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地面沉降嚴重 下沉地表難恢復(圖)

2020-12-08 騰訊網

乾涸的華北第一大高原內陸湖泊安固裡淖。由於連年大旱以及當地人在生產生活中嚴重超採地下水,使得安固裡淖變成一片寸草不生的鹽鹼地。圖/ 新華

2月11日,河北省南和縣辛村農民為抗旱,用水泵抽水澆地。圖/ 新華

石家莊柳董莊村的村民打自備井,抽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圖/CFP

2月11日,河北省南和縣辛村農民為抗旱,用水泵抽水澆地。圖/ 新華

地面沉降之困

當中國的城市正竭力向上發展,農村正拼命追求高產的時候,卻沒想到腳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負,正悄無聲息地下降。華北平原在下降、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汾渭盆地也在下降,地面沉降的範圍還在擴大。不能承重的土地之下,是急遽下降的地下水水位。而如何控制地下水的過度攫取,又牽涉到多個部門,成為社會治理的一個難題。與各種突發性災害相比較,人們也許很難察覺到這種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緩變性地質災害」,然而,如果不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中國大地將來不僅無水可採,還將引發更加嚴重的生態與環境危機。

華北沉降:地下水危機調查

在華北平原,許多城市由於沒有足夠的地表水可用,而過度開採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地面沉降與地下水危機,其根本原因是與經濟發展模式密切相關的。有人甚至認為,嚴重缺水的華北平原已經不適合再發展農業

上升的經濟和下沉的地面,是河北滄州的兩個標籤。

新建的高鐵滄州站造型像一艘揚帆的大船,將這個渤海邊上地級城市的野心彰顯無遺。站前馬路即是當地政府要打造的「滄州長安街」,雙向8車道新鋪設的道路,並沒有太多的車輛往來,但路兩邊已經矗立起一座座新落成和尚未完工的龐大建築。

「十一五」期間,滄州經濟在河北省內從中遊水平衝到了前三名。但承載這個正在擴張和上升的城市的,是在沉默中緩緩沉降的土地從1970年代以來,滄州地面平均沉降了2.4米,是中國地面沉降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引發地面沉降的罪魁禍首,是地下水超採引起的水位下降。

滄州是華北平原上缺水城市的代表。水文地質研究人員把太行山以東、燕山以南、黃河以北的這一片土地稱為狹義上的華北平原。在這片1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之下,幾十米至幾百米深處所埋藏的地下水,維持著北京、天津、石家莊3個人口千萬級的大城市,和以它們為核心的華北城市群的運轉,並滿足著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的龐大用水需求。

水都到哪兒去了

在滄州東部的王大本村,村民黃平榮拿出準備好的一截舊電線,將兩隻灌滿水的大桶固定在三輪車上,防止它們在路上歪倒漏水。老黃如此小心翼翼,是因為這兩隻大桶裡裝的,是他們一家四口3天的飲用水。

王大本村所在的黃驊市,是整個滄州最缺水的地方。這裡不僅河道乾枯,且由於靠海,地下水全部都是鹹水。幾年前,村子裡建了苦鹹水淡化站,對從200米深井打上來的鹹水進行處理,以解決吃水問題。

儘管地名裡有個帶水的字,可是滄州現在最缺的就是水。40歲的滄州市水務局水政水資源科科長崔英龍記得,在他小時候,滄州還發過洪水,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滄州地界的所有河道就已經都沒有水了。

不僅滄州,實際上,從1980年代開始,整個華北平原上的所有河道裡幾乎都沒有水。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彥俊的電腦上,保存著1980年和2010年的華北平原衛星地圖。兩張地圖上,該地區所有的河道都顯示為白色,即為乾涸。

為什麼會沒有水?崔英龍給出的一個答案是上遊修建了很多水庫,將水都攔截了。建國初期,華北平原曾多次發生洪災,於是,政府決定在此大修水利。到今天,華北平原上共有大大小小的水庫2000多座。

就以滹沱河為例,該河發源於華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脈,一路蜿蜒向東,在滄州入渤海。它的上遊,有兩個大型一類水庫,分別為庫容量12億立方米的黃璧莊水庫和15億立方米的崗南水庫。滹沱河流到太行山腳下的石家莊時就已經沒有水了,更不用說地處最東端的滄州。

而即使是值得稱道的蓄洪作用,在黃平榮的眼裡也並非如此。滄州地質屬於河流衝積平原與海積平原,東部沿海地區全是鹽鹼地。過去,海河與黃河的多次泛濫,給滄州帶來大量的泥沙沉澱,改善了土壤,反而利於耕作。如今,且不說洪水,就連地下水也越來越少,地裡的土層越來越薄,不利於耕種,並有海水入侵的風險。

自然原因也無法迴避。華北平原一直存在一個20-30年的乾旱周期,上世紀90年代時期,整個華北經歷了一個枯水期,滄州的年降水量也從原來的600毫米一度降至300毫米-400毫米。不過這兩年,滄州的雨水比較充沛,又回到了往年平均水平。

