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餘城市地面沉降 京滬高鐵地基下陷

2021-01-09 網易探索

核心提示:中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萬4千平方公裡,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

我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萬4千平方公裡,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2012年2月20日央視《新聞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以下是節目實錄:

節日導視:

以前那個水面很低的,地面高,現在是水面高了,陸地低了反而。

三層變成了兩層小樓,底下一層已經變成成地下室了。

它兩邊都裂了,已經裂空了呢。

地面沉降,被稱作溫水煮青蛙的慢性病,它到底有多嚴重。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副院長 張作辰:

地面沉降的區域主要有三大片區,一個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個是華北地區,另外就是陝西和山西的汾渭地區。

全國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地區達到7.9萬平方公裡,我國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獲得批覆。

專家還建議,在地質鬆軟地區應限制大型建築的建造,以減少對地層的壓力。

不斷漲高的城市,不斷拓展的使用空間,不斷增加的用水需求,究竟如何守住我們的地平線,《新聞1+1》今日關注:地面沉降,不可承受之重?!

主持人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要問中國的運動員裡誰個最高,毫無疑問,上海的姚明啊。但是去年姚明退役了,不過姚明雖然退役了,上海這座城市在中國的高度的冠軍榜上依然不會讓開位置,接替它的是高樓。來,我們看看身後的照片。這是三棟高樓,跟瓶起子那棟高樓隔著一棟高樓的是正在建設的中國第一高樓,它的名字叫上海中心大廈,它的設計高度是632米,了不得了,現在它早已長出了地面,以七天一層的速度正在向上建,大家可以想像什麼時候它就會封頂了。但是看著非常棒的一棟全中國的第一高樓,可是最近突然跟這樣的一個畫面聯繫在一起了,地面上怎麼出現了裂縫呢,好多人的腿和腳也證明了,大家也是感到非常的擔心。不知道這是不是攝影記者還是微博的發布者,大家都在關心,這個中國第一高樓,和地面的沉降到底有沒有關係,跟這個裂縫到底有沒有關係,我們一起關注一下。

(播放短片)

解說:

號外號外,陸家嘴環路,即環球金融中心與在建的上海中心發生地面裂痕,地形已經開始上下錯開。2月16日,一位網友一條微博幾張圖片,引發的是強烈關注。長約七、八米,兩側地面有明顯錯位,一直延伸到北側的人行道上和花壇周圍。這條位於環球金融中心花側車庫出口附近的裂縫,一時之間它到底因何而生,又是否幹擾安全?

2月16日當晚,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上海發布作出了回應,就網友關注的陸家嘴東泰路地面出現裂縫現象,上海中心大廈建設方表示,大廈則開工之日起即進行嚴密跟蹤監測,均處於受控狀態,地面裂縫是基坑施工過程中的正常沉降現象。目前地下結構工程已完成,引起沉降因素基本消除,正待陰雨天結束都對裂縫進行修復。跟蹤監測不會停止。

正常的沉降現象,處於受控狀態,這樣的回應暫時打消了人們的顧慮,但卻讓地面沉降這個老話題再次升溫。

上海市民 杜月明:

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就是柱子,鐵欄杆,鐵鏈條把它連起來的兩邊,以前拉各水面很低的,地面高,現在是水面高,陸地低了反而。

記者:

以前地面比水面高多少?

杜月明:

高兩米。

解說:

不斷的地面沉降,地面的高度已經明顯低於蘇州河河面,根據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區總共沉降了1.69米,有專家稱,如果當時沒有開始治理沉降問題,那麼上海可能早就在2000年前就下海了。而過度抽取地下水,曾經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所以從1966年開始,上海開始限制地下水開採,和人工回灌地下水,要求地下水用戶在冬天將地下回灌與其夏季開採等量的自來水,從而恢復土層彈性,控制地面沉降。

本臺記者 陳常偉:

您現在看到就是位於上海大學內的一口地下河暗井,這口井現在正在向地下100米到300米的含水層注水,像這樣的一口井每小時的流量達到近30噸,而全天的注水量可以達到近500噸。

解說:

