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也過618】從一數到十,你就搞懂了量子速讀法!

2020-11-22 騰訊網

量子速讀如火如荼,但其實你不用大價錢報班,跟著鸚鵡螺從一數到十,速讀大法我可以,你也可以!

01

一隻史上最有名的貓

(極簡量子力學圖2-3)

箱子裡放著一隻貓、一瓶毒藥和一個由放射性物質控制的裝置。如果放射性物質衰變,裝置便會啟動,打翻毒藥,讓貓死去;如果放射性物質不衰變,裝置不啟動,毒藥瓶完好,貓活著。

這就是虐貓狂人(劃掉)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概念。他提出,根據量子力學的一般解釋,在我們打開箱子觀察之前,貓既不能算活著,也不能算死去,而是處於一種「半死半活」、「既死又活」的疊加態。

儘管薛丁格提出這個概念是為了質疑量子力學的意義(貓怎麼能既死又活呢?一定是量子力學出了問題),但幾十年間,這隻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成為量子力學的標誌,還被賦予了更廣泛的含義,比如:

女神/男神對你的態度就像薛丁格的貓,表白了你就知道貓死沒死了。

了解更多>>>>《極簡量子力學》第2章

遨遊量子世界的奇幻之旅,走近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百年「糾纏」。

作者:張天蓉

上市日期:2019年7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2

波粒二象性

(圓柱體的二象,極簡量子力學圖2-1)

波粒二象性的意思是,量子物體同時既是粒子,又是波。愛因斯坦首先提出,人們一直認為是波的光也是由粒子組成的,而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則提出,像電子這種粒子或許也是波。德布羅意是法國外交和政治世家布羅意公爵家族的公子哥兒,卻對物理學情有獨鍾。他在博士論文裡提出粒子也是波的新觀點,他的導師難以接受,寫信給愛因斯坦徵求意見,愛因斯坦對德布羅意的論文大為讚賞,說「他掀起了偉大面紗的一角」。

後來,德布羅意的猜想被實驗證實,他也於1929年獲得諾貝爾獎。他是第一位以博士論文的工作就獲得諾獎的物理學家,可謂是「出道即巔峰」了。(傳言他的博士論文只有一頁紙,這是錯誤的,他的博士論文有一百多頁,是正經的博士論文。)

了解更多>>>>《量子世界的發現之旅》第3章

零基礎讀懂量子力學

作者:[美]麥可·S.沃克

譯者:李婕

上市日期:2019年1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3

叫三聲夸克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BY-SA 2.5)

人類對物質本質的探尋,從古希臘時代就開始了。古希臘原子論者認為,物質不可能無限制地被分割下去,一定存在一個不可再分的基本單元,他們把它叫作「原子」。然而,20世紀物理學家發現,原子由原子核和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組成,而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那質子和中子還可以再分嗎?

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和茨威格為了解釋加速器實驗中產生的種類繁多的粒子,提出質子和中子各由3個更基本的組成部分組成。

蓋爾曼極為淵博,通曉多種語言的詞源、發音及不同語言間的相互關係,他給這個更基本的組成部分起名叫「夸克」,這個既響亮又怪異的名字來自詹姆斯·喬伊斯的長詩《芬尼根的守靈夜》中的一句話:「向麥克老大三呼夸克!」

了解更多>>>>《量子空間》第4章

追尋現代理論物理的聖杯,探索萬物理論的另一種可能

作者:[英] 吉姆·巴戈特

譯者:齊師傍

上市日期:2019年10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4

4種基本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BY-SA 3.0)

物理學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可以歸為最基本的4種。

那我們物理課上學到的力屬於哪幾種呢?如果你是中學生,只有兩種——引力和電磁力(物體受到的推力、拉力、摩擦力,歸根結底都屬於電磁力)。如果你是物理系的大學生,就有機會學到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力——強力和弱力,它們都與原子核有關。強力是把原子核裡的質子和中子束縛起來的力,弱力是讓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力(毒死薛丁格的貓的元兇)。

4種基本相互作用看起來簡單,但物理學家花了大半個20世紀的時間,才把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納入了量子力學的框架下,而引力還遙遙無期。

