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鳥渡》草間彌生式的幻覺表達:該如何讀懂80年前經典元小說

2020-12-05 騰訊網

我已經列舉了許多語言的迷宮,但沒有一個像弗蘭·奧布萊恩的新書《雙鳥渡》這般複雜……它不僅僅是一座迷宮,還是對愛爾蘭小說諸多構想方式的一場討論,更是一座散文和詩歌的練習寶庫,戲仿了所有愛爾蘭的文學風格。」——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具有真正的喜劇精神。」——詹姆斯·喬伊斯

「一部千裡挑一的佳作,與《項狄傳》和《尤利西斯》一脈相承。」——格雷厄姆·格林

為了讀這本大師們推薦的80年前的經典小說,我用了各種方向去嘗試接近故事,從小說的第一章讀起,從中間開始閱讀,甚至倒讀,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只感受到作者弗蘭·奧布萊恩創新的、自言自語的文字和情節,這種情節的設置和比例異常,就像看了一場波點女王草間彌生的展覽,用自己的意識重新組裝了一個世界,自然界所有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沾染上了草間彌生的波點,也因為波點,所有事物的再現有了另一種生命狀態,像借著波點穿越重生了一次。

《雙鳥渡》第一章第一行字開始,弗蘭·奧布萊恩就散發出與草間彌生同類型的「幻覺表達」:

「我先往嘴裡填了足夠嚼三分鐘的麵包,才把五感閉合,躲入自己頭腦深處,把眼神放空,臉上擺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一本好書可以有三種截然不同的開端:

開端一:惡靈麥克菲裡梅是個妖魔,他坐在冷杉林間自己的小屋裡,思考著數字的性質,並把奇數、偶數區分開來。他坐在他的雙摺板前。

開端二:看相貌,約翰·弗裡斯奇先生並無稀奇之處,但他卻有個世間罕見的特點。

開端三:芬恩·麥庫爾是愛爾蘭古時候一位傳奇英雄。他雖說內心不夠強大,但身體發育極好,體格過人。」

這太像草間彌生展覽中,單獨房間內播放的一個人獨白,我知道她是了不起的藝術家,可是就是聽她一個人叨叨有距離感和恐懼感。說實話《雙鳥渡》喚起了我這種不太舒服的感覺,想來想去,追其原因可能是我藝術造詣太低的緣故。

然而,又不太忍心就這樣放棄一部經典,那就嘗試從《雙鳥渡》是

我僅有的關於「元」的了解是心理學中的元認知。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通俗的說法就是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

這還是第一次聽說有元小說,看了科普其實與元認知差不多,簡單粗暴地歸結為寫作前和寫作中的自言自語。

我能看出《雙鳥渡》的故事是嵌套式的,猜想著被各位大師推薦為經典,大抵是因為這種寫作法有突破小說範式,這範式就是《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及的範式轉移,是打破了原有的假設或法則的。

這本小說打破了我對小說的認知和認識。

看小說的過程中,我猜不出結局,也許因為開局和幻覺表達的故事本身就是有無限種可能。亦或是這種類型的小說本身就是一種讀者投射法,什麼樣的讀者就能讀出什麼樣的結局。也有可能是作者弗蘭·奧布萊恩的意識幻覺與讀者閱讀產生的幻覺構建了一個新的社交,產生了新的生活故事。不禁好奇這到底是部怎樣的小說?