目前整個上海市共設有121口這樣的回灌井,每天源源不斷地為上海市的地下回補水源。此外上海市每年都會撥出大量專項資金用於地下水的監測。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陳華文:

在十一五期間,我們上海地面沉降的投入在管網的改造就兩百個億,那麼在我們的監測方面,大概一年是將近兩千萬左右,那麼我們還有其他的措施,比如回灌這個措施上,大概一年也是這樣,一個億左右。

解說:

巨大的投入所換來的是以毫米計的成果,2007年上海全市地面沉降量,從2005年的8.4毫米,減少至7毫米以下,而在不久前通過的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治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是確保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6毫米以下。來之不易的成果,而未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視。在建的上海中心632米,毗鄰的金茂大廈420.5米,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在2009年的一份排名榜上位列世界第四最高城市的上海,還在高速成長,它是否會給受到沉降威脅的城市帶來更大的威脅,而最近一個新的詞彙也為人所熟知,就是不均勻沉降。

今年1月,上海地鐵4號線海倫路站就因為發現有不均勻沉降的情況,實施了封站大修。

白巖松:

上海毫無疑問是目前中國最高的城市,甚至在世界的最高城市上排名都是前幾名,我們看看它長高的過程,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新建的高層建築是40幢,八十年代新建是650幢,九十年代開始明顯提速2000多幢,百米以上的超高建築就100多幢。1993年以來上海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幢高樓,目前高層建築已經有七、八千幢了。但是就在我們看著上海越來越高每個人都去仰望上海的時候,可能不知不覺地我們的腳卻在向地下陷落,上海這座城市會不會成為海下呢?這還真不是一個聳人聽聞的感覺,接下來我們要連線一位專家,是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的蔣明鏡教授。

(電話連線)

白巖松:

蔣教授您好。

同濟大學地面建築與工程系教授 蔣明鏡:

你好。

白巖松:

上海中心大廈的旁邊出現了這樣的一個裂縫,到底兩者之間有沒有關係,要不要開始為它的擔心,是不是地面沉降的一種徵兆?

蔣明鏡:

應該說從目前情況看,它應該是一種施工期引起的一個沉降,由於施工沉降產生的一些災害,是不是長期的,比如說若干年之後,比如說十年、二十年以後這個情況呢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白巖松:

但是蔣教授這幢樓就是再次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因為上海的高層建築已經七八千幢了,而且還會繼續增長,但是對於上海這樣一個沿海而且在浦東的地區,整個地基也未必那麼堅硬,而是相對鬆軟,我們是不是要採取一些防範甚至是強硬的措施,制止上海越來越高了?

蔣明鏡:

這個要看技術,我們的現代技術,應該說如果說我們高樓這個技術有能力打入到下盤非常僵硬的地方,並且在施工期的時候,能有一些方法比如說目前可以引進日本的氣壓沉降法,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在施工期對周邊產生的沉降的影響,應該說可能。但是如果說我在處理不夠,或者沒有打入到很堅硬,或者是施工方面不能夠保證我的技術這一塊,沉降很小,還會有長期沉降的危險,特別是這種作用下上海這麼一個天然軟土,沉降如何呢,應該說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還有待我們國家,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呢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找到解決的方法。

