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變化易患季節性情緒病,中國老話「春困秋乏」不是沒有道理的

2020-12-01 騰訊網

很多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天氣,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天氣心情就會特別好,那有沒有一種天氣是大多數人都喜歡的呢?天氣影響心情有沒有心理學依據呢?

有一項天氣影響情緒的調查就發現,秋天及冬天是中學生最喜歡的季節,其中晴天及陰天轉晴天是他們最喜歡的天氣,春夏期間酷熱及潮溼等令人厭惡的天氣,會直接影響學生情緒, 他們 想外出、缺乏動 、 想返學,甚至脾氣容 變壞。

惡劣的天氣會令人產生抑鬱或負面的情緒,但通常這些情緒是短暫和輕微,大部分人都 會因為惡劣的天氣或氣候而出現抑鬱症,但抑鬱症或焦慮症的病患者則較容 受天氣變化影響。

在地 環境較 的國家裡,冬季時日照時間明顯較短,有一部分抑鬱症的患者在冬季時候容易復發,稱為季節性情緒病。包括典型的抑鬱症狀, 如:情緒低 、容 感到疲倦,也包括一些非典型症狀, 如:渴睡、胃口增加、較喜愛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體重增加。季節性情緒病的抑鬱病發時間大多數在秋天或冬天開始,而到 春天大部分季節性情緒病患者的抑鬱症狀會漸漸消失,一小部分則會出現躁狂症狀。季節性情緒病患者在秋冬雨季抑鬱症病發的次數通常比在春夏 季為多。

挪威研究顯示,11.1%的 性和4.8%的男性在冬季出現抑鬱的情況。而 麥哥本哈根研究顯示,在當地1794人中,有12%的人在冬季出現抑鬱症。過往外國研究發現,季節性情緒病平均病發年齡為27歲,男 比例大約為1:4,季節性情緒病的抑鬱症症狀通常維持四個月,大約有60%的病患者會持續有季節性的抑鬱症病發,而大約有20%的病患者則會在數 後痊癒,只有小部分則會在春天或夏天出現躁狂症狀。季節性情緒病患者在冬天病發時,生活質量大受影響,而到 夏天則症狀減退,生活恢復正常。

人類的生 和 為都受內在的生物鐘影響,而生物鐘也會受環境因素影響, 如日夜時間的長短,外國研究人員過往嘗試找出季節性情緒病的原因,並相信因為秋季時遲來的 明和日照時間較短,打亂 體內的生 時鐘和作息時間,所以才引致季節性情緒病,而且研究人員發現照光治療可減少季節性情緒病的症狀,但近 研究 能確實證明日照時間的長短與季節性情緒病有確實的因果關係。其他環境因素 如

(一)地 因素,即地區與南 兩極的距離;

(二)平均氣溫

(三)紫外線強 ,都 能證明與季節性情緒病有明顯因果關係。

過往研究顯示與季節性情緒病有關的高危因素包括:

(一)女性

(二)失業

(三)性格, 如:過分緊張、情緒容 波動

(四)負面想法

(五)遺傳因素

( )荷爾蒙系統失調, 如:皮質醇

(七)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 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

總結來說,季節性情緒病的高危因素與一般抑鬱症情緒病的高危因素分別 大。現時醫學界對光照治療的原 還不是十分清楚,但外國研究人員推斷,

(一)光照治療可調整錯亂 的生 時鐘

(二)光照治療可影響腦內的血清素份 。

接受光照治療病患者每日坐在裝有日光燈管的燈廂前大約45分鐘,治療時間因人而異,可由一星期至六星期 等,通常光照治療維持直至抑鬱症狀完全消退。 病患者有非典型抑鬱症狀( 如:渴睡、胃口增加、較喜愛進食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體重增加)、下午出現明顯疲倦的感覺或夏季時抑鬱症狀完全消失,對光照治療反應 會更佳。光照也會產生副作用,包括:視 模糊、頭痛、情緒激動、嘔心、 汗、感到疲倦等,大部分的副作用通常較為輕微,而且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

季節確實會影響人的心情,也確實會增加抑鬱症的患病率,所以當這些季節來臨的時候,調控情緒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焦點

