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長期以來,溫度測量的基本標尺——溫度單位依賴實物性質,制約了相關前沿科學和尖端技術的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米制公約最高權力機構要求使用至少兩種獨立方法,實現玻爾茲曼常數精確測定,重新定義溫度單位。這是溫度計量史上最重大的變革,將深刻影響科學和技術發展。

  該項目使我國成為對玻爾茲曼常數定值有貢獻的六個國家之一,並且在全球成為唯一實現了兩種方法測定的國家。主要創新包括:①提出了虛擬定程圓柱聲學測溫方法,解決了理想聲場無法實現的難題,突破了圓柱法測溫準確度極限;②發明了無感應誤差磁通量子調控技術,實現了寬頻量子準確度交流電壓信號合成;③提出了全要素精確匹配的量子噪聲測溫技術,消除了寄生濾波效應和電路非線性響應的影響,實現全球最佳測量;④提出了圓柱腔聲場和內長的原位實時精確測量方法,使得聲學測溫的上限從300℃擴展至1000℃以上。

  項目成果應用於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玻爾茲曼常數的定值、米制公約最高權力機構溫度單位的重新定義,為我國在這一歷史性變革中贏得決策權。項目創新技術為國家重大工程第四代核反應堆堆芯溫度的直接測量提供了解決方案,為國防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溫度溯源提供支持,提升了國家溫度基準量值傳遞水平。項目組成員1人當選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國際溫度諮詢委員會主席,1人任亞太計量組織氣候變化工作組主席,1人受邀加入國際基本物理常數工作組,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國際計量組織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玻爾茲曼常數定值和溫度單位重新定義

項目主要完成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

團隊主要成員:

  張金濤,屈繼峰,林 鴻,馮曉娟,周琨荔,段宇寧,段遠源,孫建平,張 凱,閆小克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本報訊 1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向獲獎代表頒獎。由市場監管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質量領域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向獲獎代表頒獎。由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參與完成的「光電成像系統參數測試與校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中國計量院「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
    本報訊 (劉旭紅 記者史玉成)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院參與完成的「光電成像系統參數測試與校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精工鋼構:全資子公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1月12日晚間,精工鋼構(600496)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綠築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為主要完成單位之一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證書編號:2019-J-22101-1-01-D04)。
  • 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一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9年贛州科技成果喜獲豐收贛州有關企業、駐市高校牽頭組織或參與的項目共有20項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贛州的驕傲!9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的單位和個人,加快推進全省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
  • 長江國際商會理事劉奕夫所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一等獎
    長江國際商會理事、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劉奕夫所在項目「水稻遺傳資源的創製保護和研究利用」在初評中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布。
  • 十堰市醫療衛生領域首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由十堰市提名、湖北醫藥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組織開展的「植物抗逆和根系構型的調控機制及其在藥用植物虎杖生產的應用」項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十堰市醫療衛生領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零的突破同時,湖北三環車身系統有限公司、丹江口市柑橘試驗站參與完成的兩個項目也獲得2020年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西電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劉宏偉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新波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楊銀堂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35項技術獲「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等出席並致辭。  會上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等重要獎項。14位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49位「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和35項技術成果獲表彰。
  •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
    在獲一等獎的13項成果中,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9項,它們分別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祖信院士主持完成的《管網高覆蓋率城市河流汙染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伍江教授主持完成的《超大城市高密度既有城區有機更新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土木工程學院李傑教授主持完成的《複雜建築結構精細分析與整體抗災性能調控關鍵技術》、土木工程學院馮世進教授主持完成的
  • 歷時近10年,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項目獲一等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王振傑、姬生月、賀凱飛、聶誌喜、吳會勝、白永良、李連偉等完成的項目"海洋地質勘探導航定位關鍵技術與國產裝備研發"獲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 電子科技大學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項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再獲2項大獎,其中,物理電子學院宮玉彬教授團隊的"***真空電子器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醫學院楊正林教授團隊的"
  • 高文、周志華等學者入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初評結果公布
    近年來,國家三大獎的評審近年來越來越嚴格,且授獎數量逐年降低,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此次公布的國家三大獎項初評共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通過初評。
  • 玉溪7項目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來源:玉溪網日前,雲南省人民政府對2019年在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玉溪7項成果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雲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完成的「高含量新型天然除蟲菊酯綠色農藥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成果,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持完成的「高檔包裝紙印刷質量檢測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玉溪市農業科學院參與完成的「三綠、低單寧、高蛋白優質蠶豆新品種選育及應用」、雲南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
  • 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原標題: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獲獎總數創新高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繼2018年度榮獲兩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醫大此次再獲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各1項。
  • 11人、154項成果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對於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科學研究類獲獎者,應當引領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前瞻性重大原創成果,是學術界公認的、引領原創性科學研究的戰略科學家;對於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技術研發類獲獎者,應當紮根高精尖產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取得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是對我市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領軍人才或創新型科技企業家。
  • 【科學網】東北大學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獲歷史性突破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
  • 清華大學、清核朝華等參與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清華大學與清華控股成員企業華控技術轉移旗下北京清核朝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項目「新型放射性廢液處理技術及裝置研製」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完成單位及主要完成人清華大學核研院趙璇教授團隊長期從事核三廢處理技術研發工作,依託清華大學核研院平臺
  • 薛其坤、胡偉武,兩位頂尖科學家獲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
    獲頒獎章和榮譽證書後,兩位獲獎者受邀上主席臺就坐。此外,共有154項成果分別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兩位頂尖科學家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據介紹,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此次獲獎的兩位科學家,可謂名至實歸。
  • 洛江3項科研成果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近日,福建省政府公布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洛江區3項科研成果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年度獲獎數為歷年來最高。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共分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三個獎項。其中,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共評出一等獎25項、二等獎57項、三等獎9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