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聞名全球
但你可知道我國也有一座斜塔?
在西安南郊的慈恩寺內有一座古塔,名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乃是唐高宗李治為安置高僧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造的,它不僅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也是古都西安的象徵。
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大雁塔是傾斜的,如今實際測量後,會得出塔身向西的偏離程度竟達到1006.4毫米。這是為什麼呢?
據史料記載,早在1719年就發現大雁塔有傾斜的現象了,1985年已達到998毫米,現在更達到1米多一點。雖然說:「古塔十有九斜」,但這種傾斜畢竟讓老百姓疑惑,大家擔心大雁塔會因此倒塌。
經過文物部門和地質部門長達十幾年的研究表示:原來,位於黃土高原的西安地區,一共有四個漏鬥型的下沉結構,而大雁塔所處的位置剛好在其中一個下沉結構的邊緣,加上周圍群眾打井、挖土,和60年代以來西安地區過量抽取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從而造成了大雁塔地基的不均勻下沉,加速了古塔的傾斜下沉。
也就是說:大雁塔的傾斜是因為地面不均勻沉降造成的,該塔西北方向的地面嚴重沉降,結果造成了塔身的傾斜。
1、地面為什麼會沉降?
地面沉降是地表的高程在一定時期內不斷降低的環境地質現象,通常是指大面積的地面下沉,它屬於一種緩發性地質災害,沉降速率一般比較緩慢,常為每年數毫米或數釐米,而且一旦發生,往往範圍較大,還會存在一處或者多處沉降中心。
地面沉降是一種累進性的緩變型地質災害,是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某一範圍內所發生的地面降低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地面沉下去了。
對於工程而言,目前國內外工程界所研究的地面沉降主要是指抽汲液體(以地下水為主,也包括油、氣)使土層壓縮所引起的區域性地面沉降。一般指較大面積範圍內因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或水壓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分布廣泛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許多大城市的重要公害,對當地的工業生產、市政建設交通運輸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有時還會造成巨大損失。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這些新聞
交房不到兩年,福州這個小區地面大片沉降!
西安一小區發生地面沉降,牆體開裂!
夜深人靜,商鋪地面突然沉降,嚇得店主心驚驚
......
其實這些事故的本質就是地面沉降
古人用成語「杞人憂天」嘲笑那個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的杞國人,然而,如今雖然我們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但不得不密切關註腳下的土地,不能對細微的隱患漠視不顧。
地面沉降的危害有哪些?
①毀壞建築物和生產設施。
②影響建設事業和資源開發。發生地面沉降的地區屬於地層不穩定的地帶,在進行城市建設和資源開發時,需要更多的建設投資,而且生產能力也受到限制。
③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區多出現在沿海地帶,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時,會發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鹽鹼化。
發現這些徵兆要注意!
建築物傾斜開裂;地面出現許多裂縫,地形下凹;地表水快速滲漏;井水泉水突然乾枯、變渾或水位突然下降……
這些都可能發生在地面下沉之前,如果你發現了這些徵兆,一定要及時聯繫工作人員,讓我們一起為搶險贏得時間!
地面沉降智能實時檢測系統
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和群防群測工作積累,我們在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和隱患排查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要綜合運用合成孔徑雷達測量、高解析度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機載雷射雷達測量等多種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全國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精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面的法規,以保障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有效實施。沉降防治涉及技術、社會、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應將地下水資源管理與地面沉降防治納入到法制軌道。
②優化地下水開採布局,控制地下水開採量與開採層次,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③開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補給地下含水層,有效保持地下水位穩定,在短期內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④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資源,推廣節水技術,壓縮地下水開採,是控制地面沉降的基本辦法。
④在可能發生地面沉降的地區,估算沉降量,並預測其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程度。工程中採取適當的建築措施,如避免在沉降中心或嚴重沉降地區建設一級建築物。在進行房屋、道路、管道、堤壩、水井等規劃設計時,預先對可能發生的地面沉降量作充分考慮。
近日,自然資源部還發布了《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行業標準的公告。
自然資源部關於發布《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行業標準的公告
《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已通過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現予批准、發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編號及名稱如下:
DZ/T 0350-2020 地面沉降測量規範
DZ/T 0351-2020 野外地質工作後勤保障要求
DZ/T 0352-2020 城市地質調查數據內容與資料庫結構
TD/T 1057-2020 國土調查資料庫標準
TD/T 1058-2020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縣級資料庫建設技術規範
自然資源部
2020年6月16日
最近暴雨頻繁請各位多多注意觀察災害徵兆
注意安全!
來源:山西日報、地球探險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