了解更多>>>>《量子迷宮》第5章

重返美國物理黃金時代,見證費曼與惠勒的珍貴友誼

作者:[美] 保羅·哈爾彭

譯者:齊師傍

上市日期:2020年6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5

第5屆索爾維會議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所有學物理的人都要認真拜一拜這張照片,這可謂是20世紀初量子力學黃金時代的「全明星」合影。27名科學家參加了1927年的這場會議,其中17位獲得了諾貝爾獎。老一輩的有洛倫茲、普朗克、居裡夫人、愛因斯坦、玻爾等,年輕一輩的有薛丁格、海森堡、泡利、玻恩、狄拉克等,大多數人的名字都進入了中學、大學的物理課本。

在這場會議上,愛因斯坦與玻爾也開啟了關於量子力學與客觀實在的偉大論戰,雖然玻爾佔了上風,但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意義的持續思考在多年後啟迪了量子糾纏方面的研究。

了解更多>>>>《極簡量子力學》第4章

遨遊量子世界的奇幻之旅,走近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百年「糾纏」。

作者:張天蓉

上市日期:2019年7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6

夸克和輕子各有6種

圖片來源:《量子世界的發現之旅》

可以說,這張圖總結了20世紀物理學的絕大部分內容。對物理學家來說,要解釋整個世界,就是要解釋組成世界的所有物質粒子,和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力。所有已知的基本物質粒子都在表中的前三列,第四列則是傳遞基本相互作用的粒子。第五列的唯一一個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它給所有粒子賦予了質量。

了解更多>>>>《量子世界的發現之旅》第12章

零基礎讀懂量子力學

作者:[美]麥可·S.沃克

譯者:李婕

上市日期:2019年1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7

7萬億電子伏特

(圖片來源:CERN)

說到希格斯玻色子,也許你就會想到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為了研究尺度越來越小的微觀粒子的構成,物理學家只能把粒子撞碎,看看會發生什麼。要觀察的粒子越小,撞碎粒子需要的能量就越大,這就是為什麼當今的物理學家需要建造大型高能對撞機。位於歐洲日內瓦的LHC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也是當今全球合作大科學的典範。

2010年3月,LHC把兩束相對運動的質子加速到很高的速度,產生了第一次質子與質子的碰撞,其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7 TeV),這是有史以來地球上產生的最高能量的粒子碰撞,但要探測到希格斯玻色子,這只是最低的門檻而已。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它進行了一次又一次7 TeV到8 TeV的碰撞實驗,並且在2012年7月4日宣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為上面這張表格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了解更多>>>>《量子世界的發現之旅》第12章

零基礎讀懂量子力學

作者:[美]麥可·S.沃克

譯者:李婕

上市日期:2019年1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8

八正法

(圖片來源:Melirius/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這個來自佛教教義的術語,也是上面提到的語言大師蓋爾曼發明的。為了理解紛繁複雜的基本粒子,蓋爾曼構造出了一個被稱為SU(3)的對稱群,其最明顯的「表示」包含8個元素。通過這種方式,他能夠對幾乎所有已知的強相互作用粒子進行分類。

這一分類方案的成功令蓋爾曼大喜過望,),他將這一方案稱為「八正法」,源於佛陀給出的達到涅槃的8種方法:「僧侶們啊,這是引導我們停止痛苦的神聖真理;這是高尚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了解更多>>>>《理察·費曼傳》第17章

誰不喜歡費曼呢!

作者:[美]勞倫斯·克勞斯

譯者:張彧彧, 陳亞坤, 孔垂鵬

上市日期:2019年8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09

1納米=10^-9米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納米技術」中的「納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它就是一個單位,正如1釐米等於1/100米一樣,1納米等於1米的10^9分之一,也就是十億分之一。原子的直徑大約是0.1納米,保存生物遺傳信息的DNA雙螺旋直徑大約為2納米。

在納米尺度上,量子世界的奇妙規則與半導體、生命系統相融交匯,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前沿學科。

了解更多>>>>《魔鬼物理學2》第21章

科幻小說中的量子力學

作者:詹姆斯 卡卡裡奧斯

譯者:孔垂鵬 張彧彧

上市日期:2018年3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鸚鵡螺

10

弦論的時空是10維的

(圖片來源:《量子空間》)

