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判定,怎麼察覺並判斷一個天體是不是黑洞呢?

2020-12-05 酷兒話科學

歡迎來到酷兒話科學,酷兒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有關黑洞的探測與判定。宇宙中的恆星既有像太陽這樣獨來獨往的也有同另一顆恆星結成夥伴的恆星,其實雙星並不罕見。事實上,宇宙中的恆星構成雙星系統的佔到了一半,那麼如此一來,如果原來由兩顆恆星構成的雙星系統中,其中一顆恆星死亡變成黑洞後就成為了黑洞雙星,而且這種黑洞雙星的比例應該還不小。

在這種情形下,黑洞會將伴星的氣體吸引卷繞過來形成吸積盤,這些氣體彼此摩擦加熱圓盤,使其上升到很高的溫度,達到1000萬攝氏度或者更高,而那些黑洞還來不及吸收的氣體就會以噴流的形式釋放,而不論是吸積盤還是噴流都會發出強X射線。根據這種發出X射線的機制,如果觀測一個天體它主要發出強X射線,其他的電磁波很少,那麼就很有可能是黑洞。

事實上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所發現的那些極似黑洞基本上都是通過觀測到這種X射線來發現的,而如果流向黑洞的氣體比較少,形成包圍黑洞的吸積盤比較小,那麼氣體就可以被黑洞從容吸收,也就不會形成噴流,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吸積盤發出的X射線觀測到這種黑洞。但如果黑洞周圍沒有伴星,由於黑洞本身不發光,反而還要吸收掉周圍的光,所以這種黑洞是難以觀測到的。當然了,能發出強X射線的天體也不一定是黑洞,中子星也會像黑洞雙星那樣同其他恆星一起構成雙星,這樣的中子星也會有吸積盤,也會從吸積盤中發出X射線。

不過中子星和黑洞還是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中子星自身會發光,而黑洞雙星中,只有其中的吸積和噴流才會發出X射線。位於中心的黑洞是不發光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分析所觀測到的電磁波的光譜將中子星與黑洞區分開來。不過有時候由於黑洞太小了,而周圍的電磁波又太過耀眼,我們很難在其中確認黑洞存在與否,於是我們就要用到一個附加手段,這也是判定黑洞最可靠的證據,那就是強X射線天體的質量。由於中子星的質量絕對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3倍,所以如果發現的X射線天體具有超過太陽3倍的質量,那麼這個天體就只能是黑洞而不可能是其他天體。

迄今為止,人們所發現的可以認定為黑洞的天體也都要做質量的判定。比如天鵝座X1,人們之所以認為它是一個黑洞,就是因為它那10倍於太陽的質量,那麼我們怎麼又知道X射線天體的質量呢?主要分兩步,第一步是根據星光的變化來了解天體的運動情況。一顆恆星如果在以一定的速度做圓周運動,那麼觀測者看到它的顏色就會由於這種運動時而偏紅色時而偏藍色,這就是都卜勒效應。那麼接連兩次觀測到相同顏色的時間間隔就是這顆恆星做圓周運動的周期,而根據光偏紅或偏藍的顏色變化的大小則可以知道這顆恆星做圓周運動的速度。

同時由於恆星越亮質量就越大,所以我們也可以從一顆已知距離的恆星的亮度排除距離的幹擾後計算出恆星的絕對星等,進而推測出它的質量,以上就是第一步。完成第一步後,我們就知道了與黑洞相伴的恆星的質量、速度、運動周期等重要參數。第二步是根據雙星的力平衡來求出那個看不見的天體的質量,我們知道兩個天體會圍繞共同的質心互相繞轉,這是靠萬有引力的吸引才得以維繫在一起的。兩個天體的距離越近,萬有引力就越強,與此同時,相互繞轉的兩個天體之間還作用著一種傾向於把它們向外分開的離心力,作用在這每一個天體上的萬有引力和離心力都必定保持平衡。

所以在知道了一顆恆星的質量、速度、繞轉周期後,那麼就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條件計算出那個看不見的天體的位置和質量。總結下來,怎麼察覺並判斷一個天體是不是黑洞呢?像地球和太陽這樣的系統中,太陽與地球也是相互繞轉的,但由於太陽實在比地球重太多,所以太陽幾乎不動,而地球在繞著太陽作比較大的運動;同樣的,如果我們觀測到一顆比太陽還要重的大質量恆星在做比較大的運動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判定還有另一個大質量天體與之結合為雙星,而如果那個天體又不發光,周圍主要是發射X射線,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是個黑洞。

因為由於中子星和白矮星都有各自的質量上限,那麼根據觀測到的伴星的運動和質量,求出另一個天體的運動和質量,就可以判斷另一個天體是不是黑洞。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毫無破綻的方法依然是對黑洞的間接探測,而理論上黑洞存在數量不少,但宇宙太大,即便是尋找黑洞雙星這樣爆裂的宇宙事件依然十分困難。以上就是酷兒分享的全部信息了,今天是酷兒陪伴你的第6天!

