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邱銳 通訊員劉旭紅)經歷一次10小時的飛機旅行,人們所受輻射劑量是多少?進行放射診斷或放射治療,如何保證劑量準確可靠?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日前在國內首次建立的3套空氣比釋動能國家基準裝置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工作,有望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據了解,如何度量射線並實現電離輻射量和單位的標準化問題一直是國際電離輻射領域努力的方向。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電離輻射領域在單位制與儀器標度的統一以及使用規範化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在放射治療領域,由於倫琴為非法定單位,不得不使用庫倫每千克(C/kg)作為照射量單位,導致需要對校準因子變通修正後才能得到測量結果,使得量值傳遞過程煩瑣複雜,容易造成使用錯誤等後果。
為改變這一狀況,我國不斷推動電離輻射相關基標準及量值傳遞體系的研究。其中,空氣比釋動能是電離輻射領域中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是吸收劑量和輻射防護各量的研究基礎,被廣泛應用於放射治療、輻射防護等方面,其量值測量方法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各國電離輻射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中國計量院此次通過專家鑑定的包括:(10~60)kV X射線、(60~250)kV X射線及60Coγ射線空氣比釋動能3套基準裝置。這些裝置分別建立了我國低能、中能兩個能量段的X射線和60Coγ射線的量值溯源體系,解決了量值傳遞源頭的問題。
這3套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準裝置,主要由基準電離室、射線輻射裝置、輻射質調控系統、微弱電流測量系統、導軌定位系統等組成,復現量值的不確定度水平在0.20%~0.30%之間。該基準的建立,標誌著我國將正式採用空氣比釋動能進行量值傳遞,以滿足國內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國防、科研等領域對這一物理量溯源的需求。
目前,該空氣比釋動能基準裝置已完成相應量值的國際國內比對工作,比對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進入國際計量局(BIPM)的關鍵比對資料庫(KCDB)。
《中國科學報》 (2012-09-01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