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隊奪得中國棒球聯賽冠軍
騰訊體育訊 昨天,2018年中國棒球聯賽落幕,東道主廣東隊9-5江蘇捧得冠軍,結束了持續7天的聯賽。
中國棒球聯賽採取賽會制 6支參賽隊比7天
根據賽事安排,中國棒球聯賽於12月7日-13日在廣東黃村體育訓練基地舉行,總共7天,說是聯賽,但其實是採取類似全運會、全國錦標賽式的賽會制,即所有隊都集中在一個場地,並不分主客場,經過數天的比賽直接決出冠軍,今年共有6支球隊參加,分別是北京猛虎、天津雄獅、上海金鷹、江蘇鉅馬、廣東獵豹、四川蛟龍。
顯然,這樣的標準實際上還稱不上一個成熟的聯賽,需要優化的地方還有很多。
今年聯賽冠軍廣東隊隊員孟偉強賽後就表示,目前中國球員全年比賽數量太少,難以提升水平,更別談比賽經驗。「現在全年的比賽加一起只有30場左右,相比日本、美國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孟偉強無奈地說,「天天訓練,也很枯燥,畢竟有些問題只有通過比賽才會發現和提升。」
而作為世界最頂尖的棒球聯賽,MLB(美職棒)和NPB(日職)的發展依然穩固。MLB球隊單季162場比賽,NPB球隊單季143場比賽,均從每年的3月份進行至10月份。在聯賽的經營收益上,MLB在美國四大聯賽中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最流行運動橄欖球的職業聯盟NFL。NPB的發展也如火如荼,MLB的球探甚至達成共識,認為NPB的比賽水準已經達到4A級,高於MLB小聯盟的最高級3A聯賽,僅次於大聯盟的水準。
中國棒球聯賽2002年創立,之初只有四支球隊,2005年擴編至六支,2009年增加至7支,中國棒球聯賽在北京奧運結束後所獲得的贊助開始減少。原先打算開發中國市場而投入人力物力支援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與日本職棒NPB也逐漸縮小合作規模或是撤出,導致中國棒球聯賽的營運越趨艱難,聯賽場次也隨之縮減。
中國棒球聯賽與世界頂尖水平聯賽的差距越拉越大,表面上是賽事規劃、組織。運營方面需要優化,但終究,是棒球運動在中國的推廣問題,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棒球的在中國的流行與發展?
較難上手 別指望速成
從學習層面來講,棒球運動並不容易上手。波士頓紅襪隊名宿、名人堂成員泰德-威廉士曾說:「用一個圓物體擊打另一個高速移動中的圓物體,對於所有體育項目來講,都是最困難的事情。
接一記高飛球也遠比想像的困難,因為接球過程中刺眼的陽光會干擾判斷,風速會影響球的飛行路線,投手的曲球也將考驗野手的實力。
從職業層面來講,NBA的新秀通常都在19歲至21歲之間,但MLB的新秀可沒那麼年輕,除非天賦極高,否則都要在小聯盟三個層級一點點往上爬,才能最終登上大聯盟舞臺。期間,技能和技巧的訓練是一段長期打磨的過程。
2018MLB狀元凱西邁茲
相比之下,籃球和橄欖球只要高大、身體素質出色、速度驚人就會讓你很快上手,甚至打入職業聯賽。NBA名宿奧拉朱旺出生於奈及利亞,17歲之前從未接觸過籃球,但憑藉他獨特的天賦以及驚人的理解力很快以狀元身份登陸NBA,並在職業聯賽大放異彩。橄欖球方面也出現過很多短跑選手,摔跤選手轉行成功的案例。棒球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而是需要上千小時的訓練來擴大視野,磨鍊手眼協調性才有可能打入小聯盟。
這些情況同樣適用於中國,任何人想要在棒球項目有所成就,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進行訓練,不能單憑身體素質優秀混日子。而繁重的課業負擔也成為運動員無法長期投入的原因,相比之下,投入其他項目反而更容易見效。棒球於是無法成為運動項目的優先選擇。
小眾高端 難接地氣
棒球在中國不但沒有進入運動項目的優先選擇範圍,而且還受到器材和場地的嚴重限制。
想要打正式的棒球比賽,需要準備許多東西,除棒球本身外,還需要球棒、手套、釘鞋等。投手、打擊手、捕手都有各自類型的手套。捕手還需要頭盔、護胸、護襠、護腿。專業打擊手則還需要護腿和護肘。這些裝備都是消耗品,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家境貧寒的學生往往會轉而選擇足球、籃球這樣相對投入較少的項目。
棒球裝備比較專業
場地方面,中國的棒球場除了一二線城市有所分布,其他地方則較少建設。普通棒球場地大約只有50塊。想打一場正式的棒球賽並不容易。雖然在美國職業聯賽存在MLS足球場與MLB棒球場共用的情況,但那需要職業聯賽賽場級別的場地才可能在不同項目間切換自如。普通球場難以完成迅速轉換。
由於裝備和場地的限制,棒球在中國的發展一直走的是小眾和高端的路線,這也就決定了其流行程度的受限。
日韓的發展有其特殊性
與中國的景象不同,亞洲鄰國日本、韓國的棒球運動蓬勃發展,他們有著獨特的經歷,這是為什麼呢?
棒球自明治時代傳入日本,在「二戰」後期才真正流行起來。美國駐軍在日本大力推行棒球,日本的公司也開始贊助球隊。美國傳奇巨星的表演賽更促進了項目的流行。
日本棒球天才大谷翔平
但棒球最吸引日本人的是該運動的紀律性、刻苦訓練以及團隊合作方面的特質。因為這些均與日本戰後迅速發展的迫切需要不謀而合。
1905年美國傳教士將棒球傳入韓國。此後,由於歷史原因,韓國的棒球運動也受到了日本的影響,逐漸流行。此外,韓國球迷整齊劃一的加油助威文化也成為韓國棒球賽場的一大亮點,與棒球項目本身的流行相輔相成。
從零開始並非壞事 聯賽或推行職業化改革1年比百場
「中國棒球聯賽」,從字面中就看出,它並非稱得上職業,2016年還經歷了停擺,從那之後,國內球員可以參加的比賽可以說是銳減,可以說,目前的比賽已經達不到棒球在中國的發展需求,改革也迫在眉睫。
上文曾提到,中國棒球的發展可謂一路坎坷,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取消棒球了項目,又令該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近乎再次歸零。不過,一切磨難都是寶貴經歷,2020年,棒球將重歸奧運會大家庭,是棒球在中國繼續發展的良機。在職業體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棒球項目將真正進入黃金髮展期。而國內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亞運會前組建了國家棒球俱樂部,前往美國小聯盟進行長達5個月的比賽訓練,藉此提升水平,增加比賽經驗。
但是,這對於沒有入選國家隊的隊員來說,比賽數量依然不能保證,且只是為了備戰大型運動會而突擊比賽訓練也不是長久之計,好消息是,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明年將推行中國棒球職業化改革,預計改制後的聯賽會有95-100場,這是積極信號,希望中國棒球能乘著「棒球回歸奧運」的東風,把國內聯賽發展起來,這不論是對項目的推廣,還是競技水平的提高,還是對國內棒球球迷來說,都會是好事。
(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