相關焦點

  • 人眼看不到的黑洞是怎麼被人類所知的呢?揭秘科學家探測黑洞秘密
    相信大家都一定聽說過黑洞吧,黑洞會吸走身邊的一切,甚至黑洞周邊的光都難逃一劫,那大家是否有疑惑:黑洞是如何被探測到的呢?今天小編就和你聊聊黑洞是怎麼被探測到的。假設一個黑洞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和一顆半星環繞著共同的引力中心轉動,而這顆半星是一顆普通的恆星,假如他們彼此間靠的非常近
  • 黑洞的內部是不是連接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黑洞是不是連接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黑洞是個什麼樣子的天體呢?它是由大質量恆星演化而來,大質量的恆星在演化末期經由超新星爆發,然後剩下來一個內核,若是內核的質量大於三倍的太陽質量,那麼這個內核還會繼續坍縮,形成一種比中子星還緻密的星體或是黑洞,所以說,越是質量大的恆星,越有可能形成黑洞。
  • 黑洞到底是實體天體還是時空漩渦呢?你怎麼看呢?
    就在昨天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我們在看到這個照片的同時真的是感慨科學世界的巧妙和偉大,而關於黑洞你又知道多少呢?最早在愛因斯坦的方程中就有黑洞的位置,當時德國科學家史瓦西利用愛因斯坦的方程計算時得出了一個解,如果大量物質聚集在空間一個點,那麼就會形成強大的引力,其逃逸速度將超過光速,這就是黑洞。後來霍金給黑洞又有了一個新的定義,那就是黑洞可能是灰色的,那麼到底黑洞是怎麼樣的呢?
  • 天體系列—終極天體 黑洞
    當一顆質量只夠大的恆星其內部核反應燃料用盡時,會在其自身巨大的重力下核心迅速收縮、坍塌,從而形成一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新天體「黑洞」。「黑洞」一直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因其無法直接觀測,所以從1916年科學界演算這個「神秘的天體」到現在人類的第一張照片,才總算證實了它的存在。據推測,在宇宙中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央都有一個黑洞,而整個星系裡的所有天體都圍繞這個黑洞旋轉。
  • 黑洞是什麼樣的天體,黑洞內部什麼樣,黑洞會消亡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黑洞是什麼樣的天體?提起黑洞,大家都記得人類第一次拍到的黑洞照片。它那鬼魅般的身姿瞬間被廣大網友玩壞了,因為太像蜂窩煤!黑洞照片帶著疑問我們一起看一下黑洞內部的天地,首先黑洞是一個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的天體,怎麼能拍出照片?第二光子是質量為零的物質,黑洞是怎麼束縛住的?第三黑洞質量非常大,裡面的會有什麼樣的景象?
  • 黑洞是什麼?
    ……在備受矚目的黑洞照片揭開神秘面紗之際,參與EHT項目的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向媒體提供了一系列黑洞相關科普知識——黑洞是什麼?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
  • 存在小於5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嗎?科學家是如何判斷中子星和黑洞?
    對於現代天文學來說,找到這個缺失的天體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儘管恆星有各種不同的質量,但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只有大約2個太陽質量,截至2017年,人類發現的質量最小的黑洞是5個太陽質量,在2-5個太陽質量間出現「質量間隙」,這是是怎麼回事,中間有黑洞或中子星嗎?如果在這個低質量區存在中子星或黑洞,我們如何判斷它是中子星還是黑洞?
  • 黑洞吃撐了會不會發生爆炸,爆出一個新宇宙呢?
    黑洞是一個頂級天體,吞噬一切。有人就擔心了,它一直這麼吃呀吃呀,會不會吃撐了,有一天突然爆炸爆出一個新宇宙呢?先說結論:黑洞會不會爆炸目前還沒有任何理論和觀測能夠證明,黑洞奇點也不是宇宙奇點,質量是有限的,因此即便爆炸也不可能炸出一個宇宙。黑洞會不會吃飽吃撐了?這個也沒有任何根據。
  • 宇宙中黑洞最厲害?在這種天體面前,黑洞也只能逃走
    人類生活在太陽系中,總覺得太陽系非常龐大,卻不知道太陽系其實也不過是銀河系的一個小角落而已,而在銀河系之外,還有無邊的世界。人類想要離開太陽系,想要和其他文明取得聯繫,實在是太艱難了。不過,人類也應該要慶幸一下,要不是地球的位置比較偏遠,不然的話,地球早就已經被其他星球發現了,早就已經沒有生存的希望了。
  • 為什麼說黑洞是宇宙最可怕的天體?人進入黑洞後會發生什麼?
    浩瀚的宇宙裡隱匿著各種各樣的天體和物質,什麼天體是最可怕的呢?是超大質量恆星,是暗物質,是中子星,還是黑洞呢?為什麼有人認為黑洞是宇宙中的絕對王者呢?黑洞有幾個主要特質。一是黑洞是黑色的,不能直接被觀測到,科學家只能通過吸積盤來判斷黑洞的存在;二是黑洞有強大的引力,黑洞是由超大質量恆星坍塌所形成的,因此萬事萬物一旦被黑洞盯上就無所遁形了。那麼黑洞究竟有多可怕呢?如果人進入了黑洞會發生什麼事呢?
