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鳳仙花科)
拍攝地點:安徽中醫藥大學(少荃湖校區)。
拍攝時間:2016年10月28日
基 原:中藥「急性子」和「鳳仙透骨草」分別來源於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乾燥成熟的種子及莖。
圖片摘自中國在線植物志www.eflora.cn
生態分布:鳳仙花喜陽光,耐熱不耐寒,生存力強,適應性好,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因此容易被人栽種於家前屋後。南北各省均有栽培。
識別特徵
(1)一年生草本,莖肉質直立。
(2)葉互生,披針形,邊緣有銳鋸齒,最下部葉有時對生。
(3)花大,通常粉紅色,基部突然延長成細而內彎的距。
(4)蒴果紡錘形,密生茸毛。種子多數,球形,黑色。
(5)花果期7-10月。
釋 名
「急性子」之名是描述其種子成熟後急速離開母體的特徵。在鳳仙花的果實成熟後,若外果皮被輕碰,便容易迅速炸裂,裡面的種子飛速彈出,故名急性子。因此這種特性被醫家用來治難產和死胎,具有較好的效果。
「鳳仙透骨草」之名是描述其功能,具有通經透骨之效。《綱目拾遺》謂:「鳳仙花,一名透骨草,以其性利,能軟堅,故有此名。」因此常被用來治療骨鯁嵌喉不下。
李時珍云:"鳳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軟堅,庖人烹魚肉,硬者投數粒即易軟爛,是其驗也。緣其透骨,最能損齒,與玉簪根同,凡服者不可著齒也,多用亦戟人咽。"
本草溯源
急性子始載於明·《救荒本草》。
(1)《本草綱目》:「治產難,積塊,噎膈,下骨鯁,透骨通竅。」
(2)《本經逢原》:「軟堅,搜頑痰,下死胎。」
(3)《玉楸藥解》:「軟堅,化骨,消癖,落牙。」
(4)《醫林纂要》:「解蛇蟲毒。」
(5)《本草再新》:「治諸惡瘡,敗一切火毒。」
藥用價值
種子及莖入藥。具破血,消積,軟堅之效。可治治經閉,積塊,噎膈,外瘍堅腫,骨鯁不下。內無瘀積及孕婦忌用。
藥方集解
(1)產難催生:風仙子二錢。研末,水服,勿近牙。外以蓖麻子,隨年數搗塗足心。(《瀕湖集簡方》)
(2)治骨鯁:金鳳花子,嚼爛噙化下。無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溫水灌漱,免損齒。雞骨尤效。一方擂碎,水化服。(《世醫得效方》)
(3)治噎食不下:鳳仙花子,酒浸三宿,曬乾為末,酒丸綠豆大。每服八粒,溫酒下,不可多用。(《摘元方》)
(4)治月經困難:鳳仙子三兩。研細蜜丸。一日三回,每回一錢,當歸三錢煎湯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其他應用
鳳仙花在民間也常成為「指甲花」。因為其花色多樣,有粉紅,大紅,紫紅等,將花瓣或者葉子搗碎,用樹葉包在指甲上,能讓其染上鮮豔的紅色,非常漂亮,是一種天然染甲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