,也有很多疑問。
  • 十四、價格統計(12)
    答:CPI、PPI和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按月發布,月度價格指數可以通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新聞稿(具體日期參考當年的《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   2 問: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城市、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關係?
  • CPI將迎新一輪權重調整,通脹指標是否納入房價引爭議
    日前,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對投資、資產的價格度量覆蓋比較少是當前通脹度量的一個突出瑕疵,而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通脹失真。資產價格已經到了必須納入通脹考慮的時候。對此,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統計的一些方法有的5年就要做一些調整,但是價格統計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的價格統計方法是跟國際接軌的。
  • 2020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0.2%,鮮菜環比漲8.5%
    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0.3%。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7%。
  • GDP縮減指數與增長速度_政策法規解讀_政策_中國政府網
    最近,部分媒體刊發了一些質疑中國GDP縮減指數進而質疑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文章。質疑的重點在於,GDP縮減指數與相關價格指數是否匹配,對工業增加值採用單縮法是否會引起GDP增速的高估?本文將從技術層面予以回答。
  • 國家統計局解讀2018年中國創新指數
    2018年中國創新指數突破200,比上年增長8.6%——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鄧永旭解讀2018年中國創新指數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鄧永旭就2018年中國創新指數的發展特點進行了解讀。
  • ...同比上漲2.8%;全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3%...
    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8%;全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3%。專家表示,新果上市、養殖企業加大補欄、牛羊雞肉替代效應等因素影響下,鮮果、肉類等食品供應有保障,物價總體漲幅可控,鮮果價格料回落,PPI同比增速四季度有望見底。
  • 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物價有條件保持穩定
    國家統計局1月11日發布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相關人士指出,2020年,CPI漲幅整體呈現前高后低的格局,全年漲幅處於合理運行區間,完成了物價調控目標。
  • ...調查、研究數字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今年統計工作要抓這些大事
    會議除總結2020年統計工作以外,還對新一年統計工作作出多項部署,包括加強就業失業統計,紮實推進分省月度調查失業率統計調查;完善能源消費核算方法,加強節能減排統計等。會議強調,要加強居民消費和收支調查,做好新舊基期數據銜接和樣本輪換。
  • 2017.04:大數據在價格調查中的應用研究(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
    ,並將大數據計算的價格指數和數據挖掘價格指數結果與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統計部門按月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和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簡稱PPI)也正接受著各種資訊網、交易平臺等提供的「數據財富」的挑戰,面臨著公布略顯滯後、跟不上需求步伐等問題。
  • BXM指數的編制方法及應用
    指數的編制方法2002年4月11日,CBOE宣布推出S&P500的BuyWrite月度指數,簡稱BXM,該指數是衡量一個資產組合的潛在總收益的指數,這個組合為買一個S&那麼CBOE為什麼要推出這樣一個指數呢?實際上是當時有投資者提出想要看看備兌看漲策略的量化收益表現,因為市場上存在很多質疑聲,所以CBOE便請杜克大學的金融學教授Robert Whaley編制了這樣一個指數,並以1988年6月至2001年12月的數據進行了分析。BXM最初指的是CBOE BuyWrite月度指數,但是後來更改為CBOE S&P500 BuyWrite指數。
  • 指數編制特點對指數帶來的影響
    從微觀上看,指數本身的編制方法與結構特點,對指數的變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就滬深300指數編制與結構的特點,對滬深300指數在權重股分紅派息、派許加權檔位、新股進入指數、上證指數及權重股停牌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希望對投資者將來投資股指期貨有所幫助。
  • 2015.01:民生指數研究比較分析與科學設計(趙彥雲等)
    本文對民生指數研究現狀進行評述,認為現有民生概念內涵和外延需要調整,多數民生指數研究人為割裂了經濟社會系統要素之間的關係,指數結構、具體指標選擇及計算方法的不一致使評價結果普遍存在差異。本文提出根據民生系統運行機制建立民生發展競爭力指數結構,參照理想版民生發展競爭力指數建立分析基礎以提高研究科學性和可比性,採用多種標準化和加權方法得到穩健結果。
  • 2015.06: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研究(叢雅靜)
    臧旭恆(1994)較早的探討了我國的消費函數,提出在1978年以後,現代消費理論更能解釋消費的前瞻性行為;餘永定等(2000)提出我國的居民消費支出具有顯著的階段性,消費不僅與實際工資收入有關,而且與初始期的儲蓄總額、利率、價格預期、儲蓄總額目標以及利潤中的居民分配比例都有關聯[11]。
  • 統計局公布基尼指數算法 稱難統計稅外收入
    以下是國家統計局全文:凡個人署名文章,均不代表國家統計局觀點,作者文責自負。轉載或引用時務請遵守本網「版權聲明」。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 王萍萍一、基尼係數的含義、方法及相關問題基尼係數是衡量居民間收入差距的綜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