統一是物理學家追求的最終目標。物理學家花了大半個20世紀,終於先後用量子力學描述了4種相互作用中的電磁力、弱力和強力,但至今沒有人能夠把引力也納入量子力學的框架。這也容易理解:引力描述的是宇宙中最大尺度的物體——恆星、星系之間的作用,而量子力學的效應大多發生在最小的尺度上。在分子、原子乃至更小的尺度,引力弱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20世紀70年代,一些理論物理學家發現,如果假設時空有10個維度(9個空間維度,1個時間維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在的時空只有3個空間維度和1個時間維度),就能把引力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弦論在數學上的美震人心魄,雖然它至今無法被實驗證實(已有的對撞機達不到實驗所需的能量),但近年來,它意外地在很多更接近實際的領域得到了應用。

了解更多>>>>《量子空間》第8章

追尋現代理論物理的聖杯,探索萬物理論的另一種可能

作者:[英] 吉姆·巴戈特

譯者:齊師傍

上市日期:2019年10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鸚鵡螺

十條量子速讀看完了,你掌握量子力學這門艱深的學問了嗎?如果還沒有,那麼鸚鵡螺的書籍,我們建議你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鏡像思維:量子波動速讀法
    QSR(Quantum Speed Reading)量子波動速讀法什麼是量子波動速讀法
  • 起底量子速讀:2019最沙雕的騙局,沒有之一
    新聞發端於北京某教育機構的比賽視頻,裡面展現了一種「顛覆」我們想像的現場畫面:穿著整齊參賽衣服的學生,在工作人員的注視下,高速翻動著書本。 本來也許是可信度不高的教學方法,但是有不少網友表示,在幼時也參加過類似的培訓課程,而現在以「運用HSP高感知力量進行量子波動速讀」的全新名銜,再次成為家長圈內的新潮流。
  • 這個「量子波動速讀」培訓班「火了」!
    近日,微博上流傳出多個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圍坐在一個大房間裡不停埋頭翻書:「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家長就在後邊守著,雖然大概也是搞不懂孩子們在幹什麼,但顯然,房間裡拉著的橫幅「給孩子補習功課,不如補習方法」已經俘虜了他們的心。「學習、訓練、參賽...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1~5分鐘真能看完10萬字?「量子波動速讀」被...
    「量子波動速讀」真的靠譜嗎? 根據他們的理論,「量子波動速讀」的原理是:用心去感受!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n Speed Reading,簡稱QSR,在波動速讀過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甚至不用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的內容,並複述出來。
  • 使用「量子波動速讀法」讀完本篇推送,僅需0.1689秒!
    : 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並非普通的速讀法,是一種非文字性的快速閱讀法。量子波動速讀是人類發現的最驚人的吸收能力和吸收信息的方式。訓練出這種能力,我們的大腦將可以以超過目前閱讀速讀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方式來吸收或者感知信息。 雖然的確有科學家提出「人類意識的本質可能是量子行為」,但直到今天這還只是一個猜想。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一分鐘速讀全本的方法在這裡!
    廣告在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著作,這可能嗎?最近網上熱議的「量子波動速讀法」,便宣稱有此神功。
  • 一目十行的「量子波動速讀」風靡,這屆家長的智商哪去了?
    每個父母都想培養出一個天才少年,但教育沒有大力丸,不會一招就有奇效,而類似「量子波動速讀」這樣稀奇古怪的培訓班就是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而演變出的換湯不換藥的套路。
  • 量子速讀入門:如何3秒看完這篇文章
    到這裡,還是「量子波動速讀」的入門技能。再進階一點的同學,就要開始秀操作了。譬如戴上眼罩「讀書」。這就涉及到量子層面的奧義了,非常人能夠理解。「這是物理學的量子糾纏、光的波粒二象性原理。因為這個太專業,我們一般不跟家長說的。」
  • 今日話題 | 量子速讀是智商稅和偽科學,但它可以再贏一千次
    這種「量子波動速讀」最近火了,它號稱不需要人眼觀看,利用HSP高感知就可以讓人在1-5分鐘內讀完一本10萬字的書籍。 老江湖們當然又得手了,現在這種培訓收費動輒數萬元,有培訓機構8月份還在北京舉行了速讀大賽,網上視頻反映的就是這個。為什麼偽科學不再圍獵老年人,轉而有勇氣進攻離科學最近的教育市場?
  • 量子波動速讀真能做到一目百行嗎
