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4億資產淨額的南京熊貓,其手機年產量卻只有區區400萬臺
通過實際控制的南京長恆實業公司,控股南京合縱投資有限公司,然後由合縱投資出面收購深圳科健集團99%的股權,進而將中國知名手機生產廠商中科健(000035)收入囊中,2月4日,國資委的一紙國有股轉讓批文,讓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775,0553,HK,南京熊貓)控股子公司熊貓移動總裁馬志平的這一番精巧的收購策劃變為現實。
然而,在馬志平如願獲得中科健600萬臺手機產能之時,擁有3.4億資產淨額的南京熊貓,其手機年產量卻只有區區400萬臺,而截至2003年前三季,南京熊貓利潤的90%來自投資收益──在由電視的熊貓變為手機的熊貓之後,一個投資的熊貓大有取而代之之勢。
投資的熊貓
1月14日,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與國內第二大移動運營商聯通籤下大單,愛立信獲得價值9300萬美元的CDMA2000 1X 網絡擴容合同。愛立信控股的合資公司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ENC),將負責此項目中系統設備與服務的交付。
ENC是國內GSM、GPRS和CDMA移動通信設備的主要供應商,是瑞典電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全球三大物流供應控制樞紐之一。2003年上半年,ENC實現銷售收入29.11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26億元。而南京熊貓持有ENC27%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因為這一層關係,南京熊貓對於愛立信與聯通這份新合同的滿意程度,絕不亞於籤約雙方。市場亦據此預計,今年上半年南京熊貓的業績將大幅增長,而在此前後,南京熊貓的股價也走出了一波可觀的上升行情。
這只是南京熊貓受惠於愛立信的一個例子。2003年,由愛立信與索尼各出資一半創立的手機製造公司——索尼愛立信的手機出貨量高達2720萬臺,銷售收入達46.73億歐元。索尼愛立信手機的重要代工商是北京愛立信移動通信有限公司(BMC),而南京熊貓擁有BMC 20%的股權。
事實上,早在2000年,南京熊貓在將看家業務由電視機製造換成手機製造的同時,就已開始對外股權投資嘗試。2002年10月,南京熊貓進行業務重組,將電視機製造等資產售予熊貓電子集團公司,同時受讓南京熊貓機電設備廠與生產可視電話、耳機音響等產品的深圳市京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99%與38%的股權。
此外,南京熊貓還跟夏普、日立、麥克塞爾盧森堡公司等多家公司有投資合作。
到2003年第三季度,南京熊貓的長期股權投資達5.3億元,前三季投資收益6110萬元,佔同期利潤總額的90%,投資收益已成為這家以手機製造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主業尷尬
在對外投資高奏凱歌之時,南京熊貓的手機製造主業卻面臨著難言的尷尬。
國內手機生產廠商波導(600130)固定資產淨額3.2億元、TCL通訊(000542)在退市之前固定資產淨額2.8億元,其年產能均已經突破1000萬臺。
相比之下,南京熊貓擁有3.4億元固定資產淨額,手機年產量卻只有400萬臺。2003年前三季度,南京熊貓的手機業務營業利潤雖有2.7億元,其營業、管理與財務費用卻高達2.8億元,受此拖累,南京熊貓當期每股收益只錄得不足7分錢。
「熊貓的生產計劃主要是『由銷定產』。」熊貓移動的銷售部經理柏平說。熊貓移動是南京熊貓的控股子公司,負責所有熊貓手機的銷售。根據「由銷定產」原則,南京熊貓的手機生產計劃隨著熊貓移動的銷售計劃走。2003年,熊貓手機銷售300萬臺,收入28億元,加上出口手機70多萬臺,總營業額在30億元左右。
由於2003年以來中國手機製造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壓薄,諸多半路出家的手機商們開始向其他高利潤行業滲透。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波導已步入汽車產業,年內會將自有品牌汽車推向市場;康佳、TCL也藉助集團綜合產業背景,涉足冰箱製造。
與熊貓同處手機銷售第三梯隊的夏新電子也早早展開多元化布局,跟進小靈通、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數位相機等多個行業。2003年前三季,夏新手機業務收入為31億元,高出熊貓同類業務7億元,卻只佔到主營收入的58.5%,比熊貓低出近30個百分點。
南京熊貓目前所涉及行業還有衛星通信、機電儀器與信息產品,但業務收入均不足主營收入的10%。從業務收入來看,手機業務仍是南京熊貓的核心業務。
鑑於手機業務的核心作用,目前,熊貓移動總裁馬志平正與韓國手機商洽談合資擴產事宜,若進展順利,2004年熊貓移動將與韓國廠商結盟,將熊貓手機的產能擴大至1000萬臺,其中的500萬臺將作為代工品銷往韓國或澳洲。
「我們2004年在國內市場的計劃是完成500萬臺的手機銷量,實現50億到80億元的銷售額。」熊貓移動的副總花永清說。但比較來看,80億元這個數字,不過是TCL移動2003年前10個月完成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