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綱號 (8601)
《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是江蘇省農村自學考試實驗區大專學歷考試計劃中種植類專業農學方向的一門專業課程,其內容涉及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作物良種繁育和種子學等學科,是一門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的實踐型的綜合化的課程。為了更好地體現江蘇省農村自學考試實驗區為農村和農業生產第一線培養種植業實用型、應用型和複合型專門人才的宗旨,使課程考試既在總體上保持與高等專科教育相應課程的結業水平相一致的標準,又能體現基礎理論知識以必需、適用、夠用為度的原則,同時也有利於考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本課程的內容,順利地通過考試,特編寫本考試說明。
一、對課程考試內容的界定
(一)考試的重點內容
第一章 作物育種的遺傳學基礎
第二節 分離規律
第三節 獨立分配規律
第四節 連鎖遺傳規律
第六節 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
第三章 種質資源與作物繁殖方式
第三節 作物繁殖方式
第五節 作物的品種類型
第四章 引種
第二節 作物的生態類型和引種的基本理論
第五章 純系育種
第三節 自然變異的來源
第四節 純系育種的方法和程序
第六章 雜交育種
第三節 雜交方式
第四節 雜交後代的處理
第七章 回交育種
第一節 回交育種和回交的遺傳效應
第九章 倍性育種和遠緣雜交育種
第二節 多倍體育種
第十一章 雜種優勢利用
第一節 雜種優勢的概念和度量
第三節 雜種優勢的利用條件和利用途徑
第五節 水稻雜種優勢利用和親本選育
第十二章 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
第一節 試驗誤差的來源及其控制
第二節 田間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小區技術
第三節 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設計及分析
第四節 主要統計量及其應用
第十三章 品種審定和種子生產
第二節 品種群體的遺傳穩定性和品種退化
第五節 雜交制種的技術原則
第六節 種子檢驗和種子標準化
(二)不列入考試的內容
第三章 種質資源與作物繁殖方式
第一節 種質資源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
第二節 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
第八章 誘變育種
第九章 倍性育種和遠緣雜交育種
第三節 遠緣雜交育種
第十章 抗性育種和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
第十三章 品種審定和種子生產
第三節 種子生產的基本程序
第四節 種子生產的田間技術和選擇方法
(三)其他未列出的內客為非重點內容
二、重點內容在試題中所佔的比例
本課程大體上包括作物育種的遺傳學基礎(第一章)、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十二章)和作物育種的理論和技術(其餘各章)三大塊內容,三大塊考題分數所佔的比例大體為20%、15%和65%。在重點內容與非重點內容之間,上面列出的重點內容約佔試題總分值的70-80%左右,且試卷中的論述題、簡答題和計算題幾乎均來自上述重點章節。
三、試卷中使用的題型及答題的基本要求
根據本課程的性質及自學考試的特點,本課程採用了單項選擇、填空、名詞解釋、判斷改錯、簡答、計算和論述等7種考核題型,並力求能夠有效地考核考生對大綱及教材所規定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單項選擇題約佔總分的15%,主要考核考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一些重要指標的理解和學握情況。單項選擇題的正確答案是唯一的,考生要在給定的四個答案中找出一個止確或最佳答案;填空題約佔總分的12%左右,要求考生在所給出的一段表述後填上關鍵性的詞組、術語。填空題中要求考生回答的往往都是一些重要概念、基本理論的中心詞或問題的結果,考生一定要在充分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準確填寫。名詞解釋題佔總分的15%,主要考核考生對本學科及生產領域的名詞和術語的理解情況。準確理解科學名詞和術語是理解、掌握和運用學科知識的基礎,因此大綱中列出的名詞和術語考生一定要牢固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在回答名詞解釋題時考生要力求準確、嚴密、科學,不可隨意地更改關鍵性的詞或詞組,否則可能就會導致「差之毫厘、失之千裡」,造成錯誤;判斷改錯題約佔總分的lO%,考生首先要判斷出題意正確與否,錯誤的題還要指出錯誤之處,並將之改正;簡答題約佔總分的20%,主要考核考生對所學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簡答題考生對問題的回答主要是對知識的歸納,答出要點即可,不必進行詳細的論述;計算題約佔總分的8%,主要考核考生對「作物育種的遺傳學基礎」和「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兩個部分最基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兇此考題比較簡單。在做計算題時,考生要看清題意,靈活運用所學理論和公式進行分析和計算,做到步驟清楚,結果正確;論述題多屬綜合分析題,約佔總分的20%,主要考核考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考生在答題時除了答出問題的要點——即回答「是什麼」——以外,還須對各要點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論述和分析——即回答「為什麼」。
四、學習及應試方法指導
《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課程性質與設計目的、課程考試的特點等在自考教材後附的《課程考試大綱》中已做了說明。為了幫助考生提高學習效果,取得考試的成功,現再提出兩點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應試方法。
(一)弄清基本概念,理解教材內容
名詞解釋雖不是考試的重點,每份試卷中名詞解釋的數量也不是很多(僅5個左右),但對任何一門學科來說,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課程也是這樣。《作物育種和種子生產》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基本概念多,第一章作物育種的遺傳學基礎部分更是如此。如果基本概念不清楚,考生就很難看懂教材的內容,很容易給考生以「難」的印象,繼而影響考生的學習心理,給考試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弄清基本概念是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視。實際上,教材中的內容都是本學科領域最基本的內容,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只要考生在開始時多花點功夫,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弄清楚,最好把一些重要的概念背下來,這樣就能夠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有些基本概念雖然不屬於本學科領域(如植物學中的一些概念和術語),也不在這次考試的範圍內,但由於這些概念對學習和理解本課程的內容有一定影響,考生也應該花功夫把它們弄清楚。因此建議考生最好是在學習了《植物與植物生理學》課程後再學習本課程的內容。
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考生要認真系統地學習教材內容,理解教材內容,並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包括運用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術語)將這些內容表達出來,這是取得考試成功的關鍵。因此,考生切忌一上來就找重點,找名詞和術語,找模擬試題進行死記硬背。因為即使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點都背了下來,沒有弄清其含義,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在答題時也無從下筆,到頭來還是勞而無功。
(二)學會分析判斷,緊緊抓住重點
《作物育種和種子生產》是一門由多學科集成的綜合化課程,具有內容多、範圍廣、信息量大、實踐性強等特點,想靠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幾無可能。但這並不等於說該課程就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緊緊抓住重點就是「捷徑」之一。因為課程的重點內容也是試題的主要來源,抓住了重點,往往也就意味著通過了考試。因此考生在學習本課程時要注意學會分析和判斷哪些是重點內容,哪些是非重點內容。分析和判斷重點內容的方法是: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及學說;在農業生產和科研中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原則、程序及方法等。本「考試說明」的第一部分已經列出了重點章節的名稱,考生可以根據上述方法及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具體的考核點,相信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執筆人:徐州農校 束劍華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