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在我國分布很廣,我們都知道它是捕魚能手,羽毛漂亮,就是身材短小了點,尤其是那條短短的尾巴,總有讓人感覺不是很完美。事實上長尾巴對翠鳥來說真沒有好處,反而壞處很大。我們今天就來找找為什麼。
翠鳥主要棲息於池塘,河流,湖泊附近,它的食物以魚類為主,也吃蛙類和水生昆蟲,所以它也離不開有水的環境,只要是有淡水魚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一般的鳥都是尾巴長,嘴巴短,翠鳥卻是剛好反過來,嘴巴長,尾巴短。這種反常的情況就註定它是不同於其它鳥類的,它的身上有很多特別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能看到翠鳥在岸邊的小樹枝上停留,並且它一動不動的,那是它在觀察水裡的魚兒,一旦鎖定目標就立刻飛快的頭朝下衝向水面,一頭扎進水裡,由於它動作非常的快,我們會以為它是用嘴巴在水面上叼起一條魚似的,實際上翠鳥是整個身體潛入水裡的,深度有15釐米左右。可見翠鳥捕魚也是很需要技巧的。
翠鳥潛入水中捕魚是有風險的,必須有高超的技能才可以,長嘴巴是它捕魚的工具,有長處就有好處。首先是翠鳥的眼睛能抵消水面的折射,從而準確的判斷出魚兒在水下的準確位置,當它快要接近水面的時候,它有一層透明的眼帘,然後閉上衝入水中,方便自己看到魚兒,增加捕捉成功率。即使翠鳥具備這麼多本領,但是它的捕魚成功率也只有20%。
翠鳥加速的衝入水裡,捕捉到魚兒以後,離開水裡再返回枝頭的時候,這最考驗一個翠鳥的飛行技能了,首先它的羽毛不能溼水,不然就會增加翠鳥的體重,這點,翠鳥的羽毛是不同於其它陸生鳥類的,它的羽毛很細密,富有油脂能很好的避免水弄溼了羽毛。它衝入水中的時候是頭朝下,能快速轉身才能很好的利用水的張利反作用給自己彈出水面,那麼這時候短尾巴就是關鍵了,你想一下,假如翠鳥是長尾巴,那在水裡阻力就大了,轉身很費力,反而會被水的張力吸住,沒有了速度,翠鳥就回不來了,一定會淹死在水裡了。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翠鳥的尾巴短很難看,你的認為是錯的。答案是——翠鳥的短尾巴完全是為了適應生存的需要進化而來的,翠鳥尾巴長了反而是累贅,不利於翠鳥捕魚,如果翠鳥選擇好看的長尾巴,那就是在拿它的生命開玩笑,結果是一條魚也捕捉不到,而且還會淹死在水中。通過了解翠鳥也能啟發我們一個人生道理:古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取所需,一切不能靠我們個人的想像來理解事物的本質,我們一定要在實際生活中多學習,多總結事物的內在的科學道理。脫離實際,違背事物的本質去做事情,一定是失敗的。好了,今天小生就說到這吧。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和網絡,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創作品,不得抄襲,發現一個舉報一個。
請您給我點個讚鼓勵一下吧,也歡迎您留言討論和批評。想了解更多動物趣聞,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