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了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地球和月球,今天來介紹一下我們所在的太陽系的主角——太陽。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典型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它束縛周圍的一切天體,整個太陽系的99.8%的質量都集中在太陽上。
太陽是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的一員,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銀河系中心約27000光年。太陽以220公裡/秒的速度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
一、太陽的結構
太陽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日核,1/5太陽半徑以內的部分。太陽質量的一半都集中在日核上,其中的核聚變產生了99%的太陽能量。內核的溫度約為0.15億攝氏度。
輻射層,佔據了太陽70%的半徑。內核產生的能量在穿越輻射層的時候被不斷的吸收和反射,所以要經過10萬年左右才能到達太陽表面,最終以可見光和其他形式的輻射呈現,若沒有輻射層,太陽只是一個僅發射高能射線的不可見天體。輻射層的溫度在150萬至1500萬攝氏度之間。
對流層在輻射層的外面,太陽氣體呈對流不穩定的狀態,所以稱為對流層,其厚度大約為14萬公裡。這一層的溫度在5500至150萬攝氏度之間。由於日核、輻射層、對流層都無法直接觀測,所以目前尚處於理論探索階段。
光球層對流層上面的太陽大氣稱為光球層,其厚度約為500公裡。它就是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太陽的視圓面,我們所觀測到的太陽光譜就是光球層的光譜。光球層的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光球層會產生我們經常聽說的一種現象——太陽黑子。黑子並非是黑色的,只是它的溫度比周圍低了1000攝氏度左右,所以看上去就比周圍暗。
色球層色球層位於光球層之上,厚度約為2000公裡,溫度從底部的4200度左右上升到頂底的數萬攝氏底。色球層發出的可見光很少,不到光球層的1%,所以平時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日全食或者用單色光濾光器觀測的時候,可以看到其是一個美麗的玫瑰紅色的氣層,所以被稱為色球層。
日冕在日全食時,人們可以看到被月球掩蓋周圍呈現青白色的光區,這就是太陽的最外層大氣——日冕。
二、太陽的活動
耀斑
日珥
黑子
耀斑,太陽的某些區域太不定時的、突然的亮度增加,這就是耀斑。
日珥,太陽表面沿磁場線噴發,可向太空延伸50萬公裡,並且持續數天或更久。
黑子,見上面光球層描述太陽的活動周期為11年,也就是從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黑子最少)發展到太陽活動極大期(太陽黑子最多)。每隔11年太陽磁極就會反轉一次。
三、太陽的相關數據
直徑:1393684千米
質量(地球=1):333000
表面溫度:5500攝氏度
內核溫度:1.5×10^7攝氏度
到地球距離:1.5億千米(一個天文單位)
年齡:46億年
壽命:100億年
大約50億年後,太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然後膨脹,拋射出外層氣體,靠近太陽的行星會被蒸發。最終太陽有可能點亮拋射出的氣體形成星雲,自己則變成一顆白矮星。
有關太陽的知識就介紹到裡,後面我們將開始逐一介紹太陽系裡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