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號」「墨子號」「悟空號」齊齊亮相北京科技周

2020-12-02 人民網

原標題:艦載機太空艙體驗受追捧

  科技周上,小朋友體驗「駕駛」艦載機從航母上一躍而起。

  本報訊(記者張航)坐進「殲15艦載機」的座艙,戴上頭盔,在指揮員的引導下開啟加力,從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躍起飛;置身無重力的太空艙實驗室,觀察漂浮的小球如何進行單擺實驗……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昨天啟動,市民與一批最新科技成果零距離接觸。記者注意到,航空、航天依舊是本次科技周活動的熱門元素,模擬艦載機、虛擬實境太空實驗室等體驗活動受到參觀者的追捧。

  昨天下午兩點,記者來到舉行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的軍事博物館外,等候入場的觀眾已經排出了數百米的長隊,不少觀眾是全家出行。來自河北涿州的丁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得知科技周活動後,特意帶著兒子趕來參觀,「兒子讀小學三年級了,正是科學好奇心最濃的時候,帶他過來體驗體驗,對成長也有好處。」丁先生說。

  本屆科技周主場的展覽面積約11500平方米,分室內、室外兩個部分,通過展板展品、圖片視頻、動畫漫畫、互動體驗等方式推出460餘個展項。在入口東側,十多米長的巨型屏幕上,卡通版「天宮號」空間站與「墨子號」、「悟空號」、「龍芯」等不斷閃現,這些都是源自北京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西側牆則用動畫形式展示當前本市正大力推進的「三城一區」的規劃、標誌性建築及重點突破方向。

  記者了解到,本屆科技周的布展大量採用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以及多點觸摸交互等形式,大大提升觀眾參與互動體驗的效果。尤其在戶外體驗區的航空、航天展區,觀眾的參與熱情高漲。在北京愛太空科技公司的虛擬實境太空實驗室展位前,等待體驗的觀眾一直排隊到了入口處,戴上虛擬實境眼鏡,觀眾就能立刻置身於跟「天宮一號」相似的太空艙內,體驗一把無重力條件下的小球單擺實驗。此外,這裡推出的混合現實技術體驗、「拆解」「旅行者一號」飛行器等動手項目,也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觀眾,來自朝陽馬泉營的兩位三年級小朋友連續排隊體驗了好幾次,直呼過癮,「在太空艙內,我自己都覺得真的站不穩了,太真實了!」而在諾亦騰公司的展臺前,一款冬奧虛擬實境的體驗項目也很新奇,觀眾佩戴上VR眼鏡後就如同置身冬奧現場,不僅可以點燃聖火,還可以「現場觀看」一場自由式滑雪比賽。

  據介紹,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將持續到26日,公眾可憑紙質門票或者線上預約進行參觀。紙質門票可在軍博南門出示身份證換取;預約電子門票,可關注「2018北京科技周」微信公眾號。文並攝 J067

  相關新聞

  市民體驗氣象「黑科技」

  本報訊(記者張航)結合了虛擬實境技術的溫室控制系統,操作者可以遠程給花草、莊稼澆水施肥;模擬演播室裡,市民面對鏡頭可以實時發布天氣預報,過一把「主播癮」;「天氣衣櫥」裡,上千件衣服已經「待命」,隨時可以根據最新天氣幫主人選擇匹配……2018年氣象科技活動周北京主場活動今天上午在民族文化宮啟動,一批氣象「黑科技」亮相現場,吸引不少市民參觀、體驗。

  本次氣象科技周活動內容非常豐富,突出氣象科技成果、科技資源的科普化,旨在讓公眾理解氣象科學,讓氣象科學普惠人民群眾,通過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科普遊戲等互動體驗項目,讓社會公眾了解我國氣象發展,感受科技魅力。同時,增強現實沉浸式全景仿真系統、大氣負氧離子監測系統、可攜式風廓線雷達等一批技術先進的氣象裝備也亮相活動現場。

  據了解,科技周期間,氣象部門還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送優質氣象科技資源和特色科普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軍營、進公共場所活動。J067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

推薦閱讀

千萬株月季陸續綻放 京城花香四溢 第十屆北京月季文化節開幕,北京市12個月季主題展區的近千萬株月季陸續綻放,迎接市民的到來。月季屬薔薇科,花姿秀美、花色絢麗,形態多姿,從4月至11月花開不敗。 【詳細】

