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葉神在陽江人的餐桌上,一鍋藥根煲的靚湯是必不可少的牛大力、點稱根、淡竹薯... 那你識得幾樣?
稔根
稔子,即是桃金孃,初秋,是當泥果熟時節。其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當泥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而棯子多吃了時一定要喝一碗鹽水,否則次日會便困難。
當泥的根含酚類、鞣質等,有治慢性痢疾、風溼、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苦齋
苦齋,學名敗醬草,可在多年生草本,聞起來有一種類似「臭腳丫子」的氣味,生長在深山的溪邊或山溝潮溼的地方。多用於煲湯。味道另類而有特色。和榴槤那樣,起初因味道而排斥,品嘗過後,因味道而吸引。
野苦齋在客家是有名的好東西,其葉部發達而有甘苦之味,卻很清爽,其特殊的風味可明顯增強食慾,用以燉豬肚既清暑祛溼,又能健脾養胃。野苦齋所含的蛋白質、無機鹽及維生素易被機體生理活動所利用,具有抗腫瘤的成分,其特殊的風味可明顯增強食慾。野苦齋煲豬骨是當地人們一個夏日家庭常用的湯品,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
溪黃草
溪黃草,別名溪溝草、山羊面、熊膽草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鬚根。
溪黃草是民間草藥,俗稱土黃連等,具有清熱利溼、退黃祛溼、涼血散瘀的功效,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石參根
古人有云「東北人參、東南石參」,石參自然野生於深山石巖夾縫中。其根具有滋補強腎、寧心安神、增強智力的作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藥材,客家人通常用來煲湯,其味甘甜,帶有濃濃的人參味,湯色鮮美,乃湯中之精品,喝後回味無窮。是家庭筵席、酒樓、宴會的絕佳湯料。
石參根治陽氣虛弱、溫補腎陽、腰膝酸軟,陽痿、早洩或女性性冷淡、風火牙痛、神經衰弱、失眠、多夢、消化不良、防癌解毒、增強智力等,長期飲用尤其對肝腎功能有著特殊的保健作用。
臭屁藤
臭屁藤,又叫通氣藤、雞矢藤。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全草,夏季採收全草,曬乾。其味甘、微苦,性平。
臭屁藤具有清熱利溼、通氣降火、活血止痛、骨折、主黃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結膜炎、跌打損傷等療效。臭屁藤湯(小半碗熱湯)也是客家婦女剖腹產後首選草藥,對通氣、活化體內淤血及止痛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別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野生於山坡、路邊、溪畔草叢中。性味:苦甘;寒;無毒。
清熱解毒,活血利尿。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白花蛇舌草能活血消腫,散結止痛。尤其對治療各種類型炎症及能有效的預防癌症的發生。
牛奶樹根
牛奶樹根分為白花牛奶樹根和紅花牛奶樹根,生長環境為深山老林,用來煲湯的必須是白花牛奶樹根。其性溫、味甘、辛。味道甘中帶香。牛奶樹根煲出來的味道帶有牛奶味。
白花牛奶根具有清熱,滋陰降火,健脾開胃,溢氣生津,祛溼化滯,清肝潤肺等作用。
五葉神
五葉神,又叫絞股藍。因含有與人參完全相同營養成分的人參皂貳,故有第二人參及南方人參的美譽。系瓜科植物絞股藍的全草,味甘微苦性涼無毒。
五葉神具有益氣健脾、養心安神、固表斂汗、補腎溫陽、祛痰止咳的功能,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悸胸悶、失眠多夢、盜汗、食慾減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氣虛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五葉神因為「既能降低煙氣中有害物質,又能與菸草香味相協調」,最先被「五葉神」香菸所應用。
地斬頭
地斬頭又叫地膽頭、草鞋根。多生長於村裡頭田埂、山坡、路邊或村落旁曠野草地上。地膽頭有白花和紅花兩種,從功效上來說,紅花較好,味微苦。
專治頭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斬頭根配青頭鴨煲湯,消暑消炎,對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輔助治療功效。(綜合吃喝玩樂IN陽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