想起十三邀中許知遠與徐倬雲先生的對話,不能用年鑑的方式看歷史,要用更廣的千年鑑眼光來讀歷史。

也許元小說就是要打破讀小說的眼光看故事,小說不是止步在情節、人物、衝突和結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波點、南瓜和自拍:草間彌生如何從「驚世駭俗」變得「可愛可親」
    父母間的不和讓孩提時代的草間彌生常常陷入恐懼,她的父親在外和不同的女人廝混,她的母親不僅把氣撒在草間彌生身上,還會要她跟蹤自己的父親和情人並回家匯報他們的幽會情況。巨大的心理創傷令她開始產生幻覺,然而,精神上的不安全感反而令這個自幼敏感且想像力豐富的女孩將畢生的熱情宣洩於畫紙之上。
  • 5本唐朝歷史小說,你讀懂了嗎?
    所以說在歷史類的小說中,唐朝的歷史小說在刀刀心目中佔據的地位也是比較高的。在刀刀瀏覽過的歷史故事中,唯有唐朝使我嚮往!5本唐朝歷史小說,你讀懂了嗎?唐磚-孑與2434萬字,完結了很長時間依舊在歷史小說中佔據前三名的小說。
  • 從草間彌生的眼裡重新認識圖形——圓
    從1967年開始,草間彌生開始嘗試當下流行的偶發藝術。她的第一次表演於1968 年10月15 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面舉行。這部作品的特色是裸體表演者以邦戈鼓的節奏跳舞,而草間彌生自稱「女祭司」,在裸體的身上畫藍點,並主持活動。表演主題是反對越南戰爭,並以一份新聞稿開頭,該新聞稱「用這種股票賺錢使得戰爭繼續下去。我們抗議戰爭建立在殘酷,貪婪的工具之上。」
  • 「精神病畫家」草間彌生:用藝術治癒童年,以畫點畫聞名
    很多人在評價草間彌生時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無論褒貶不一,都無法描繪草間彌生複雜而奇特的生活和她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似乎是對草間彌生最深刻的印象。很明顯,這兩個標籤貫穿了草間彌生的一生。  藝術的啟迪,讓她面對恐懼  草間彌生在26歲時才發現了他的愛情。當時,草間彌生受到著名女畫家歐繼夫的啟發。
  • 125年前的科幻穿越小說《時間機器》看80萬年後科技改變什麼
    但如果小說放在125年前的大時代背景下,就完全不同了。1895年的英國已經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技術創新已經滲透到文學創作中了,已經開始探索時間機器穿越80萬年後的人類世界了,而中國呢,正處在清朝晚期,還是士大夫的時期,還是在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時期。
  •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藝術讓我明白了生死與眾生
    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草間彌生身上最深的印記。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日本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她複雜多變的一生。1960年代,亞洲女子草間彌生是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40年前,她回到東京,住進精神療養院,銷聲匿跡。1993 年,她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重出江湖,確立了自己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
  • 讀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筆下的世界,才懂得體諒人性的複雜!
    諾貝爾官方評價他:「將幻覺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而讀者們評價: 「莫言太真實了,感覺他為我們說出了最心底的心裡話。」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 映後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映後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 如何讀懂哲學?六:從不理解到理解的四個階段
    關於「如何讀懂哲學」這個問題,這裡說得有些過多了,此篇為此系列的最後一篇。在第三篇中,我們找到了讀不懂哲學著作的原因,那就是沒有看到與著作中所論述問題相關的事情本身,而解決方法是不藉助文字,預先對實情有所觀看。在第四篇中,我們就此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向何處看才能發現與著述中所論述問題相關的實情?二是:在不理解與理解之間是否有著不同的階段?
  • 大腦是如何產生幻覺的?6種常見的幻覺及影響
    產生幻覺的人通常會看到、聽到、感覺到、聞到或以其他方式經歷一些完全不真實的事情。有時,這些感覺上的欺騙是由一些暫時的或輕微的事情引起的,但更經常的情況是,一種相當嚴重的潛在醫療因素在起作用。即使我們往往能夠查明某種特定幻覺的成因,但科學家仍在努力理解大腦是如何產生幻覺的。
  • 如何快速入門讀懂《經濟學人》?