但更重要的還是人為因素:城市的發展與工農業用水的增長。在1900年,石家莊不過是幾個大村莊的聯合體,1950年,也不過30萬人口,但到了2011年,石家莊的總人口已暴增至1000千萬。

而就在黃平榮家這片極度缺水的地方,竟有個規劃佔地5000畝、號稱河北省最大的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場一直被人稱作「抽水機」,一個標準18洞的球場,平均每天耗水至少2000立方米。有媒體披露,滄州高爾夫球場的建設並未得到國家審批。然而,在該球場所屬公司、河北盛泰集團的官網上,卻可以看到滄州市與河北省領導前往視察的新聞。顯然,高爾夫球場的建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黃平榮家所處這一片,屬於滄州市正著力發展的渤海新區。以黃驊港為依託,渤海新區下轄3個產業園,聚集了眾多的煉油與化工項目。而為了給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環境,在開發區建高爾夫球場,幾乎是全國的慣例。

根據崔英龍的描述,滄州的發展策略,是要引導產業往東部沿海地區靠攏,以發揮港口優勢,同時也能更多地利用海水淡化。但實際上,截至目前,渤海新區只有一個日產淡水3萬噸的海水淡化項目,這對於龐大的產業園來說,少得可憐。而據當地知情人透露,政府實際上默許企業在園區裡打井。地面沉降監測數據也表明,自2005年滄州市區封停自備井以來,地下水漏鬥的中心已開始向滄州東部轉移。

