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1月16日至18日,美麗的江南水鄉烏鎮將迎來一場「大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自2014年誕生至今,世界會聯網大會已形成「定期、定址」的慣例,即一年一度、在一個地方固定舉行。
粉牆黛瓦的千年古鎮,是如何與網際網路國際盛會走到了一個「次元」上的?借用Wuzhen六個字母,咱們好好聊聊。
2015年12月7日空中俯瞰水鄉烏鎮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W—Wide connection廣泛互聯
水道四通八達、石橋處處林立——烏鎮的「互聯互通」,與網際網路的屬性相契合。而碎片化的結構布局、平民化的居民特徵,與網際網路的「氣質」不謀而合。烏鎮所在的浙江省,網民數量、網際網路普及率均居全國前列,電子商務交易額也相當大。全國約80%的網絡零售、70%的跨境電商出口,60%的企業間電商交易,都要依託浙江的電商平臺來完成。而烏鎮所屬的桐鄉市,雖然是個人口不足百萬的縣級市,卻有著發達的網際網路經濟。在那裡,坐落著近560家網際網路相關企業,活躍著約3萬家註冊零售網店、48家農村淘寶服務站。
這就不難解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為何落戶烏鎮。網絡的本質在於互聯,信息的價值在於互通。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賦予了江南小鎮新的活力與機遇,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和美共生的神奇畫卷,年年在此精彩展開。
2016年11月7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前夕探訪烏鎮,圖為一名遊客通過手機應用點餐。 新華社記者 榮浩攝
U—Universal vision共同憧憬
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大為不同,讓網際網路更好地造福民眾、普惠全球是網民的共同憧憬。本屆大會的主題,即「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正是以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為高度,為網際網路合作增添動力。
為此,大會設置了16場論壇、20個議題,涉及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創新、網際網路文化、網際網路治理等前沿熱點問題。既有諸如「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網際網路+物流」、「網際網路+出行」這樣貼近民生的「接地氣」議題,也有「一帶一路」信息化、網際網路全球治理、網絡反恐等國際合作問題。
除論壇外,博覽會、全球領先成果發布也是大會的功能和看點,讓人迫不及待。「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將展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成就和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技術成果,近300家中外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將各展所長。大會還將首次推出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展示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一批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成果。
2016年10月26日,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合作夥伴籤約儀式上,智慧機器人進行舞蹈表演。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Z—Zealous ideas激情思想
「烏鎮辰光」、「煮酒論道」、「搖櫓夜話」……這些頗具美感的名字,是不是讓你浮想聯翩?據大會組織方介紹,前兩屆大會期間,馬雲、馬化騰等網際網路巨頭自己找地方聚會,傳播效應非常大。今年,大會組織方在烏鎮西柵景區及烏村特地選取了10個「烏鎮咖薈」場所,讓企業大咖們交流互動、頭腦風暴、聊個痛快。比如「搖櫓夜話」這個活動就是在船上舉行。 目前,阿里巴巴、富士康、今日頭條、58同城等人們熟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都確認承辦1場「烏鎮咖薈」活動。
H——Humanitarian care人文關懷
本次大會的與會嘉賓來自全世界五大洲,包括國際組織負責人、網際網路企業領軍人物、網際網路名人、專家學者等,涉及網絡空間各個領域,代表更多元、更廣泛。
僅有網際網路牛人們的熱情參與,或許還不能充分體現網際網路包容、共享的特點。「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將第一次向社會公眾開放,免費參觀。屆時,微軟、IBM、德國SAP、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310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將參展,約3萬名專業觀眾將參觀。
此外,大會志願者由浙江省內15所高校的近6300名大學生中層層選拔出,他們很多都是外語人才,涵蓋包括英語、德語、日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土耳其語、韓語和法語十大語種。在接待中心、會場、新聞中心、機場、賓館,都將見到志願者們的身影。
E—Economic benefits經濟效益
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物聯網、分享經濟、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金融、智能設備……大量網際網路催生的新產品新業態競相湧現,帶動全社會興起了創新創業熱潮,信息經濟在我國GDP中的佔比也在不斷攀升。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新境界。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將促進共同繁榮。中國正在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為各國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2015年12月18日,全球網際網路治理聯盟聯合主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閉幕式上致辭。 新華社記者 李鑫攝
N—New future嶄新未來
除了會議內容的「軟亮點」,大會嶄新的硬體設施也吸引了眾多目光。本屆大會新啟用的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將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永久場館。
它由中國首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中國美院教授王澍設計。會展中心以水為媒,三座主要建築沿南、東、北三個方向圍繞中心水池而建,池邊柱廊林立,廊內漫步通行。整體建築融入大量白牆黛瓦、臨水連廊等經典江南水鄉特色元素,凸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共生。會展中心由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和接待中心三個功能區組成。
2016年10月26日空中俯瞰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世界因網際網路而更多彩,生活因網際網路而更豐富。相信在集網絡化和智慧化於一身,傳統和現代、人文和科技相融合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將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新華社記者:王卓倫、商意盈、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