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沉」,是受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通俗說法。大家都知道,颱風是猛烈旋轉的氣旋,氣旋本體是上升氣流(颱風眼除外),外圍是下沉氣流。根據熱力學原理,下沉會導致增溫,所以和颱風本體的狂風暴雨降溫不同,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地方一般無風無雨,炎熱異常。通俗的說,如果颱風是空調,那麼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就是空調外機;「吃下沉」也可以說是「吹空調外機」。
颱風垂直結構簡單示意圖,中氣愛繪製
我國「吃下沉」最多的地方,是廣東和港澳,福建也不少。颱風在臺灣、巴士海峽附近時,其外圍下沉氣流和南嶺的「焚風」疊加,容易導致酷熱天氣,往往會打破歷史紀錄。2004年,颱風蒲公英在巴士海峽附近北上,廣州最高氣溫接近40度,打破歷史紀錄;2017年,颱風天鴿進入巴士海峽後不久,香港氣溫打破歷史紀錄;2019年,利奇馬北上浙江時,福建廈門高溫也打破歷史紀錄。
利奇馬即將進入東海時的雲圖,中氣愛製作
華北平原基本上不會「吃下沉」,有兩個原因。首先,能刮到北方的颱風不多;第二,即使有颱風北上,颱風左側的北風會把冷空氣帶下來,下沉氣流帶來的增溫效應會被冷空氣的降溫完全抵消。但這一次不一樣,由於西風帶暖脊的屏蔽作用,冷空氣在9月7-8日不能南下,所以華北平原特別是北京,出現了廣東才有的情況:一方面,北上的玲玲颱風將帶來下沉氣流;另一方面,微弱的北風無法帶來冷空氣,反而會在燕山、太行山作用下出現「焚風效應」,加劇高溫。
9月7-9日玲玲北上和冷暖空氣動向,中氣愛製作
正因為此,這一次「吃下沉」的重點,就在山前的北京,尤其是海澱、昌平等地。官方預報可見,昌平報了35度,海澱36度,但北京市區、天津等地,就只有34度了。但不管是34度還是36度,在9月的京津冀都非常少見,局地可能會打破歷史紀錄。
官方預報指出,昌平將達35度。來自NMC
玲玲橫掃東北之後,其能量將擊潰西風帶暖脊,把冷渦帶下來。正因為此,9月9日起冷渦的冷空氣將趕到京津冀,到時候會大降溫,最高降到30度以下。這段異常的乾暖將結束,秋天在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