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
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始於1992年,目前每年一次,一般在11月進行。
全國專利代理人報考素以「門坎」高著稱,除了一般的條件外,還必須滿足高校理工科專業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力,並從事過兩年以上科學技術工作或者法律工作等條件。2013年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分為三門科目,分別為《專利法律知識》、《相關法律知識》、《專利代理實務》。
在2012年這項考試的通過率達到19%,而在此前通過率保持在10%左右。
這是一個新興的職業,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
在西方,人們形容這個職業是「埋在土裡的黃金」,從業者收入豐厚令人羨慕。在國內,這個職業日漸火爆,又富於挑戰性:考試難度不輸於司法考試。
這個職業就是「專利代理人」,堪稱企業財富的「掘金手」。
目前在我國,專利代理人不足1萬人,我省約有200人,其中八成集中在武漢。去年一年,我省專利申請量突破5萬件,按照每個代理人一年代理 100件專利申請來計算,我省大約需要 500名專利代理人。目前人才缺口相當大。
前輩現身說法
成熟專利代理人須是全才
從《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起,宋國榮就從事專利代理事務,今年是他從業的第28個年頭。
現年68歲的宋國榮,13年前代理了我國涉外專利大案、武漢晶源訴日企侵權案,記者對他的採訪,自然從武漢晶源的專利申請談起。
1995年前,火電脫硫還是世界性難題,業內普遍採用的石灰石法脫硫既要耗費大量淡水,還會形成廢渣,造成「二次汙染」,導致每發一度電成本至少增加兩分錢。而武漢晶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的新技術,能直接用火電廠排放的冷卻海水來洗滌煙氣,脫硫後的海水中只增加極少量的硫酸鹽,對環境無害。採用這種新技術,每度電成本增加不超過0.5分錢。作為晶源董事長彭斯幹的好友,宋國榮動員晶源申請專利,並於1995年年底親自操刀向國家專利局提交發明專利申請,1999年9月獲得專利權。
「一項技術能夠獲得專利權,需要有三方面的要素。」老宋通俗地詮釋什麼是專利申請,「首先是新穎性,比如晶源的這項技術在它發明之前是沒有的,是世界首創的﹔其次是創造性,晶源的技術不會造成二次汙染,這是技術的革新﹔再次是實用性,這項技術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老宋說,為了幫助專利申請委託人獲得專利授權,專利代理人得「想盡一切辦法」。而「想盡辦法」是指:專利代理人要用他們的技術領悟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通過撰寫申請書、對審查員的意見進行答辯、修改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等一系列工作,最終幫委託人獲得專利授權。這也意味著,「一個成熟的專利代理人,必須是個全才!」老宋說,專利代理人除了要懂各種法律外,知識結構還要全面,具體地需要滲透至機械、電子、醫藥、計算器等諸多領域,可謂是「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要全知」。
前些年,老宋給一家科技公司的網絡防火牆技術代理專利申請,為了弄清這項技術,老宋惡補了計算器知識,還拎上行李到那家公司住了一個多星期。
入職門坎調查
考試通過率比司考還低
據記者了解,我國對於專利代理人的培養較為苛刻:不僅要掌握智慧財產權技能,還需要有專業的理工類學科背景,以及良好的文科寫作能力、語言能力等。專利代理人的資格考試通過率極低,每年的通過率在10%以內,比司法考試還要低,在業內有「最難考試」之稱。
然而,在宋國榮看來,高門坎恰恰印證這一職業的重要性,「專利代理人接手的每一個發明,都直接關係到發明人的利益,一項技術背後,可能蘊含著成百上千萬,甚至過億的財富。」
現年59歲的胡建平是湖北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多次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專利代理人。他介紹,我國的專利申請分為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三種。發明專利的價值最大,這類專利若轉化為產品,依靠其辦廠開公司,或有償授權他人使用,都能產生巨大的財富。
上世紀90年代,一個工廠技術員拿著自己研發的變壓器開關,找到胡建平希望申請發明專利。當變壓器開關獲得了發明專利授權後,這名技術員在江夏辦廠生產自行研發的開關,並逐年壯大,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家企業就是武漢泰普變壓器開關有限公司,當年的技術員就是該公司老總陳剛。
與專利打了多年的交道,胡建平深有體會:一項專利申請的質量,可能關係到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興衰和發展。採訪中,胡建平提到代理江鑽公司時遇到的一樁憾事。1998年,他為江鑽公司的滾動加滑動軸承申請到發明專利,但未申請國外專利,也就是說,該項技術在國外使用無法受到法律保護。等到江鑽的業務拓展海外時,這一「疏忽」令江鑽每年在全球少賺好幾個億。「當然,並不是每項技術都意味著財富。」胡建平說,「在國外專利轉化成產品的比率為26%,在國內,這一比例更低。對此,一些熱愛小發明的人,也要看到其中的風險。」
「錢景」與壓力並存
二三十萬年薪靠艱辛賺回
在西方,專利代理人被形容為「埋在土裡的黃金」,是一個收入又高,且不張揚的職業。在我國,該職業的年薪起步可達6萬元,行業中的佼佼者年入二三十萬也很普遍。更重要的是,這一行業人才稀缺。業內人士介紹,湖北省的專利申請代理率為60%,專利代理機構不愁沒活兒幹。但由於沿海省份高薪挖人,我省的專利代理人才流失也很嚴重。
據了解,在我省,企業、高校、科研單位是申請專利的主力軍。一項發明專利申請代理費用約為3000元至5000元不等,申請周期為2-3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代理費用約為2000-2500元,申請周期為一年左右。一個專利代理人每年代理100件事務,年收入可過16萬,甚至更高。不過,在專利代理人眼中,拿到高薪需要艱辛付出。
26歲的女孩喬宇,是武大化學分子與科學研究院研究生。2009年,她一次性通過專利代理人考試(考查「撰寫」和「法律知識」兩科)。進入專利代理這一行,喬宇坦言「心累」:雖然我一年代理的案子不足100件,但加班加點卻是常事,就是休息,腦子裡也在想案子。
維權,是專利代理人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從事的重要工作之一。由於專利侵權案耗時費力、專業性強,一般的律師不願意接手,於是,維權的擔子更多地落到了專利代理人的肩頭。而一場維權官司,打個三四年甚至更久都不稀奇,很多專利代理人不得不天南海北地跑,收集證據,一次次答辯、應訴。
2003年,江西一家機械廠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江鑽的一項實用新型專利,被江鑽起訴侵權。然而就是這樣一起普通的侵權案子,也讓胡建平耗去了三四年的時間,其間江鑽的損失達上千萬。
至於武漢晶源訴日企侵權的案子,官司從2001年9月打到2009年年底,耗時8年,最終勝訴。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被告日本富士化水和華陽共同侵權,須連帶賠償武漢晶源5000餘萬元。不過,由於侵權方在日本,案件遭遇執行難,日企的賠償至今仍未到位。談及晶源索賠案,68歲的宋國榮表示,他還沒打算退休,甚少在晶源案件執行前不會退休。 (記者 趙莉 通訊員 徐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