相關焦點

  • 蘇錫常突圍地面沉降危機的困惑與糾結
    長三角消失預言肯定是誤傳,但關注地面沉降災害的警鐘早已敲響。今年春,國務院審批通過了第一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指出全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最嚴重的是長三角、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2012年起,中國將對這些地區進行最大限度的治理。在本次全國布控之前,長三角地區其實已與地面沉降問題作戰多年。憑藉各地單打獨鬥的治理措施,地方政府在遏制地面沉降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充滿了困惑和糾結。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4分)(2)試用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分)(3)從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應該屬於那一種人為自然災害?請簡要列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說明你的判斷理由。(4分)(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給沿海帶來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 我國第二條「京滬高鐵」,經過這些地方,沿途城市要「起飛了」
    一座城市要發展得更好,就必須有發達的城市和經濟、文化、政治的交流,但這種交流除了網絡通信外,最主要的是依靠交通的發展,提高交通的便利性,目前我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高鐵,中國的高鐵技術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最著名的高鐵就是北京-上海高鐵,這條鐵路連接著兩座著名的城市,通向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城市之一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 地面下陷每年10釐米怎麼破?這個國家打算建「海牆」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地面下陷趨勢難以緩解,總統佐科·維多多打算加快在雅加達周邊建牆,防止海水入侵,避免這座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沒入海中。舊牆開裂雅加達市人口超過1000萬,算上周邊城鎮,首都圈人口大約3000萬。
  • 科學網—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河北省地礦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邢忠信認為,控制地下水開採、優化地下水開採布局是眼下防止地面沉降情況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 華北最大漏鬥形成 邢忠信的單位駐地就在滄州市,早在幾年前,他就和團隊成員著手對滄州的地面沉降和防治進行課題研究。
  • 下沉的地平線:城市沉降危機
    其實,不只是美國,日本、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泰國、義大利、中國……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類似的困擾。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裡的一家教堂,因地面沉降而發生傾斜。地面沉降還會對城市建設工程造成嚴重破壞,比如建築物地基下沉、房屋開裂、地下管道變形或斷裂等。而且,隨著地面的下沉,會造成地面高程資料大範圍失效,從而導致城市規劃失真,市政建設基礎數據錯誤,給城市埋下不可預見的隱患。
  • 地面沉降問題引各方關注 寧波如何施策應對?
    從馬路進到小區,有一段明顯的下坡路,高度差超過了50釐米。正是因為這一因素,一到汛期小區內就出現嚴重積水的情況。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們說,小區建造之初,馬路與小區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完全沒有現在這「鬧心」的落差。這個老小區出現的問題,是地面沉降引發的直觀表現。大中城市的「通病」什麼是地面沉降?
  • 為什麼我們打好的地基會不均勻沉降?
    崔學棟:中國礦業大學特聘教授,北京恆祥宏業基礎加固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先後從事防水、勘查、檢測、地基加固等工作10餘年,現主要從事地基沉降處治技術的研究工作。地基承載力,就是地基承擔荷載的能力。地基沉降,相當於人擔了重物壓彎了腰,這個工程上同樣需要儘量減少——工程上叫控制沉降和差異沉降。
  • 科學家研究繪製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
    「像上海、天津等濱海城市,由於長期濱海相沉積,其地下鬆散沉積層達幾百米厚,有大量軟土層,壓縮性較大,地表的建築、設施就像處在一張水分充盈的彈簧墊上,一旦地下水開採過度,發生沉降,就會加劇海平面上升、引發海水倒灌風險。」葉淑君說。城市發展早期,人們對水資源認識有限,再加上地下水量大質優、易於開採,地下水損耗嚴重。自本世紀初,中國各省市陸續採取緩解措施。
  • 地面沉降打樁加固/專業公司萊蕪市
