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2021-01-09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加利福尼亞州位於美國西海岸,面積41萬平方千米,人口3769萬(全美第一),人口密度86人/km2,是美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州,2000年,94%的加州人口居住在城市或城鎮。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亞州有發達的航空運輸系統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統。其經濟的主體是農業,其他重要的產業還有航空及矽谷的高科技產業。

材料三 美國「調查報導中心」在報告中說,加利福尼亞州2014年出現了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地面下沉,2015年情況繼續惡化。

(1)指出2014年加州地面沉降最嚴重的季節並分析其原因。

(2)分析加州主體經濟雖然為農業,但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3)分析加州人口多、密度大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夏季;加州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降水少,氣溫高,蒸發大;農業發達,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大;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鬥區,導致地面下沉。

(2)加州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生產率高;農業生產所需勞動力少。

(3)加州氣候溫暖,陽光充足,環境優美;對內、外交通便利;工農業發達,就業機會多;科技水平高,各產業發展活力強,吸引力強。

典型例題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2003年,全國有40多個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現象最為明顯,每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材料二 200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於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趨勢。

(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為原因。(4分)

(2)試用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分)

(3)從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應該屬於那一種人為自然災害?請簡要列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說明你的判斷理由。(4分)

(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給沿海帶來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4分)

參考答案:

(1)沿海大城市因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對水資源需求量大,且地表水汙染嚴重,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鬥區,使地面沉降;且沿海大城市建築物過於高大密集,也使地面沉降。(4分)

(2)由於溫室效應影響,極冰融化,海水又受熱膨脹,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過量開採地下水,建築物過於高大密集又導致地面沉降,使海平面相對上升。(2分)

(3)環境汙染誘發的自然災害 因果鏈:地表水汙染——水危機加重——地下水超採——水位下降——地面沉降。(4分)

(4)主要危害有:減弱港口功能,使城市排水設施功能下降;沿海風暴潮破壞程度增加,加大對沿海城市的洪澇威脅,加劇海岸侵蝕,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質變壞;建築物因沉降而發生塌陷(答出任兩點即得全分)措施:限制對地下水的過量開採;雨季對漏鬥區進行人工回灌;對危險建築物進行加固處理;加固海堤,改善排水設施(答出任兩點即得全分)(4分)

典型例題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在華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區域已達6萬多平方公裡,佔華北平原面積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滄州等地沉降最嚴重。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大約沉降了2.4米。

材料二:天津市地面下沉,地下水開採量,地下水位及塘沽海平面變化關係圖(下圖)

材料三:北京和倫敦各月降水量表表

(1)根據材料二可知:天津市1950~1995地下水位的變化趨勢是______,導致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4分)

(2)北京地面沉降比倫敦嚴重,根據材料三分析原因。(2分)

(3)例舉地面下沉的危害以及緩解華北平原地面下沉的措施有哪些?。(4分)

參考答案:

(1)1950年到1980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80年到85年下降速度變緩,85年之後呈上升趨勢。(2分) 地下水開採(2分)

(2)北京降水的季節變化大,降水少的月份需開採地下水進行工農業生產,開採的地下水多;而倫敦降水均勻,水源補給穩定,需開採的地下水少。(2分)

(3)危害:房屋倒塌,地下管道損壞,道路橋梁破壞,海水入侵(答對2點得2分)

措施:南水北調減少地下水開採量,雨季雨水回補,節約用水提高利用率(答對2點得2分)

典型例題四:地面沉降已經是城市不能承受之痛,下圖是北京市地面沉降的有關數據,據此完成有關問題。

(1)地面沉降會給北京市帶來哪些危害?

