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意念控制在當下已經不再是一項神秘的技術,更不是一項科幻的技術,而是一項正在走入大眾生活的技術。
這些技術早在2年前就被大眾所關注,當時在《加油!向未來》節目中,一位名叫林安露的22歲女孩,端坐在鋼琴前。從她按下第一個琴鍵開始,在場的所有人都繃緊身子、屏住呼吸,生怕發出一絲聲響。
林安露邊上坐著的是鋼琴家郎朗,像這樣的四手聯彈他已經表演過無數次,但這次最為特殊。因為林安露就是藉助於著意念控制技術來控制自己的智能義肢,並和心目中的鋼琴「男神」朗朗同臺演奏。
為林安露圓夢的是一家名叫BrainCo、從事腦機連接研究的公司,該公司創立于波士頓,也是目前比較知名的腦機技術研究公司。意念控制其實就是腦機接口的一項技術,藉助於晶片與人工智慧技術來解讀大腦意念,從而實現對依附於身上的智能設備進行控制。
而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報告稱,有史以來最先進的仿生假肢之一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與成功。該系統被整合到病人的神經中,讓他們只需想一想就能控制假肢,就像使用自然肢體一樣。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能將觸覺反饋到大腦中。現在,已經有三名患者和這個系統在一起生活了幾年。
簡單來講,就是基於腦機接口的意念控制技術又獲得了更進一步的優化,讀取大腦意識與控制假肢的融合度又獲得了更大的優化,讓假肢使用者更無感化。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由查爾默斯理工大學、Sahlgrenska大學醫院、哥德堡大學、Integrum AB、維也納醫科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共同進行。
與傳統的套筒假體基本上只是在肢體殘端開槽不同,新系統是一種神經-肌肉-骨骼假體。這意味著它可以直接與肢體殘端的神經和肌肉對接,因此用戶可以用自己的大腦來控制它,從而在使用過程中達到逼真的效果。
研究人員稱,這種感覺非常逼真,以至於參與者甚至不需要再像使用現有的一些假肢設備一樣,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與適應期才能掌握使用。由於其與自身肌肉、神經的連結技術,假肢通過手術固定在患者肢體的剩餘部分,固定在骨頭上以保持穩定。在肌肉和神經中植入電極,使用者可以打開和關閉手部,感受到感覺反饋。
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如何感受「觸摸」的真實感,當然離不開傳感器的接入。在假肢的大拇指中內置了力傳感器,可以測量接觸和壓力。然後這些信息會被傳送到大腦,讓用戶感受到他們在接觸某物時的感覺,知道它的特性,並確定他們按在上面的力度。也就是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獲取所有這些假肢使用過程中的關鍵信息,讓假肢的手感與真實觸摸東西時一樣。
研究人員說,現在有3名瑞典患者已經和這個裝置一起生活了3到7年。這種新的傳感系統可以連接到各種不同的假體設備上,而且到目前為止,它被證明是安全、穩定、有用的。隨著目前研究的成功,該團隊希望將該系統的用途擴大到其他地區和其它類型的假肢上。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不斷突破,意念控制與大腦讀寫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平常。對於殘疾人群體而言,意念控制技術的假肢出現,將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未來或許再無「殘疾人」,這也將意味著人類將在不同程度上步入人機混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