就像華北平原的任何一個區域一樣,農業用水,在滄州更是消耗地下水的「大戶」。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材料一:在華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區域已達6萬多平方公裡,佔華北平原面積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滄州等地沉降最嚴重。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大約沉降了2.4米。材料二:天津市地面下沉,地下水開採量,地下水位及塘沽海平面變化關係圖(下圖)材料三:北京和倫敦各月降水量表表(1)根據材料二可知:天津市1950~1995地下水位的變化趨勢是______,導致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4分)(2)北京地面沉降比倫敦嚴重,根據材料三分析原因。
  • 下沉的地平線:城市沉降危機
    地面沉降還會對城市建設工程造成嚴重破壞,比如建築物地基下沉、房屋開裂、地下管道變形或斷裂等。而且,隨著地面的下沉,會造成地面高程資料大範圍失效,從而導致城市規劃失真,市政建設基礎數據錯誤,給城市埋下不可預見的隱患。
  • 科學家研究繪製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
    「痛」從何來地面沉降是由地下固體或流體開採引起的地面下沉現象,它是一種緩慢而漸進的地質災害。如果給地面沉降的人為原因排個序,超採地下水毫無疑問排第一,此外還有石油、天然氣、固體礦產開採等。葉淑君介紹,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的水體,開採後水位下降,導致儲存地下水的含水層系統(由砂土或粘土等介質組成)壓縮,地面下沉;停止或減少開採,含水層系統受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補給後,水位恢復,介質回彈,地面抬升。
  • 科學網—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河北省地礦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邢忠信認為,控制地下水開採、優化地下水開採布局是眼下防止地面沉降情況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 華北最大漏鬥形成 邢忠信的單位駐地就在滄州市,早在幾年前,他就和團隊成員著手對滄州的地面沉降和防治進行課題研究。
  • 蘇錫常突圍地面沉降危機的困惑與糾結
    今年春,國務院審批通過了第一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指出全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最嚴重的是長三角、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該消息稱,據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郭坤調查,按現在地面沉降的速度,到2050年長三角可能由桑田變滄海。近日,本刊記者聯繫郭坤,他否認曾發表此言論,但表示他確實依據研究,指出解決地面沉降問題已迫在眉睫。長三角消失預言肯定是誤傳,但關注地面沉降災害的警鐘早已敲響。今年春,國務院審批通過了第一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指出全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最嚴重的是長三角、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
  • 城市正在下沉:全球16億人將受影響,大多數生活在亞洲
    過去 10 年間,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地表已下沉超出 2.5 米,被認為是世界上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有專家預測,到 2050 年,雅加達北部的部分地區可能會被海水淹沒。印度尼西亞政府已經決定把首都遷至婆羅洲的東加裡曼丹省。在歐洲,地面沉降讓荷蘭約 25% 的國土面積降至海平面以下。在中國,位於主要沉積盆地的城市也受到地面沉降的影響。
  • 不能公開的調查 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與超採圖景
    「華北平原的地下水汙染整體並不嚴重,局部的問題比較突出,且呈現惡化趨勢。」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張兆吉對本報記者表示。  本報記者了解到,張兆吉所在的研究所已對華北平原的地下水汙染,做了相對系統的「摸底」調查,但調查結果由於比較敏感不會對外公開。
  • 中國50餘城市地面沉降 京滬高鐵地基下陷
    核心提示:中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萬4千平方公裡,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
  • 地面凍融下沉怎麼辦
    分享到更多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地質原因,另一種是人為原因造成的。一、地面沉降的地質原因從地質因素看,自然界發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種原因:(1)地表鬆散地層或半鬆散地層等在重力作用下,在鬆散層變成緻密的、堅硬或半堅硬巖層時,地面會因地層厚度的變小而發生沉降。
  • 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經過文物部門和地質部門長達十幾年的研究表示:原來,位於黃土高原的西安地區,一共有四個漏鬥型的下沉結構,而大雁塔所處的位置剛好在其中一個下沉結構的邊緣,加上周圍群眾打井、挖土,和60年代以來西安地區過量抽取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從而造成了大雁塔地基的不均勻下沉,加速了古塔的傾斜下沉。
  • 華北地下水超採1200億立方米 成世界最大漏鬥區(組圖)
    圖/趙尚渝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數十年來,華北農業實現了對「南糧北調」的扭轉,高速發展的農業依賴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機井對地下水的掠奪性開採。在華北平原,200萬口機井遍布田間地頭,正在透支華北的未來。  官方通報顯示,華北地下水超採達120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個白洋澱的水量。「事實上,真實的情況可能更嚴重。」
  • 華北平原將「吃颱風下沉」出現炎熱高溫,但隨後大降溫
    「吃下沉」,是受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通俗說法。大家都知道,颱風是猛烈旋轉的氣旋,氣旋本體是上升氣流(颱風眼除外),外圍是下沉氣流。根據熱力學原理,下沉會導致增溫,所以和颱風本體的狂風暴雨降溫不同,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的地方一般無風無雨,炎熱異常。
  • 【地理視野】地理老師教你全面掌握地面塌陷與地面沉降的區別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稱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影響下,由於地下鬆散地層固結壓縮,導致地殼表面標高降低的一種局部的下降運動(或工程地質現象)。截至2011年12月,中國有50餘個城市出現地面沉降,長三角地區、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災區。在2012年2月,中國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獲得國務院批覆。
  • 華北平原形成七大漏鬥區 地下水超採治理迫在眉睫
    目前,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大的「漏鬥區」。    華北平原形成七大漏鬥區 地下水超採治理迫在眉睫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河北省坐擁海河、灤河兩大水系。查閱資料,可以得知,在河北,長度在10公裡以上的河流約有300多條。其中,河北省大的水系海河,流域面積12.46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6.3%。
  • 地面下沉正危及人類,京津冀、上海等城市早已防範
    一般情況來說,火山噴發,地震等因素可能導致地面的下滑,出現下沉的情況,但是這種都是「斷崖式」的表現,而有一種地面下沉可能是被人類忽略了,如今的表現是越來越嚴峻。地面下沉正在危及人類根據全球地面下沉模擬圖顯示,亞洲是地面下沉最嚴重的國家,並且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之中,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下沉現象,涉及到了34個國家,同時《西班牙地質與礦業研究院》也給出了一個預估,那就是在2040年,也就是20年左右,大約1200萬平方米土地被海水淹沒,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地面下沉帶來的,當然實際性可能會比這個更加的嚴重,為何這樣說?
  • 地面沉降問題引各方關注 寧波如何施策應對?
    寧波由於天然的地質條件限制,加上城市規劃發展的需要,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問題應引起各方的足夠重視和警惕——圖為一小區出現的地面與房屋建築差異性沉降現象正是因為這一因素,一到汛期小區內就出現嚴重積水的情況。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們說,小區建造之初,馬路與小區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完全沒有現在這「鬧心」的落差。這個老小區出現的問題,是地面沉降引發的直觀表現。大中城市的「通病」什麼是地面沉降?
  • 華北大氣汙染物沉降量已成全球最高區域之一,對土壤和人有何影響?
    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大氣沉降進入土壤-農作物生態系統後沿生物鏈逐級傳遞、富集,最終危害人體健康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大氣分中心系列研究顯示:我國華北區域大氣硫、氮和重金屬沉降量已成為全球最高區域之一。重要的是,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大氣沉降進入土壤-農作物生態系統後沿生物鏈逐級傳遞、富集,最終危害人體健康,針對這一潛在風險的科學認識亟待提高。近年來,該所王躍思研究員課題組的潘月鵬副研究員、唐貴謙助理研究員和吳丹博士全面評估了華北區域硫、氮和重金屬等汙染物的乾濕沉降通量,並對它們的生態風險進行了評價。
  • 上海目前地面沉降量每年6毫米 已基本得到控制
    東方網5月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嚴防地下水超採、實現地下水抽取與回灌平衡、控制工程建設項目數量……上海通過各種措施控制地面沉降。昨天,上海市規土局發布官方微博介紹,上海市在全市範圍內共設置了37個地面沉降監測站,通過埋設在不同層位的觀測標誌進行時刻監測,目前市區地面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