(2)列舉防治地面沉降的相關措施。

參考答案:

(1)主要危害:破壞市政設施,例如對地下管網、軌道交通等都會有破壞;破壞地面建築物,導致房屋出現裂隙;出現地面裂縫,危及工程建設以及人身安全。

(2)措施:加強地面沉降監測與管理;節約用水,合理開採地下水;在沉降中心區進行人工雨水回灌;植樹種草,提高涵養水源的能力。(任答兩點)

典型例題五:結合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 2012年2月20日,我國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獲得國務院批覆。在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地面沉降被定義為「緩變性地質災害」,目前全國遭受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華北地區尤為嚴重,累計損失高達三千多億元。

材料二 下圖為華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線分布圖(單位:mm)。

(1)指出圖示地區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點,並簡析其主要成因。(10分)

(2)針對該地區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強宣傳和監測處,你還能為該地區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議?(10分)

參考答案:

(1)特點:沉降幅度由東北向西南減小;沉降幅度由城區向四周減小(距主城區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較小)。成因:城區用水量大,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地面發生沉降。

(2)引河水對城區地下水開採層位進行人工回灌;合理開發地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開採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約用水;公眾參與。(答出兩點即可)

典型例題六:(10分)閱讀有關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積內所發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現象。地面沉降作為自然災害,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膨脹,地面沉降現象越來越頻繁,沉降面積也越來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現象尤為嚴重。

材料二 漫畫(下圖)。

(1)試分析造成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為原因。(4分)

(2)請列舉防治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6分)

參考答案:

(1)過度開採地下水;(2分)城市建築、市政工程建設不當。(2分)

(2)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2分)節約用水,合理開採地下水;(2分)適當回灌,補充地下水;(2分);加強管理,合理規劃城市建設。(2分)(任答3點給6分)

典型例題七:(10分)讀「華北某城市平原區地面沉降分布(數值單位:cm)」圖。回答問題。

簡要說明該城市平原區局部地面沉降大的主要原因,並提出為防止地面沉降應採取的措施。

參考答案:

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2分)。跨流域調水;節約用水;適當提高水價;雨季回灌;發展節水農業;限制高耗水]二業的發展。(8分)

典型例題八:(10分)讀華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線分布圖(單位:mm),回答問題。

(1)指出圖示地區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點,並簡析其主要成因。(6分)

(2)針對該地區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強宣傳和監測外,你還能為該地區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議。(4分)

參考答案:

(1)特點:沉降幅度由東北向西南減小;沉降幅度由城區向四周減小(距主城區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較小)。(4分)成因:城區用水量大,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地面發生沉降。(2分)

(2)合理開發地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開採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約用水;引河水對城區地下水開採層進行人工回灌;公眾參與。(答出2點即可,4分)

典型例題九:如圖示意1986~2002年我國長江三角洲某地區地面沉降的發展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1986~2002年該地區地面沉降的空間變化特點,並分析其人為原因。(9分)

(2)簡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6分)

參考答案:

(l)沉降面積不斷擴大,深度不斷加深。該地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生活需水量加大,過度開採地下水。

(2)合理開採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典型例題十:下圖示意的是我國某沿海大城市1921年至2011年地面沉降變化。

(1)簡要說明導致該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6分)

(2)列舉該城市地面沉降所產生的主要問題。(4分)

參考答案:

(1)土層土質鬆軟,市政設施與建築規模加大,過量開採地下水等(6分)

(2)造成潮災與洪澇加重,建築物地基下沉,道路與房屋開裂,地下管道破損等一系列問題(4分)

典型例題十一:(1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2月20日央視《新聞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據悉我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谷地。而在武漢白沙洲高架橋修建過程中,地面沉降次數竟然高達70餘次。

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的人類活動。

(2)請為防治地面沉降提出至少兩個可行性的措施。

參考答案:

(1)過度開採地下水;大規模開採地下礦藏;建設高樓和重大的工程建築;修建地下工程。

(2)加強地面沉降監測;控制地下水的開採量,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層;加強管理和立法。

典型例題十二:(1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3月26日17時20分許,深圳福田區商報東路景洲大廈小區過道發生地陷,路面出現直徑5米的大坑,約四層樓深。一名保安掉入坑中,經搶救無效死亡。在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地面沉降被定義為「緩變性地質災害」,目前全國遭受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華北地區尤為嚴重,累計損失高達三千多億元。