  • 善水藥墨教你輕鬆高效趕走秋乏
    「春困秋乏」,一到秋季,你是否就會感到渾身乏力,總是犯困,沒有精氣神?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秋乏。「秋乏」實則是夏季耗欠下的一筆「身體債務」,是向機體發出周期性修整的信號,因此我們應給予重視。誰都不想讓秋乏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學習,那麼,秋乏來襲,我們要怎麼緩解呢?
  • 地球引力也「春困秋乏」嗎?
    地球引力真的也和人一樣,「春困秋乏」,春天就「沒勁兒」了嗎?於是我去NASA的官網看了一眼。啥也沒看到。咋地,地球引力太小,這條消息飛了?原來,這只是美國的一個笑話,說是「引力在春天的時候最小」,而不是NASA的官方消息。
  • 冬困和春困,有什麼不同?如何緩解?
    生活中經常會有犯困的時候,例如有些時候前一天睡眠不好,從而第二天犯困,但是有些時候犯困也分季節性,例如有些人處於冬季時很容易出現犯困的現象,這個是什麼原因?其實每個季節都會有犯困的現象,但是造成犯困的原因是不同的,春困、秋乏、夏盹、冬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為什麼冬季也會「犯困」?
  • 別人春困你失眠? 因為「想太多」
    別人春困你失眠?因為「想太多」進入春季,大多數人都易發生春困,然而與此同時,不少人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春天更易失眠。失眠並無季節性,卻在春季表現最為明顯和嚴重。這是因為北方春季氣候多變,常常使人的情緒波動較多,容易幹擾人體固有的生理功能,同時較低的氣壓也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自身適應能力差的一部分人,內外激素失去平衡,就容易誘發失眠,或者夢特別多。
  • 男子「總是睡不醒」 這不是「秋乏」而是腦缺氧
    近日,市民劉先生就出現了「睡不醒」的狀況,倦怠、疲乏、想睡覺,這是秋乏很正常?醫生表示:腦缺氧!這是病!要治!劉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大。但因為年輕,他睡上五六個小時基本就可以了。
  •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有何道理?老話的意思很簡單,父子不要同乘一舟;酒是助興飲料,促進好事成雙,老話說「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那麼,這句話有何道理?
  • 季節性化妝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因季節變化而選擇不同的……
    季節性化妝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因季節變化而選擇不同的……時間:2020-04-18 16:3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季節性化妝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因季節變化而選擇不同的 指因為季節變化而選擇不同的妝容色調、化妝產品和妝面風格。
  • 秋乏篇,這些小可愛睡覺的樣子萌化了我的心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作為一個重度起床困難戶加熬夜症候群患者是不是開始哈欠連連了?然鵝,這還不是海獺在睡覺時不讓彼此分離的唯一策略呢。so,人家牽手睡覺並不是來虐狗的,更不是來賣萌的...
  • 黃顙魚性腺發育的季節性變化
    目 的研究黃顙魚雌魚的產卵類型和雄魚精巢的結構特點及性腺發育的季節性變化,有助於其人工苗種繁殖發育。.6月卵巢,示成熟的卵子(黑色箭頭)和核偏位(白色箭頭),×50;d.9月卵巢,Ⅲ時相和Ⅳ時相卵母細胞共存,示Ⅳ+卵母細胞,×50;e.9月卵巢,示卵母細胞,核位於中央,×200;f.12月卵巢,示卵黃核,×50;g.12月卵巢,卵母細胞中的卵黃核接近核膜,×200;h.12月卵巢,示Ⅱ+(白色箭頭)、Ⅱ++(黑色箭頭)卵母細胞,×100圖1 黃顙魚卵巢發育的季節性變化
  • 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國農業生產的巨大變化就在近二三十年中,在過去的五千年都屬於原始農業勞動。什麼叫原始農業勞動?就是靠著非常原始的手段去實現農業的勞作和生產。比如在過去,人們有兩個時候最忙,農曆五月和八月,五月是收麥子的季節,八月是收秋的季節,於是就誕生了太多關於這方面的俗話和老話。
  • 帕金森病已不是老年人專屬
    原標題:帕金森病已不是老年人專屬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症狀多表現為手、頭或嘴不由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行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記者當天在省人民醫院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帕金森病患者已出現年輕化趨勢。
  • 有道理麼?
    這句農村俗語,是人們根據觀察蛇在春秋季節,甦醒與冬眠的特點,來表達不同的季節氣候變化特點。春暖花開時,蛇在冬眠中甦醒出山;春去秋來時,秋風蕭瑟,氣溫下降,蛇開始入土冬眠度越冬。老話說過:「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就是根據蛇冬眠的規律,與會鑽洞不冬眠的老鼠之間此消彼長。
  • 血壓季節性變化歐洲共識出爐!
    其他因素:晝夜節律、飲食習慣、體育活動、體重狀況和睡眠時間的季節性變化可能間接影響血壓的變化。比如,飲食習慣呈現季節性,與溫暖時期相比,寒冷時期脂肪攝入量往往更高。機體血壓隨季節更替、氣溫變化而出現的波動是一種全球性現象,影響男女兩性、全年齡組、血壓正常者以及高血壓患者。
  • 青藏高原季節性凍土凍融變化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羅斯瓊團隊在Journal of Climate上,發表題為Freeze-Thaw Changes of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1960 to 2014的研究論文,揭示20世紀60年代以來青藏高原季節性凍土凍融的時空變化特徵。
  • 乏脂性溼疹 —— 怎一個「癢」字了得
    56歲的張先生身體非常健康,常年保持運動,清淡飲食,三高與他也是「絕緣體」,可是每年一到秋冬季節皮膚就會非常乾燥,晚上會不自覺去撓癢,雙腿和背後也會出現大面積紅斑、脫屑和裂紋,而到夏天就沒事;用了電熱毯或者沐浴乳,這種乾裂瘙癢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並且這種情況逐年加重。
  • 大氣中氣體成分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嗎?
    但是,近年來,由於其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直接影響,更多地關注了大氣及其組成部分,尤其是溫室氣體。對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關注以及不同季節中氣候事件的增加,已經引起了關於季節對地球的影響的許多新問題。更具體地說,不同氣體的濃度是否隨季節而變化?
  • 農村老話「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有什麼科學道理?
    農村這句話可不是指飲用標準的,千萬不要理解成為井水不如河水乾淨,河水不如雨水乾淨來著,這句話並不是講哪些水才可以拿來飲用的,而是指是是哪些水拿來澆地最好。農村老話「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有什麼科學道理?
  • 研究表明,人類生物學記錄了兩個季節,而不是四個季節
    小時候,我們就知道四季分明,但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並不是這樣看的「我們被告知,一年四季中,冬、春、夏、秋被分成大致相等的部分,我想,『好吧,誰說呢?』麥可·斯奈德博士,遺傳學教授和主席說人類生物學似乎不太可能遵守這些規則。因此,我們進行了一項以人的分子組成為指導的研究,讓生物學告訴我們有多少個季節。」來自100多名參與者的四年分子數據表明人體確實經歷了可預測的變化模式,但它們沒有遵循任何大自然的傳統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