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中職棒揭幕戰比賽中,北京猛虎隊三壘手薛哲轟出中職棒歷史上首個本壘打。
中新網客戶端天津8月16日電(李赫)15日晚,天津團泊體育場棒球場地,能容納三千人的觀眾看臺幾乎座無虛席。到場助威的球迷團幾乎從開場不停吶喊至比賽結束。就在這樣火熱到有些意外的氣氛中,中國棒球職業聯賽起航了。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對於首度以「職業聯賽」名號亮相在公眾面前的中國棒球來說,都是一個稱得上滿意的開端。然而一個問題仍在:中國棒球真的能夠打造自己的英雄嗎?
之所以有如此疑問,正因為這是中職棒提出的第一個「短期目標」——打造中國球迷自己的「棒球英雄」。
揭幕戰當天,中職棒與美職棒大聯盟籤署了合作協議。MLB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職業棒球聯賽,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協助中職棒向職業化與商業化邁進。
中職棒與MLB籤署了合作協議,接下來的日子,世界上最成功的棒球聯盟,將協助中職棒的發展。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而籤約儀式上,MLB國際事務高級副總裁吉姆史摩爾指出,職業棒球聯賽、本土的棒球明星,是中國棒球一直以來所缺失的:「12年前,我們就和中國棒協合作一起發展中國棒球,但我們缺少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中國的本土的職業聯賽,一個球迷們可以從中找到他們自己的棒球英雄的聯盟,現在,機會來了。」
他說的機會指的是剛剛起步的中國棒球職業聯賽。而中國棒球職業聯盟主席秦曉雯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職業聯賽,就不會帶來這個項目的職業發展。有了職業聯賽才會對這個項目有推動,中國的青少年才有榜樣看,才有自己造星的項目。
這一定位無疑是十分精準的。任何一個職業聯賽,其核心資產都是聯盟中的球星,如何塑造英雄,打造聯賽的「英雄敘事」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是每個職業聯賽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姚明的登陸曾讓美職籃在中國掀起熱潮。(資料圖:圖為姚明在退役發布會現場。)
儘管條件不盡相同,但姚明的例子也可供參考。2002年,「小巨人」以狀元秀的身份登陸NBA後,國內立馬再度掀起一股NBA熱,電視轉播所到之處,幾乎人人都是火箭隊的球迷。NBA就此深度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而姚明與易建聯在大洋彼岸的第一次交手,更是號稱有數億觀眾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比賽。
日本有著較深厚的棒球基礎,MLB打入日本市場同樣也是依靠球星策略。1995年,日本人野茂英雄登陸MLB,美職棒開始進入日本。而後松坂大輔、鈴木一郎等人的相繼湧現,讓日本棒球熱迅速竄升。如今,日本已是美國之外世界第二大棒球市場。
也因此,中職棒在尋找自己的英雄。當然如前文所述,此間的情況的確有不同:籃球在1896年就傳入中國,2002年之前,中國男子籃球甲級聯賽曾風靡全國;日本更是有著近百年的棒球運動歷史;籃球與棒球在兩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藉由英雄而「遍地開花」是時機所至水到渠成的結果。
中國棒球剛剛走向職業化。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而棒球之於中國則是完全不同的產物,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不只一次提及,過去很長時間,中國棒球所走的,一直是專業化路徑。
也因此,觀眾基礎並沒有太多厚度。甚至賽後北京猛虎隊首發投手、也是國家隊隊員的齊鑫談到在這麼多觀眾面前比賽的感受時坦言有些緊張。天津雄獅隊隊員杜孝慈告訴記者,以往比賽現場很少有球迷觀戰。「沒球迷的時候幻想能有球迷來,所以今天看到他們能坐滿球場,真的很開心,但是也會出現心理波動。」他這樣說道。
這足以體現以往中國棒球的比賽環境和群眾基礎。也因此,單單靠挖掘球星,似乎很難達到如籃球一般的帶動作用吸引球迷。
中國棒球在尋找自己的英雄,也需要自己的英雄。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但無論如何,揭幕戰首日的火熱氛圍還是給各方都發出了一個良好的訊號。與此同時,現場觀眾的「專業性」幾乎讓每一位到場的媒體都感到吃驚。
他們對規則如數家珍,會為球員在進攻端、防守端的表現叫好,甚至還會在蘇長龍這樣的老將登場時叫出他的名字。足見這些球迷的「功力」。
實事求是的說,棒球在中國仍舊是一項小眾運動,如今這個項目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路人」「入坑轉粉」。而挖掘我們自己的棒球英雄,只是其中一步而已。更需要的,是在職業化與商業化層面大下苦功。從這個方面講,中國棒球聯賽也許要在「生根發芽」的同時,一併追求「開花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