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入國際計量界玻爾茲曼常數「第一梯隊」

2020-11-28 科學網

 

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建議採用自然基本常數——

玻爾茲曼常數

kB來定義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準確絕對地測量玻爾茲曼常數,使其不確定度達到新定義可以接受的水平,是國際計量界面臨的極大挑戰。

 

目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該常數重新定義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新獲得的玻爾茲曼常數kB =1.3806515×10-23 J·K-1,相對標準不確定度達到4.1×10-6,與國際科技基本常數委員會(CODATA) 2006年公布值的相對偏差小於1×10-6,成為目前國際計量界已獲得的4個(美、英、法和中國)最高準確度的測量結果之一。對於我國參與溫度單位開爾文的重新定義與國際溫標賦值、緊跟國際溫度計量的發展趨勢具有裡程碑意義。該課題已於近日通過了科技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據介紹,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現代計量基準研究」的支持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於2007年起開展了此方面的研究。課題負責人張金濤研究員告訴記者,該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建立定程圓柱聲學共鳴法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系統,該方法獨立於歐美國家計量院採用的球形或準球形聲學共鳴法,受到國際溫度計量界的廣泛關注。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解決了眾多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多方面的創新: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壓電陶瓷傳感器替換電容式麥克風用於聲學共鳴頻率測量,將測量信噪比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完整的圓柱坐標系下,聲學共鳴頻率測量非理想因素的擾動量化分析理論體系;國際首次建立了雷射雙波長幹涉法圓柱聲學共鳴腔體長度絕對測量系統。

 

據了解,在此項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建成了我國尖端的基準聲學溫度計實驗室和研究梯隊,預計在三年內可將玻爾茲曼常數測量kB的不確定度降低為1.8×10-6以下。所掌握的聲學共鳴、微波和雷射幹涉等前沿技術理論經驗,對於高溫熱力學溫度準確測量、流體物性準確測量、溫室氣體排放計量、核電反應堆等特殊環境溫度的可靠測量、空間站和航母編隊溫度開爾文單位可靠準確復現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我國玻爾茲曼常數kB定義研究獲新突破
    準確絕對地測量玻爾茲曼常數,使其不確定度達到新定義可以接受的水平,是國際計量界面臨的極大挑戰。近期,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該常數重新定義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12月28日,該課題通過了科技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 科學網—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熱力學溫度基準研究獲突破
    12月28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玻爾茲曼常數測量和熱力學溫度基準研究》課題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 我國精細結構常數測量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精確測量精細結構常數是確立新的國際單位制的重要一步,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完成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精細結構常數測量關鍵技術及電容基準的研究」順利通過由金國藩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
  • 國際單位制進入常數時代 千克的定義變了
    鑑於實物本身的不穩定性,國際計量界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不依賴於實物原器的測量體系。20世紀以來,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各種物理量的測量準確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科學家發現,這些常數比實物穩定百萬倍,並將其數值固定了下來。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探討採用物理常數來定義國際計量單位。
  • 國際單位制進入自然常數時代 千克定義變了!
    鑑於實物本身的不穩定性,國際計量界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不依賴於實物原器的測量體系。20世紀以來,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各種物理量的測量準確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科學家發現,這些常數比實物穩定百萬倍,並將其數值固定了下來。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探討採用物理常數來定義國際計量單位。
  • 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開幕 將表決關於國際單位制修訂的決議
    本屆大會為期4天,將於第4日表決關於國際單位制修訂的決議,因此備受國際計量界關注。決議如果獲得通過,將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實施,開啟計量的常數化和量子化時代,實現國際單位制有史以來最為重大的歷史性變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出席大會。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因此科學界一直想用一種基於物理常數的定義將其取代。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各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根據決議,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的4個——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常數、玻爾茲曼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決議將於下一個國際計量日,即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國際計量界資深專家談國際單位制SI的修訂
    人類文明史的裡程碑——國際計量界資深專家談國際單位制SI的修訂2018年11月13至16日,由國際計量局(BIPM)組織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凡爾賽召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採訪了國際計量界8位資深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 我國精細結構常數測量水平成國際先進
    精確測量精細結構常數是確立新的國際單位制的重要一步,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完成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精細結構常數測量關鍵技術及電容基準的研究」順利通過由金國藩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
  • 開爾文與玻爾茲曼常數
    那麼,什麼是玻爾茲曼常數?又如何精確測量玻爾茲曼常數呢?簡短的答案就是,玻爾茲曼常數是將物質的動能(E)和它的溫度(T)聯繫起來的常數:E=kBT。(玻爾茲曼常數是熱力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以統計力學的先驅之一——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格·玻爾茲曼的名字命名的。)熱力學溫度描述的是一群原子和亞原子粒子(例如一塊鐵中的原子,一個房間裡的空氣分子)的平均能量,表示為絕對零度以上幾個開爾文。
  • 520,計量界將發生一件大事!
    2019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新國際單位制體系將在這天正式生效。至此,國際單位制全面進入量子時代。 國際單位制(SI)是從「米制」發展起來的國際通用的測量語言,是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
  • 國際單位制修訂獲全票通過 國際測量界的百年夙願終成真!
    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最終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定義。這是SI自1960年創建以來最為重大的變革,是科學進步的裡程碑。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根據決議,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的4個——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常數、玻爾茲曼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 決議將於下一個國際計量日,即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國際計量大會一錘定音!
    「開爾文」定義大換臉……2018年11月13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在法國巴黎開幕,來自國際計量局正式成員國和附屬成員國(經濟體)的近300名代表出席大會。1954年,國際計量大會把熱力學溫標確定為標準溫標。並規定了熱力學溫度單位的定義,即選取水的三相點為基本定點,並定義其溫度為273.16K。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熱力學溫度以開爾文為單位,簡稱「開」,用K表示。
  • 我國具備普朗克常數測量能力
    > 成為國際上第
  • 通過確定玻爾茲曼常數,PTB正在為重新定義溫度單位鋪平道路
    但是這種情況即將發生變化:2018年秋季,開爾文以及國際單位制(SI)的所有其他單位都將根據由基本常數組成的堅實且不變的基礎而重新定義。開爾文將以玻爾茲曼常數為基礎,來自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的科學家現在已經通過介電常數氣體溫度計確定了這個常數,並且其準確度足以排除妨礙重新定義溫度單位開爾文的所有障礙。該項研究結果已在《計量學》(Metrologia)期刊上發表。
  • 國際單位制迎歷史性變革 千克、安培將改由常數定義
    國際單位制迎歷史性變革 千克、安培將改由常數定義 原標題: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我國成為可獨立測量普朗克常數的國家
    該課題通過「能量天平」方案,開展對普朗克常數測量和質量量子基準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能量天平法測量普朗克常數裝置,使我國首次具備普朗克常數測量和千克基準穩定性絕對測量能力,成為國際上第4個可以獨立測量普朗克常數的國家,步入國際計量前沿研究行列。 計量基準的準確與否,需要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的保證。
  • 計量技術體系 面臨歷史性變革
    不過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國際單位制變革前後,日常生活中的測量活動沒有明顯差別,電子秤、加油泵、血壓計等該怎麼用還怎麼用;實驗室中的全血細胞計數和工業大尺寸坐標測量機等,新定義也不會讓它們顯示不一樣的數值。因為,國際計量界對單位制修訂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這一修訂過程要平緩過渡,不能對社會生活、對任何測量服務造成突變性的、明顯的影響。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經各個成員國表決,於16日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來定義。這是國際單位制自創建以來的最重大的變革,用實物原器定義測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將從根本上保證國際單位制的長期穩定性,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全球治理等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