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全世界的沙漠都能夠變成綠洲」,這樣的句式,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因為在充滿幻想的童年,我們大多寫下過這樣的童話。
然而現實與童話可能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童話世界中,我們可以盡情放飛夢想,而在現實世界之中,我們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在沙漠中難以生存,而綠洲卻是生命的樂園,我們喜歡綠洲,而厭棄沙漠,但綠洲也好、沙漠也好,它們的存在都是自然孕育的結果,讓沙漠變成綠洲,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如果美夢成真,卻很可能得不到一個完美的結局。我們不妨可以大膽假設一下,假設整個塔裡木盆地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泊。塔裡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總面積達到了53萬平方千米。而在塔裡木盆地之中,存在著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是世界上的第十大沙漠,同時也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流動沙漠,如果我們將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以及整個塔裡木盆地都變成湖泊,將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塔裡木盆地佔地53萬平方千米,如果變成一個淡水湖,那麼毫無疑問將會是世界上的第一大湖泊,因為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佔地約38萬平方千米,它是一個鹹水湖。一個佔地53萬平方公裡的淡水湖從天而降,這對於生活在塔裡木盆地周邊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至少最初是這樣的。我國西北地區產業發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就是水資源的短缺,而水資源短缺是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塔裡木盆地深居內陸,就連最近的印度洋也被喜馬拉雅山所阻隔,水汽無法到達。
由於塔裡木盆地的特殊地形,這裡每年的降水量都不超過100毫米,但是蒸發量卻可以高達3000毫米左右,這樣的地區怎能不乾旱呢?
但如果塔裡木盆地變成了淡水湖,那麼情況就截然不同了。53萬平方千米的巨大湖泊將會使當地的蒸發量迅速增加,空氣將會逐漸變得溼潤,而塔裡木湖周圍地區的降水也會隨之大幅增加,當地的生態環境將會得到迅速改善,整個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也將迎刃而解。總之,無論是從生態、氣候,還是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塔裡木盆地變成塔裡木湖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如果非說有什麼壞處的話,那就是我國陸地國土總面積減少了53萬平方千米。不過塔裡木湖對於當地生態和氣候的改善只是一時的,時間一長,一切就會悄悄發生變化。
塔裡木湖起初是一個淡水湖,但是卻沒有辦法始終是一個淡水湖。
對於一個內陸湖泊而言,有兩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水源的注入,一個就是湖水的流出,一個沒有水流注入的湖泊,註定是無法長久的,而一個只有注入,沒有流出的湖泊則會慢慢變成一個鹹水湖,而且湖水的鹽度還會越來越高。
這是因為在自然界中,沒有絕對的淡水,通常我們所說的淡水指的就是含鹽量小於0.5g/L的水,水攜帶著鹽分注入湖泊,而湖泊中的水卻無法流出,只能夠通過蒸發不斷減少,於是湖泊中的鹽分逐漸沉積,越積越多,慢慢的,一個淡水湖就變成了鹹水湖,而且鹽度還會越來越高。淡水湖變成鹹水湖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最終連鹹水湖也會消失。
塔裡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而蒸發量卻可以高達3000毫米。
當然,如果塔裡木盆地變成湖泊,降水量肯定是要大幅度提升的,但是蒸發的水並不會全都落回塔裡木湖之中,會因大氣環流而被帶走一部分,而另一部分降水又會將當地土壤中的鹽鹼帶入到塔裡木湖之中。
雖然降水量大幅提升,但是總蒸發量還是要大於降水量,於是塔裡木湖的湖水還是會逐漸減少,塔裡木湖也會逐漸萎縮,當整個塔裡木湖再次消失的時候,當地的生態環境會比之前惡劣得多,因為一個鹽度極高的鹽水湖蒸發殆盡之後,留下的將會是一片鹽鹼度極高的鹽鹼地,而面對這樣一個53萬平方千米的鹽鹼地,只有四個字:束手無策。所以沙漠就是沙漠,綠洲就是綠洲,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但不能妄圖違背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