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軍到10支隊伍、增加了升降級制度,這是昨天在北京開幕的2015年中國棒球聯賽努力實現職業化發展的兩個舉措。與去年重啟的聯賽不同,本屆中國棒球聯賽將於6月6日~8月10日,在北京、無錫、廣州和成都4地舉行,但在聯賽規模擴大的同時,由主客場制變為賽會制的一個變更,或能反映出中國棒球職業化之路仍不乏現實障礙。
「中國棒球聯賽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根據中國棒球市場的實際環境和條件,借鑑國內外各種球類項目聯賽的經驗,逐步向職業化、市場化推進。」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中心副主任李高潮表示,雖然上賽季僅有4支隊伍完成為期3周的主客場比賽,但「重啟」讓經歷過停擺的中國棒球聯賽有了發展的可能,「我們希望棒球項目在市場上得到認可,有資源和資金的介入,才能產生動力,才能可持續地做下去。」但李高潮同時表示,「總體招商效果並不理想,而且硬體條件有不少限制。」
據了解,聯賽本打算沿用主客場制,但「主客場製成本明顯大於賽會制」,「有燈光、看臺等基本配置的場地,且具備一定市場環境和商業推廣氛圍的主場少之又少。」李高潮透露,為了讓聯賽進行下去,最終才確定參加甲級賽事的6支隊伍,將在北京、廣州和無錫3地進行比賽,「今後會根據條件和環境向主客場制發展,現在則是吸引資本介入的階段。」
「6支隊伍近半沒有主場。」作為中國棒球聯賽賽事獨家運營單位負責人,恆達聯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文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現在中國的棒球市場,球員、球隊和球賽3個要素的問題都不大,有的狀況甚至好於我們預計,但最要命的是場地問題。」王建文介紹說,「就北京市而言,學校和企業的棒球隊加起來有幾百支,正呈幾何極數式增長,但包括訓練場在內的棒球場不超過10個。」這個數字放到全國「也不超過50個,且最好的場地也只有幾千個坐席、還地處郊區,更多的是沒有看臺、只能用來訓練的小場地。」
「哪兒能打棒球?」已成為王建文現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但「有些地區有球隊沒場地,有的有場地沒球隊」,卻是中國職業棒球資源的現狀。在場地條件、球員與球隊不均衡的情況下,還想把市場培育起來,王建文認為,改賽制是充滿可能性以及無奈的選擇,「賽會制能成為職業化初期階段將資源有機結合的方式,想讓更多球隊參與進來,就不能局限於主客場制,哪兒有場地、有市場,我們就去哪兒打。」
據王建文介紹,目前,「全國沒有一個場地可以打國際比賽。」這讓包括MLB(美職棒大聯盟)在內的一些棒球組織即便想在華開展高水平賽事,也沒有平臺支持,「至少得有1萬個座位的球場,否則從商業運作上意義不大。」但曾擁有1.5萬個坐席的五棵松棒球場,早已在2009年化為塵土。
2008年,這座位於北京西四環和長安街交匯處的棒球場,不僅見證了中國棒球隊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項目歷史首勝的時刻,同樣也迎來了MLB開創歷史首秀中國賽場全場爆滿的景象。洛杉磯道奇隊和聖地牙哥教士隊的較量,吸引了近萬人的上座率,這也被王建文視作中國棒球不乏球迷市場的依據之一,「改革開放後,來自美、日、韓、臺的投資接近70%,對於這些企業的員工而言,看棒球是一種需求,奧運會及MLB在五棵松的比賽,他們正是消費主體。」記者注意到,在本周末帶著孩子來觀看棒球比賽的,不乏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球迷。
但李高潮認為,吸引這些來自棒球發達地區的球迷,最重要的是賽事的競技水平。因此,今年的聯賽,10支隊伍將分為甲乙兩組進行積分排名,同時新增了升降級制度,在總排名第六名與第七名的隊伍將進行附加賽,獲勝者會取得2016年度中國棒球聯賽甲組參賽名額。「棒球聯賽是棒球項目走向市場、走向職業化最基礎的平臺,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職業化的方向我們一定要堅持,這並非棒球一家的事,要與足球、籃球和排球等項目共同營造一個職業化氛圍。」
但李高潮同樣意識到,「這個時間註定會比較漫長。」因為現實總在無時無刻提醒著中國棒球職業化的推動者,當年五棵松棒球場「是拆是留」的討論聲中,「棒球普及程度低,關注度不高」正是這座球場最終被拆除的重要理由,而某門戶網站面向大眾的調查數據顯示,認為應該保留的人只佔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