    地面沉降打樁加固/專業公司萊蕪市一說到房屋地基下沉處理,相關建築人士還是比較陌生的,針對不同的情況,地基下沉如何處理?以下是中國建築網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地基下沉處理基本內容,具體內容如下:建築網小編通過相關資料的整理,梳理了房屋地基下沉處理,主要的內容如下:首先我們先分析房屋地基下沉處理的原因:地基下沉分很多種 也要房屋本身有無打樁 如果是普通的民房 補救的辦法是按照下沉的類型來實施的均勻的小程度的下沉是允許的 一般不採取措施 下沉到一定程度會穩定 不影響房屋的使用如果均勻下沉的程度很大 而且仍然有下沉的趨勢 只能採取加固措施
  • 環球社評:被鞭撻的京滬高鐵,應成抽我們的鞭子
    原標題:社評:被鞭撻的京滬高鐵,應成抽我們的鞭子   京滬高鐵公司近日稱,2014年全年京滬高鐵運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7%,客票收入約300億元,按營業稅口徑計算,有望實現利潤12億元。京滬高鐵2011年6月30日開通,之後不到1個月趕上「7·23」動車事故,京滬高鐵成了輿論洩憤的頭號目標,不安全、高票價、低載客率等一系列罪名纏上當時世界一次建成裡程最長的這條高鐵。   曾有一段時間,京滬高鐵每次晚點都能被曬到網際網路上,招來口誅筆伐。「7·23」之後的輿論沸騰大概是這些年網上民粹主義的頂峰,那是一段值得我們做成書籤每次翻頁都觸碰一下的歲月。
  • 石家莊鐵道大學參與「京滬高鐵」項目
    據了解,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頒獎大學會上,「京滬高速鐵路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石家莊鐵道大學作為30個參研單位之一,名列獲獎單位榜單。這是繼「青藏鐵路工程」後,石家莊鐵道大學再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嚴重 下沉地表難恢復(圖)
    圖/ 新華地面沉降之困當中國的城市正竭力向上發展,農村正拼命追求高產的時候,卻沒想到腳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負,正悄無聲息地下降。華北平原在下降、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汾渭盆地也在下降,地面沉降的範圍還在擴大。不能承重的土地之下,是急遽下降的地下水水位。
  • 京滬高鐵接受IPO輔導 保薦商配8人「貼身服務」
    2月26日,北京證監局官網刊登了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滬高鐵」)上市輔導備案表,這意味著中國鐵路總公司控股企業京滬高速鐵路正式啟動A股上市工作。本次上市輔導備案表顯示,京滬高鐵由中信建投證券保薦,計劃在A股主板上市。申報文件日期為2019年1月2日。
  • 軟弱地基處理方案比較
    對於濱海城市來說,對於建築來說碰到的很多問題主要地基沉降,特別是在與建築一層地面,如果是在正常建築地面處理方式來說,通過擠壓回填方式處理地面,若一層地面在搬用貨物、堆放承重物過重情況下,對於回填土來說主要依靠自然回填地基的承載力承重,因此若基礎土層較為軟弱,極易造成一層室內地面下沉的狀況發生。往往在土層設計中,要著重考慮地面承載力,防止軟弱地基基礎的影響。
  • 京滬間高鐵二等座 票價498元引熱議 高鐵浮動票價來了一起來瞧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京滬間高鐵二等座 票價498元引熱議 高鐵浮動票價來了一起來瞧瞧 今日一則消息京滬間高鐵二等座 票價498元引起眾網友討論,這是什麼情況,高鐵票價這是都要漲了嗎?之前票價多少?高鐵票價什麼時候降下來?
  • 京滬高鐵:安全快捷方便舒適 極大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上市網上投資者交流活動。今天能與大家通過上證路演中心和中國證券網提供的互動交流平臺進行實時在線交流,我感到非常高興。在此,我謹代表公司管理團隊和全體員工,向參與今天網上交流的投資者和網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京滬高鐵的各位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 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也就是說:大雁塔的傾斜是因為地面不均勻沉降造成的,該塔西北方向的地面嚴重沉降,結果造成了塔身的傾斜。  1、地面為什麼會沉降?  地面沉降是地表的高程在一定時期內不斷降低的環境地質現象,通常是指大面積的地面下沉,它屬於一種緩發性地質災害,沉降速率一般比較緩慢,常為每年數毫米或數釐米,而且一旦發生,往往範圍較大,還會存在一處或者多處沉降中心。  地面沉降是一種累進性的緩變型地質災害,是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某一範圍內所發生的地面降低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地面沉下去了。
  • 京滬高鐵不用磁懸浮技術 法國贏得1千億元大單
    京滬高鐵金融解決之道       法國強烈希望獲勝 政府高層親自來中國公關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 據《北京晚報》報導,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25日下午應邀在外交學院發表題為「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與工程技術」的主題演講時明確表態,京滬高速鐵路將不會採用磁懸浮技術方案。
  • 高鐵計次票上線:京滬高鐵二等座20次票價11240元,值得買嗎?
    今天,中國鐵路12306APP正式開賣「計次·定期票」。目前只支持京滬高鐵、成渝高鐵,其中京滬高鐵有計次票(20次/90天),成渝高鐵有計次票(20次/90天)和定期票(60次/30天)。上海的小夥伴可能比較關心京滬高鐵計次票,那麼這個票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