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琦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5日電(鄭瑩瑩)上海科技館25日宣布在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實證。
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近日上海科技館工作人員和隕石獵人一同赴雲南回收的西雙版納隕石雨中最大的主體隕石坑(N22°2ˊ6", E100°10ˊ29"),以及一號隕石和二號隕石實物。
孫樂琦 攝
事情可以追溯到2018年6月1日,當天,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划過夜空,有公眾拍到視頻,夜空突然被一顆火流星照亮,發出短暫強光,幾秒後迅速消失。西雙版納隕石雨先後共發現500餘塊石隕石,總重量不超過50公斤,分類為普通球粒隕石L6型,正在向國際隕石學會申請命名為「曼桂隕石」,其中勐遮鎮曼桂村村民玉香懷發現最大的一塊隕石主體達1228克,其隕石坑也首次完整回收,洞口平均直徑13釐米,深度為25釐米,入射角度約70度。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徐偉彪研究員公布了科研成果,可以確定此次雲南西雙版納火流星事件為一次目擊隕石隕落事件。
經曼桂隕石主體擁有者張勃先生與其發現者玉香懷女士商議,兩人決定共同將該隕石墜落形成的隕石坑實體完整發掘後捐贈給上海科技館。
上海科技館為此專門派員前往當地接收了隕石坑實體,並向玉香懷一家頒發了由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和上海科技館共同籤發的捐贈證書。本次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林清博士向張勃先生頒發了捐贈證書,感謝他的公益行為。
據介紹,上海科技館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家完整回收隕石坑的博物館。通過隕石坑可以反演隕石降落前的飛行速度、方向等重要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
孫樂琦 攝
據悉,西雙版納隕石主體及隕石坑將一同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館時與公眾見面。
發布會後,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綠螺講堂第119期暨新問題沙龍第12期邀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徐偉彪研究員以《隕石——解密太陽系的前世今生》為題,向200餘名現場觀眾解讀了雲南西雙版納隕石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