  • 【人民日報】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黑洞
    張雙南:現在大家認識最普遍、最明確並且可以精確計算出來的一個形成機制是:黑洞是宇宙中恆星自身能量耗盡時所演變成的一個天體。恆星原始質量不同,它最終的結果就不同。質量比較大的恆星,當其能量耗盡就會變成一個黑洞,小一點的就會變成中子星,再小點的就會變成白矮星。
  • 黑洞真的存在嗎,是不是一些人隨意猜測,其實就是一個通道?
    這個解的內涵就是:如果一個靜態球對稱的天體實際半徑小於自己質量的臨界半徑,其周圍就會產生奇異現象,即存在一個「視界」,任何物質進入了這個界面,都無法逃脫,連光也不例外。人們把這個臨界半徑稱為史瓦西半徑。
  •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要研究黑洞?
    最早,黑洞是在廣義相對論中出現的,那個時候也沒人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之後隨著宇宙中的黑洞逐漸被發現,黑洞才被證明是真實存在的。黑洞是如何發現的呢?隨後在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還有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在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場方程基礎上推算出,如果一個質量一定的球形天體坍縮到特定範圍以內,其引力場之強將使包括光線在內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從其中逃逸,這個特定範圍就是史瓦西半徑,但是在當時許多的科學家們並不認為在我們真實的世界會存在小於史瓦西半徑的天體。
  • 黑洞會大黑洞吃小黑洞,一個黑洞套一個黑洞嗎?
    有位朋友提出黑洞裡面會不會有小黑洞,也就是黑洞會不會套著黑洞這樣的問題。時空通訊覺得這是對黑洞的性質認識不清,才會有這樣的誤區,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黑洞是宇宙頂級天體,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任何黑洞中心奇點都是無限小了,這個無限小裡面還有什麼比無限小更小的呢?
  •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你知道嗎?黑洞在它們面前也甘拜下風
    黑洞在它們面前也甘拜下風黑洞可以吞滅宇宙中的一切物質,而因此它也被稱為最殘暴的一顆天體,黑洞在開始形成的時候,就開始不斷的吸積,同時也在不斷的蒸發,但是今天和大家介紹的卻是比黑洞都要恐怖的兩種天體,誰都惹不起,黑洞在它面前就是個弟弟。
  • 黑洞照片要來了:給黑洞拍照,是要拍一張怎樣的照片呢?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宇宙中,根據質量天文學家們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為什麼要研究黑洞?
  • 什麼天體竟比黑洞還恐怖
    我們發現黑洞就像宇宙中的一隻貴餐怪獸,見什麼吃什麼,管你什麼東西,我都不放在眼裡,但是有一種天體,可以說是黑洞見了它都想繞著走,究竟是什麼樣的天體,能讓黑洞這種怪獸都害怕呢,它就是「類星體」,英文名叫Quasar,臺灣地區直接音譯為「魁煞星」,漫威裡還有個同名的超級英雄,不過電影裡目前還沒出場,類星體這個名字聽起來,貌似平平無奇,不過它可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
  • 黑洞到底是什麼天體?
    黑洞既不是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球,也不是一個洞。根據廣義相對論,黑洞是一種特殊的時空區域,特殊到可以把光束縛住。說到黑洞,就要從恆星說起。目前理論認為,恆星級黑洞(質量為太陽幾倍至幾十倍)的前身是大質量恆星。
  • 常識|黑洞的體積大還是小?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 黑洞是宇宙中一種非常特殊的天體,它的時空曲率非常大,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
  • 宇宙中神秘的天體——黑洞
    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次獲得黑洞照片。 在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人類首次獲得黑洞照片。離地球約5500萬光年,質量大概是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是一片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那麼什麼是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