    原標題:如何快速入門讀懂《經濟學人》? 【Briefing】該板塊主要是對一個特定的熱點話題進行深度討論,一般每期都會有一個話題,比如之前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世界盃,谷歌,在線教育,大學改革等。推薦閱讀。
  • 別誤會,日本網友對你說「草」時,其實想表達是一種植物
    又因為一排「w」看起來很像草叢,便演變出用「草」來表達笑的含義。,為了避免誤會,通常會加個括號說明一下,於是就有了「草(日本語)」和「草(一種植物)」。,比如用「竹林」、「森」、「山」等詞來代替「草」,表示比「草」還好笑的大笑。
  • 指數間相對強弱怎麼計算 該指標運用如何?
    隨著炒股的人增多,股市中不同的指標有不同的作用,那麼這指數間相對強弱怎麼計算呢?還有該指標運用如何也是要了解的。指數間相對強弱怎麼計算 相對強弱指標(RSI)是由WellsWider創製的一種通過特定時期內股價的變動情況計算市場買賣力量對比,來判斷股價內部本質強弱、推測價格未來的變動方向的技術指標。
  • 視在左聲在右 聲音如何構建影像幻覺
    視在左聲在右 聲音如何構建影像幻覺    而電影卻與這個過程相反,從1892年出現電影的時候,一直到19272影像之上的聲音1.視聽帶來的幻覺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喜歡老電影,有多少人還記得老電影當中的橋段,而想要分析電影中的聲音,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些經典的老電影,他們極具代表性的說明了視聽能夠給我們帶來多麼強烈的幻覺
  • 出現幻覺、妄想,居然緣起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
    出現幻覺、妄想,居然緣起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隨著人類疾病譜系的轉變,20世紀80年代後期,人類的疾病越發地走向精神和情感層面。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報告指出,全世界約有4.5億各種精神疾病患者,而且每4個人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某一時期出現某種精神障礙。但在臨床中,實際上接受治療的人數卻只佔全部人數的20%。
  • 新東方李溯:如何讀懂英語閱讀中作者的"弦外之音"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新東方李溯:如何讀懂英語閱讀中作者的"弦外之音" 2013-10-29 14:56 來源:北京新東方 作者:李溯
  •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區分幻覺與現實
    在300多年以前,哲學家René Descartes問了一個讓人不安的問題:如果說我們的感知不能總信,那我們是如何區分幻覺與現實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區分,因為我們的大腦會一直質疑我們過去的期望與信念來讓我們知道現實,幻覺只會在檢查現實的機制出現問題才會產生,這項研究同時也為治療精神分裂症和一些其他的精神失調症提供了更好的治療手段。
  • 讀懂村上春樹的那種孤獨!且聽風吟,靜待花開……
    《且聽風吟》是村上的第一本小說,是他無意間伸手接住那一片雪花後,證明他擁有這個才華去接受人生中的那份「天啟」。村上憑藉這部小說拿到了日本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這部中篇小說是村上走入作家殿堂的入場券,也是此後村上的書迷飲下的第一本青春的烈酒。
  • 「異形系列」80年前就被人寫成了小說?故事還真一模一樣!
    說起來,《異形》系列也一直是西老師的心頭好,因為這個故事實在是太類似80年前的克蘇魯之父H.P•洛夫克拉夫特所創作的故事了。什麼你不知道什麼叫克蘇魯?(洛夫克拉夫特又被稱作「愛手藝」大人)在克蘇魯神話中有這樣一篇經典小說《瘋狂山脈》,由洛夫克拉夫特創作於1936年,這部小說深深影響了《怪型》、《異形》以及《普羅米修斯》等經典電影作品,甚至說這些電影都是直接來自
  • 先學習如何讀懂孩子心理
    孩子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該怎麼辦……相信以上種種育兒問題都困擾著許多父母。孩子能給父母帶去歡樂與溫情,但有時也能令人身心俱疲。面對這些育兒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許多父母束手無策甚至是用錯誤的方式對孩子加以糾正,從而給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消極影響。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這些困惑的根源只有一個: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許多寶爸寶媽習慣性地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忽略了幼兒所感受到的是怎樣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