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農機指南!近期調研農機市場時,不少大馬力拖拉機用戶反映在犁耕作業中出現後橋打齒現象,特別是中央傳動齒輪打齒現象較多,用戶對此較為不滿。筆者聽到此現象的第一反應是後橋齒輪的強度不足,加之如果後橋中央傳動齒輪的齒側間隙、嚙合印痕調整不當的話,就可能造成重負荷的犁耕作業等牽引作業中出現中央傳動打齒的現象。
後橋中央傳動打齒對拖拉機而言是極其嚴重的一個故障,維修起來非常麻煩,需要斷腰進行維修,對於大馬力拖拉機來說,由於其機型大、重量大、部件大,拆卸過程中最好還要有一定的吊裝設備。如果是三包期內,還好一些,用戶基本不需要承擔費用;而如果是三包期之外,則用戶不僅要承擔零件費用、斷腰維修的工時費用,還要承擔上門服務的裡程費用,少則一兩千元,多則三四千元,甚至更高,維修成本很高。
為何筆者在聽到大馬力拖拉機後橋中央傳動齒輪打齒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齒輪強度不足呢?主要是近年來拖拉機市場上大馬拉小車機型盛行,放眼望去,市場上賣的最好的是大馬拉小車機型,農民最喜歡的買的是大馬拉小車機型,經銷商最喜歡賣的也是大馬拉小車機型,大馬拉小車機型以其馬力大、價格低、補貼高、經銷商利潤高等成為大家追逐的對象。但大馬拉小車機型最大的問題就是底盤強度不足,比如原先的100-120馬力段底盤,現在已被升級到了2004拖拉機、甚至2204拖拉機,其齒輪強度已被發揮到極限,安全餘量極小,一旦進行重負荷作業,就極易出現打齒現象。
拖拉機的中央傳動一般是由一對圓錐齒輪構成,這對大、小圓錐齒輪的主要功用是進一步降低變速箱傳遞過來的轉速,增大輸入的扭矩,即進一步減速增扭,並改變動力傳遞的方向,把發動機傳遞過來的縱向受力分配傳遞給左右驅動輪,使拖拉機行駛,並通過差速器使左右驅動輪可以不同的旋轉速度進行差速旋轉,實現轉彎功能。拖拉機中央傳動齒輪和軸承在使用中受力很大,拖拉機生產中必須保證中央傳動齒輪的加工製造質量及裝配調整質量,否則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打齒、異響等故障,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除了大馬拉小車原因之外,其他造成拖拉機後橋中央傳動打齒的幾種原因。
一是大小圓錐齒輪的材料及加工質量存在缺陷。今年的農機火爆行情讓各廠家都在加班加點的生產,產能被加大了極限,但蘿蔔快了可能泥就洗不乾淨了,零部件的質量可能就受到了一定影響,比如齒輪加工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超差,大錐齒輪與小錐形齒輪使用中嚙合不良,造成應力集中;齒輪的材料不合格,硬度、強度不符合圖紙要求;齒輪滲碳厚度不足,強度不夠;齒輪滲碳層與內部組織過渡急劇等。
二是中央傳動裝配質量差。中央傳動對裝調質量要求很高,今年的農機火爆行情讓各廠家都措手不及,大批擴大產能,增招新工人進廠,新工人的加入由於其經驗不足、培訓不完全到位必然會對裝配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在使用中表現出來質量不穩定,可靠性差等。中央傳動大、小圓錐齒輪安裝時的調整包括小圓錐齒輪軸承的調整、差速器軸承的調整、中央傳動錐齒輪齒側間隙的檢查和調整、中央傳動錐齒輪嚙合印痕的檢查和調整等四個方面。
小圓錐齒輪軸承裝配時要有預緊,應使單獨轉動主動弧齒錐齒輪時有0.75牛頓·米~1.5牛頓·米的預緊力矩,預緊力矩調好後須將鎖片鎖好。差速器左、右軸承在裝配時要預緊,使用過程中差速器總成軸向間隙如果超過0.15毫米,應予調整。調整時,應同時抽去左、右短半軸軸承座相等厚度的墊片,使軸承的阻力矩為2.5牛頓.米~5牛頓·米。
中央傳動錐齒輪齒側間隙應在0.3~0.4毫米範圍內,應在齒輪全周上均勻測量3點,其側隙的變動量不大於0.10毫米。中央傳動錐齒輪嚙合印痕正確的應在齒高中部節錐附近並略靠近於小端,距端邊不小於3毫米~4毫米,其長度應不小於齒長的60%,高度不小於齒高的50%。在調整過程中,當嚙合間隙和嚙合印痕有矛盾時(即嚙合印痕合適,而間隙不合適),應以嚙合印痕為準,但嚙合間隙不得小於0.15毫米。
三是用戶使用操作不當。使用中用戶猛抬離合器、猛制動、猛加油門,中央傳動大小錐形齒輪受到較大的衝擊載荷。
四是大圓錐齒輪在接盤上的固定螺栓鬆動、斷裂,造成大圓錐齒輪位置發生變化,使得大小圓錐齒輪的正常嚙合關係被破壞,造成大小圓錐齒輪打齒。
希望各品牌拖拉機可靠、皮實、耐用,越做越好,在使用中不發生故障或少發生故障,讓老百姓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啦,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幫助,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評價並提出建議哦~
本文由農機指南原創,農機指南擁有其版權,未經農機指南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註: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