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2020-07-16 看三晉融媒傳播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聞名全球

  但你可知道我國也有一座斜塔?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在西安南郊的慈恩寺內有一座古塔,名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乃是唐高宗李治為安置高僧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造的,它不僅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也是古都西安的象徵。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大雁塔是傾斜的,如今實際測量後,會得出塔身向西的偏離程度竟達到1006.4毫米。這是為什麼呢?

  據史料記載,早在1719年就發現大雁塔有傾斜的現象了,1985年已達到998毫米,現在更達到1米多一點。雖然說:「古塔十有九斜」,但這種傾斜畢竟讓老百姓疑惑,大家擔心大雁塔會因此倒塌。

  經過文物部門和地質部門長達十幾年的研究表示:原來,位於黃土高原的西安地區,一共有四個漏鬥型的下沉結構,而大雁塔所處的位置剛好在其中一個下沉結構的邊緣,加上周圍群眾打井、挖土,和60年代以來西安地區過量抽取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從而造成了大雁塔地基的不均勻下沉,加速了古塔的傾斜下沉。

  也就是說:大雁塔的傾斜是因為地面不均勻沉降造成的,該塔西北方向的地面嚴重沉降,結果造成了塔身的傾斜。


  1、地面為什麼會沉降?

  地面沉降是地表的高程在一定時期內不斷降低的環境地質現象,通常是指大面積的地面下沉,它屬於一種緩發性地質災害,沉降速率一般比較緩慢,常為每年數毫米或數釐米,而且一旦發生,往往範圍較大,還會存在一處或者多處沉降中心。

  地面沉降是一種累進性的緩變型地質災害,是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某一範圍內所發生的地面降低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地面沉下去了。

  對於工程而言,目前國內外工程界所研究的地面沉降主要是指抽汲液體(以地下水為主,也包括油、氣)使土層壓縮所引起的區域性地面沉降。一般指較大面積範圍內因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或水壓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分布廣泛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許多大城市的重要公害,對當地的工業生產、市政建設交通運輸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有時還會造成巨大損失。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這些新聞

  交房不到兩年,福州這個小區地面大片沉降!

  西安一小區發生地面沉降,牆體開裂!

  夜深人靜,商鋪地面突然沉降,嚇得店主心驚驚

  ......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其實這些事故的本質就是地面沉降

  古人用成語「杞人憂天」嘲笑那個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的杞國人,然而,如今雖然我們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但不得不密切關註腳下的土地,不能對細微的隱患漠視不顧。


  地面沉降的危害有哪些?

  ①毀壞建築物和生產設施。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②影響建設事業和資源開發。發生地面沉降的地區屬於地層不穩定的地帶,在進行城市建設和資源開發時,需要更多的建設投資,而且生產能力也受到限制。

  ③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區多出現在沿海地帶,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時,會發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鹽鹼化。

  發現這些徵兆要注意!

  建築物傾斜開裂;地面出現許多裂縫,地形下凹;地表水快速滲漏;井水泉水突然乾枯、變渾或水位突然下降……

  這些都可能發生在地面下沉之前,如果你發現了這些徵兆,一定要及時聯繫工作人員,讓我們一起為搶險贏得時間!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智能實時檢測系統

  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和群防群測工作積累,我們在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和隱患排查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要綜合運用合成孔徑雷達測量、高解析度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機載雷射雷達測量等多種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全國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精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面的法規,以保障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有效實施。沉降防治涉及技術、社會、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應將地下水資源管理與地面沉降防治納入到法制軌道。

  ②優化地下水開採布局,控制地下水開採量與開採層次,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③開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補給地下含水層,有效保持地下水位穩定,在短期內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④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資源,推廣節水技術,壓縮地下水開採,是控制地面沉降的基本辦法。

  ④在可能發生地面沉降的地區,估算沉降量,並預測其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程度。工程中採取適當的建築措施,如避免在沉降中心或嚴重沉降地區建設一級建築物。在進行房屋、道路、管道、堤壩、水井等規劃設計時,預先對可能發生的地面沉降量作充分考慮。

  

地質災害小課堂:發現這些徵兆要警惕!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近日,自然資源部還發布了《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行業標準的公告。

  自然資源部關於發布《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行業標準的公告

  《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已通過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現予批准、發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編號及名稱如下:

  DZ/T 0350-2020 地面沉降測量規範

  DZ/T 0351-2020 野外地質工作後勤保障要求

  DZ/T 0352-2020 城市地質調查數據內容與資料庫結構

  TD/T 1057-2020 國土調查資料庫標準

  TD/T 1058-2020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縣級資料庫建設技術規範

  自然資源部

  2020年6月16日

  最近暴雨頻繁請各位多多注意觀察災害徵兆

  注意安全!