材料二 下圖為華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線分布圖(單位:mm)。

(1)指出圖示地區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點,並簡析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4分)

(2)針對該地區的地面沉降,請你為防治這一災害提出建議。(6分)

參考答案:

(1)(共4分) 特點:沉降幅度分布不均勻,由東北向西南減小;沉降幅度由城區向四周減小(距主城區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較小)。成因:城區用水量大,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地面發生沉降。

(2) (共6分)加強宣傳和監測;引河水對城區地下水開採部位進行人工回灌;合理開發地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開採量;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地面沉降防治。(答出3點即可

典型例題十三:下圖為我國蘇州、無錫、常州地區地面沉降的時空變化規律圖。

描述蘇州、無錫、常州地區地面沉降的空間變化特點,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特點:地面沉降範圍擴大,向東擴大較明顯,以城區表現最為嚴重。原因:城市向東部沿海擴展,人口和工業高度集中,過度使用地下水資源;向東擴展較明顯,城市化快速發展,溼地面積大幅萎縮;地表不斷硬化,阻礙地表徑流下滲。

典型例題十四: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鬥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長江三角洲等地區最為嚴重。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嚴重的原因。

(2)面對我國嚴重的地面沉降,你能提出哪些防治建議?

參考答案:

(1)工農業發達,城市人口密集,過量開採地下水;三角洲為疏鬆沉積物沉積而成,高樓大廈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2)加強地面沉降調查和地面沉降監測;引河水對城區地下水進行人工回灌;合理開發地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開採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約用水;公眾參與;跨流域調水等。

典型例題十五:(10分)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上海市實施嚴格的地下水管理制度,地下水開發利用已由常規供水轉為戰略儲備水源。目前上海市地下水開採量已大幅減小,回灌量已連續兩年大於開採量。

(1)地面沉降是上海市最主要的地質災害,請分析加強對地面沉降的監測和防治對上海市的重大意義。(4分)

(2)除加強監測和立法外,還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上海市的地下水開採量、防治大規模的地面沉降?(6分)

參考答案:

(1)地面沉降對城市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地面建築、地下管線、防汛設施的潛在威脅上。(2分)對於建築密集、人口集聚、市政設施密布的上海市而言,加強對地面沉降的監測和防治有著重要意義。(2分)

(2)發掘新的替代水源,以地表水代替地下水資源;雨季人工回灌,增加對地下水的補給;推廣節水技術,增強防災意識;增加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提高地下水水位。

(6分,3點即可)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雲、雷電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4分)(3)上遊植樹造林,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分);A點上移、右移(4)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乾熱河谷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1)高考地理小專題——中國城市群(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壩、海堤、海塘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泉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遷都
  • 高考地理小專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
    高考地理小專題——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高考地理小專題——土壤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補給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襲奪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熱島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參考答案:(1)流量大且季節變化小。成因是流域內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拉多加湖對河流水量調節作用明顯。流速緩。成因是地處平原,落差小,水流速度緩慢。含沙量小。成因是流域內植被覆蓋率高,上遊湖泊阻滯大量泥沙。(2)拉多加湖地處副極地低氣壓帶(極鋒),多暴風雨;水深湖闊,與湖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湖面風大浪高;南岸水淺,多沙嘴、淺灘和暗礁,通航條件差。
  • 2020高考地理地球小專題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複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高中地理的複習一直是文綜裡面最沒有章法可循的一科,尤其是系統性的總結很少,今天就精心總結了高中複習所需要的專題知識並分成專題,同學們可以對照著知識點來回憶所學內容,如果有忘記的,就標記下來著重複習,希望同學們能夠複習順利,爭取在地理科目不失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溯源侵蝕
    《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自然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100例(人文地理)》電子書籍+100Word文檔獲取方法高考地理小專題系列(自然地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