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文館辦公室向來訪者講解真假隕石的辨別方法,是張寶林工作的一部分。他手中拿著的石頭,是一名來訪者從北京潘家園市場花200元購買的,其實是鐵礦石,只值3元。
吉林隕石博物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石隕石」。
上月的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讓作為小眾收藏品的「隕石」火了起來。「隕石比黃金、鑽石都昂貴」的說法四起,在各類淘寶網站和文物古玩店,隕石多得讓人眼花繚亂。
有專家表示,公眾對隕石的知識匱乏,是造成國內隕石市場龍蛇混雜的重要原因,目前國內墜落的隕石價格均無法與黃金相比,虛高價格已對天文研究造成影響。
文、圖/本報記者王丹陽
權威隕石專家為本報讀者揭開「隕石之謎」:
1.隕石有放射性嗎?
2.隕石比黃金、鑽石更貴嗎?
3.收藏市場上的隕石有多少是真的?
4.收藏隕石能賺錢嗎?
一輛黑色轎車,一個拉杆箱,一頂棒球帽,幾千元現金,手機,金屬探測儀……這是60多歲的張寶林的全部「追星」裝備。
絕大部分是假的
張寶林是北京天文館的高級工程師,他的工作並不是待在辦公室,青海湟中、新疆阿勒泰、吉林敦化、黑龍江北安、內蒙古……在北京天文臺工作的42年時間裡,特別是近10年,國內哪裡發現隕石墜落,哪裡就有張寶林。在他看來,人的生命長度只有百年,能在38億歲的地球上邂逅46億年前生成的隕石,是件幸運又容易上癮的工作。隕石墜落到地球陸地的概率約為30%,能被人目擊的概率則更小,親身接觸溫熱尚存的「天外來客」,比中千萬巨獎還難。據張寶林的同事說,他可能是中國目前接觸、目擊隕石最多的人。
因此,年過花甲的張寶林更像是隨時候命,整裝待發的機動人員。他說,門口的轎車和辦公室常備的行李箱,就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出發,去尋找隕石。
如果隕石墜落地距離北京1000公裡以內,張寶林都會親自駕車,日夜兼程,在GPS的指引下到達目的地。如果距離在1000公裡以外,他就考慮搭乘飛機。他動作神速,有一次,在隕石墜落被目擊後24小時內,他就開車趕到了目的地,比當地媒體還快。
除了「追星」以及到全國各地講解隕石知識,張寶林的另一工作重點就是對隕石做鑑定、評估。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面談,他一年會接到幾百次做隕石鑑定評估的請求,但其中真的、好的隕石往往只有3到5塊。
張寶林感慨,隕石收藏熱「來得快,去得也快」,公眾對隕石基本知識的匱乏是主要原因。「大多數隕石我甚至不用看實物,只要問一下購買地點、價格或者看一下照片,就知道不是真的。」他向記者介紹,天文館將隕石分為三類:石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
俄羅斯「隕石熱」掀起後,價格僅為幾元到幾百元的「玻璃隕石」開始在網店熱銷。「實際上,玻璃隕石並不是隕石,它是隕石在地球表面二次撞擊時,地面上的石英受熱後形成的物質。玻璃隕石形態美麗,可以製作戒指、耳環等首飾,受到喜愛;但它沒法進入真正意義上的隕石市場,只能算作觀賞石。」張寶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