  來源:山西日報、地球探險家等

相關焦點

  • 巖土工程知識:地質災害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學員問題】地質災害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答】查明評估區所處區域地面沉降區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發展趨勢,形成原因(重點是地面沉降區與採礦大面積疏排地下水的關係、地面沉降區與採空區的關係,以及構造沉降等),評價地面沉降對礦山生產及周圍環境的影響,擬採取的防治措施。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典型例題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 2003年,全國有40多個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現象最為明顯,每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百億元人民幣。材料二 200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於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趨勢。(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為原因。
  • 地面沉降問題引各方關注 寧波如何施策應對?
    工程建設成主因2000年前後,市地質環境監測站技術人員在一次年度地面沉降監測時,發現一些地面沉降監測異常的區塊不存在地下水開採情況,沉降速率卻依然很大。經過分析發現,這些區塊的地面沉降原因與傳統的地下水開採引起的地面沉降不同,但或多或少與工程建設開發有關,這引起了地質環境監測站的技術人員持續關注。
  • 科學家研究繪製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
    與地震、海嘯、滑坡等劇烈的地質災害相比,地面沉降要「溫和」的多,它的刻度往往以毫米、釐米表示,在「水滴石穿」的累積中,帶來地面開裂、高樓倒塌、海水倒灌等不可逆的危害。恰恰因為它的緩慢,不常引起人們的關注。
  • 中國50餘城市地面沉降 京滬高鐵地基下陷
    核心提示:中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萬4千平方公裡,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
  • 蘇錫常突圍地面沉降危機的困惑與糾結
    2012年起,中國將對這些地區進行最大限度的治理「2050年長三角或消失」,自2012年3月以來,這個說法經某媒體報導曾在網絡流傳開來。該消息稱,據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郭坤調查,按現在地面沉降的速度,到2050年長三角可能由桑田變滄海。近日,本刊記者聯繫郭坤,他否認曾發表此言論,但表示他確實依據研究,指出解決地面沉降問題已迫在眉睫。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地質現象。 地面塌陷有什麼徵兆? 井、泉的異常變化。 地面變形。 建築物出現變形、開裂現象。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2)中易發區(B)劃定地質災害中易發區22 個,三區均有分布,面積158.94 平方公裡,佔三區總面積的16.1%。其中突發性地質災害中易發區21 個,地面沉降中易發區1 個。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5 處,受威脅人數2256 人,受威脅財產約7725 萬元。
  • 科普:何謂地質災害及如何為之分類?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王立彬)自然的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其產生的後果便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稱為地質災害。    表面上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溼陷、巖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等都屬於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就其成因而論,主要由自然變異導致的地質災害稱自然地質災害;主要由人為作用誘發的地質災害則稱人為地質災害。
  • 地質災害分類、分級
    (2)地質災害分類體系採用三級分類體系,把地質災害按照災類、災型、災種三級層次進行劃分或歸類。災類為一級結構、災型為二級結構、災種為三級結構。(3)地質災害分級指標要反映地質災害的基本屬性特徵和主要災情特點。
  • 2020年10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1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0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771起,其中滑坡4775起、崩塌1775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4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
  •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 監測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地質災害」作為一個專門術語用於概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等逐步為政府、社會和學術界所接受。我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其中尤以地質災害為最。在過去幾十年裡,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數量眾多,導致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損害。為此,亟需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據統計,2019年發生地質災害其中滑坡4220起、崩塌1238起、泥石流599起、地面塌陷121起、地裂縫1起和地面沉降2起,全年地質災害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蹤、7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7.7億元。
  • 2020年11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2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1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809起,其中滑坡4794起、崩塌1790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8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8起,造成117人死亡、22人失蹤、5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26.5%和81.4%,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減少37.9%(表1)。
  • 科學網—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邢忠信介紹,滄州市地下水開採始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主要是生活用水。進入7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於過量開採地下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到上世紀末,以滄州為中心形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水位降落漏鬥。 由此地面沉降量不斷加劇,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市最大沉降量已達2.5米,成為華北平原地面沉降最嚴重地之一。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2017-03-29 14:46 來源: 科技日報 在距地面750公裡太空飛行的衛星,能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在距地面750公裡太空飛行的衛星,能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我國高分三號衛星做到了。   記者2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強降雨北方「發力」 需防範地質災害及城市內澇
    由於此次過程恰逢周末,提醒大家外出時要注意防雨。  中央氣象臺最新預報,20~22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四川中部、內蒙古中東部及東北地區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天氣,其中,四川盆地中西部、陝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內蒙古中東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大暴雨(100~120毫米)。
  • 深海地質災害有哪些?
    深水地質災害作用,探討深海地質災害對深水鑽井、光纜等深海工程安全的地質風險評價。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地層承載力的不均勻分布,這將威脅到海洋工程的安全,如造成鑽井平臺樁腿的不均勻沉降,甚至導致平臺傾覆。另外,氣體的突然釋放會對輸送管道產生破壞作用,特別是高壓淺層氣釋放時輕則侵蝕套管,重則造成井噴,甚至可能引起平臺燃燒,造成生命及財產的損失。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地質災害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實現地質災害的監測及預警功能。>6) 能根據實時採集數據自動繪出滑坡體地下水位變化線並給出相關數據;能對滑坡體沉降和水平位移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對形變的發展做出預測;7) 系統能綜合歷史數據和實時採集的滲流、水位、形變等數據,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相關過程線分析、位勢分析、滯後時間分析、沉降分析、水平斷面分析、縱斷面分析、等值線分析、安全狀態分析等有關該滑坡體的安全分析
  • 下沉的地平線:城市沉降危機
    美媒:21世紀末,美國多地可能被淹》,文中提到:「在未來數十年間,全球恐將有數十座主要城市或部分下沉、或整體消失,數千片沿海而建的社區將無法居住。」面對這樣的災害威脅,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事實真相。截圖自:全球數十座都市正在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