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熱力學溫度基準研究》課題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課題通過對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熱力學溫度基準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玻爾茲曼常數測量裝置和光譜輻射法、噪聲法測量熱力學溫度裝置,使我國首次具備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輻射法熱力學溫度測量能力,步入國際計量前沿研究領域。
該課題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現代計量基準研究」項目中的一項。在研究過程中實現了多方面的創新:
建立國際首創的定程圓柱聲學法玻爾茲曼常數測量裝置,在新型傳感器應用、圓柱坐標系非理想因素修正分析體系建立、圓柱腔體絕對測量等幾個關鍵技術問題上有突破。新獲得的玻爾茲曼常數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與國際科技基本常數委員會(CODATA)2006年公布值的相對偏差小於1×10-6,成為目前國際計量界已獲得的幾個最高準確度的測量結果之一,使我國首次具備開展玻爾茲曼常數測量這一國際溫度計量界最尖端領域的實驗能力。對於我國參與溫度單位開爾文的重新定義與國際溫標賦值、緊跟國際溫度計量的發展趨勢具有裡程碑性的意義。
熱力學溫度基準研究方面,該課題組在國內首次建立了絕對輻射溫度計及與之配套的性能測量實驗裝置,自主完成對金屬-碳共晶點(鈷-碳、鉑-碳、錸-碳共晶點)和銀凝固點熱力學溫度測量,相對標準不確定度達到(1.0~1.7)×10-4。實現對高溫固定點的熱力學溫度賦值,對於我國參與為對新型高溫固定點熱力學溫度國際賦值測量具有重要意義。在噪聲法測量熱力學溫度方面,在國內首次研製了準絕熱法氬三相點裝置,達到擁有同類技術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噪聲溫度計殘餘電磁幹擾餘量修正方法,拓展了我國在中低溫區的熱力學溫度測量。
據了解,在此項研究過程中,課題組還建成了我國聲學法頻率測量前沿研究實驗室,所掌握的聲學共鳴、微波和雷射幹涉等尖端技術理論經驗,對於高溫熱力學溫度準確測量、流體物性準確測量、溫室氣體排放計量、核電反應堆等特殊環境溫度的可靠測量、空間站溫度開爾文單位可靠準確復現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