相關焦點

  • 80個空間科學任務「種子」通過遴選 「悟空號」「墨子號」的新兄弟...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7日訊 (記者 佘惠敏) 中國科學院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已完成我國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徵集工作,80個應徵項目通過了遴選。  此前,我國空間科學任務首批衛星中的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號」和量子衛星「墨子號」等,已經發射升空並順利開展科研工作。本次通過遴選的80個「種子」項目,亦將通過進一步研究,從中挑選產生新一批空間科學衛星項目。  本次徵集活動2016年12月1日啟動。
  • ​詳解墨子號、悟空號 南京市第十二屆青年學術年會將於本月18號...
    由南京市科協牽頭主辦的第十二屆青年學術年會將於18號在南京科技館開幕,年會以「凝聚青年智慧 建設創新名城」為主題。   開幕式暨特邀報告會上,將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任繼剛作題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報告,任繼剛副研究員曾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傑出研究校長獎等獎項,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中擔任科學應用系統主任設計師,帶領團隊完成了世界首次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玉兔號月球車模型亮相
    8月23日,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通過視頻連線在北京主會場和湖北武漢分會場同步舉行,今年活動周主題為「科技抗疫、創新驅動」。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8月23日,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通過視頻連線在北京主會場和湖北武漢分會場同步舉行,今年活動周主題為「科技抗疫、創新驅動」。
  •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玉兔號月球車模型亮相
    8月23日,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通過視頻連線在北京主會場和湖北武漢分會場同步舉行,今年活動周主題為「科技抗疫、創新驅動」。圖為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模型),在啟動式上亮相展示。
  • 總書記點讚的科技亮點 你知道幾個?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天眼、蛟龍、墨子號、悟空、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點讚科技成果。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就是5年科技成果代表隊方陣了,來看看前排6位朋友的「模樣」吧。
  • 航天科技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團隊獲評2016年度科技人物
    12月8日,由《中國新聞周刊》評選的「影響中國」2016年度人物榮譽盛典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獲得年度科技人物,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為團隊頒獎。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出席頒獎典禮並為年度學者獲得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頒獎。 2016年,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一次次圓滿地完成任務。
  • 盤點:2017年中國科技創新十大裡程碑事件有哪些?
    這意味著「不被破解的加密技術」這個人類千年夢想,已經有了成為現實的科技基礎。  點評:「墨子號」量子衛星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從科學概念的提出到關鍵技術的突破,從工程組織實施到科學成果產出,均由我國科學家主導完成,這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優勢地位。
  • 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大事記
    這意味著「不被破解的加密技術」這個人類千年夢想,已經有了成為現實的科技基礎。 點評:「墨子號」量子衛星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從科學概念的提出到關鍵技術的突破,從工程組織實施到科學成果產出,均由我國科學家主導完成,這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優勢地位。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將由長徵二號F火箭承擔發射
    2010年11月16日,觀眾參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當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重磅推出代表月球探測工程最新成果的「嫦娥二號」衛星模型,代表「北鬥導航」工程、直徑達7米、蔚為壯觀的天地一體衛星運行沙盤,1比1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以及代表深空探測計劃的「螢火一號」衛星模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近100項新展品首次亮相。
  • 科技|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到底是座什麼「宮」?
    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麼「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新華社記者九問有關專家,帶您一起揭開「天二」的神秘面紗!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裡面舒服嗎?
  • 天宮二號空間應用成果豐碩,一系列的成績讓人驚喜,快來了解一下
    我們中國的悟空探測衛星在三年的時間裡,為中國科學家提供了宇宙粒子、伽馬射線等一系列的數據,讓中國在宇宙研究方面有了更多的數據。其中悟空探測衛星收集到一種奇異粒子信號,很可能是暗物質的一個證據,這些發現無疑提高了中國的宇宙科學知識。
  •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時間:2019-07-19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天宮二號回家.在外漂泊3年之後,天宮二號終於要在今天踏上歸途.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將於今天重返地球,預計在大氣層最後發光發熱後,剩下部分未燃燒盡的殘骸將落入南太平     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 2018氣象科技盛宴開啟 風雲四號A星等亮相
    中青在線北京5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天,以「科技強國,氣象萬千」為主題的2018年氣象科技活動周啟動式在北京舉行,正式開啟了為期一周的全國性、群眾性氣象科技活動盛會。氣象科技活動周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點行業示範活動,該活動由中國氣象局聯合科技部、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中國氣象學會主辦,其內容主要包括北京主場重點活動、全國範圍開放活動、網絡平臺線上活動三個方面,旨在過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讓公眾理解氣象科學,讓氣象科學普惠人民群眾。
  • 「牧星人」是怎樣把天宮二號帶回家的
    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為了確保天宮二號受控再入任務順利實施,被稱為「牧星人」的飛控人員需要開展長周期精確軌道確定、兩脈衝聯合控制、精確控制計算、殘骸散布分析等常規工作,綜合考慮控制要求和測控資源分配等條件約束,確保飛控計劃、注入數據和上行指令準確無誤。同時要準備十多套應急預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那麼,「牧星人」是怎樣把天宮二號帶回家的?
  • 中科大科技周展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高科技
    中科大科技周展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高科技 2017-05-20韓蘇原 攝   中新網合肥5月20日電 (記者 韓蘇原)「墨子號」量子衛星、人工智慧展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一批「神秘」科技被揭開面紗……20日,在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合肥,中國科大東區、西區、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上海研究院舉行對外開放活動,為民眾奉上一場觸手可及的「科普大餐」。
  • 總設計師: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總設計師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載一名航天員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李瑞 王晶)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
  • 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 2021北京事業單位科技知識考點:十三五期間的科技成就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十四五規劃拉開了序幕。那麼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到底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今天給大家做一個系統的總結。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發布  百餘套方案進行備戰  昨晚,距離天宮二號發射升空還有兩小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下稱「北京飛控中心」)飛控大廳裡燈火已經點亮。科技人員堅守在各自的機位前,為天宮二號的騰飛做著最後的準備。  北京飛控中心是此次任務的組織指揮、數據處理、軌道計算、計劃生成和指令發送等一系列關鍵工作的實施地,以及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所在地。
  • 揭秘:為何天宮二號比天宮一號少接待一名航天員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李瑞 王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