    監管部門應要求培訓機構向監管部門備案教育培訓項目、內容、對象,由此掌握培訓情況  科幻圈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意思是一遇到解釋不清的問題,就習慣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沒想到,這樣一句玩笑話竟被「有心人」運用到兒童培訓班中。  最近,一段量子波動速讀的視頻流傳甚廣。
  • 我潛入價值1w4的量子波動速讀班,發現復刻一個教育騙局太簡單
    不是這屆家長不行,而是當你有需求又不甚了解某方面時,就很容易被套路。 01. 從聽說到嘲笑 這幾天水微博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則「量子波動速讀大賽」的消息。大概是運用量子波動的力量,讓孩子在短短幾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的書籍!
  • 多城教育機構培訓「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讀10萬字?這屆家長又交...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是科幻圈中流傳的一句話,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釋不清的科學問題,就喜歡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最近,這種科學家都沒完全搞明白的問題,卻出現在了多城的兒童培訓班中……「量子波動速讀」
  • 突然爆紅的「量子波動速讀」到底是什麼神仙技能!網友:看傻了
    據說,這種看書法叫做   「量子波動速讀」   量子聽說過;   波動也能理解;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在波動速讀過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類似於洗撲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內容,並複述出來!
  • 除了量子波動速讀,還有什麼量子詐騙方法?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量子波動速讀」視頻在微博上流傳出來,視頻中有很多6-10歲的兒童閉眼快速翻著手上的書,據說「可以10分鐘閱讀10萬字」,而且培訓班還收費不菲,一學期三到五萬元。這種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詐騙方法竟然還是有很多家長相信了,實在不知道怎麼說好,其實只要上過初中物理,就不難拆穿這個騙局的。從這個名字上來看,其實八成也是騙局,因為近年來的騙子特別喜歡用「量子」、「原子」這種新潮的科學名詞。有了這種新潮的科學名詞「裝身」,仿佛就「高大上」了很多。
  • 量子波動速讀是低階騙術,高階的長什麼樣?
    01騙子和量子這兩天「量子波動速讀」的各種新聞又火了一波。現場畫風是這樣的。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聽上去是不是高大上,有沒有自己變成黑客帝國NEO的感覺。
  • 花49800元能讓孩子「過目不忘」 青島現「量子速讀」引爭議
    「青島也有培訓機構在搞量子速讀。」市民段先生向半島記者反映,自己在給孩子報興趣班時,偶然發現了這家培訓機構,聯想到網上熱傳的視頻,感到很「神奇」。  10月19日,根據市民提供的信息,半島記者找到了這家位於同安路上的培訓機構,其入口外掛有「華幼管理」「播睿恩最強大腦」等招牌字樣,現場有不少家長正在諮詢。
  • 一目十行,還能蒙眼讀書,量子速讀法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審核-小文前段時間微博熱搜榜上衝上了一條名為「量子速讀法」的熱搜,該熱搜呈現了許多視頻供網友觀看,點開視頻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正在使用所謂的量子速讀法,就是快速地翻動書本,同時配合著頭部的快速晃動,整個畫面讓人忍俊不禁。
  • 深圳市教育局發文:禁止中小學生參加「量子波動速讀」培訓
    閉著眼睛快速翻書5分鐘就能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你信嗎?不久前,一段孩子們用「量子波動速讀」法快速翻書的視頻引發熱議培訓人員的說法是,激活大腦松果體,蒙著眼睛就能感知到物體或文字。海報稱,課程特點是運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腦呈現動態的影像。「量子波動速讀」到底是什麼來路?量子波動速讀(簡稱QSR)官方網站顯示,該方法起源於日本,由飛谷由美子(Yumiko Tobitani)女士發明。官網還稱,學會QSR好處多多,不僅能改善健康、提高記憶力和專注力,還能實現願望甚至改變人生。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波動速讀純忽悠,小心別交智商稅
    最近,國內「量子波動速讀」的教育輔導界騙局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一方面,搞出「量子波動速讀」的教育輔導機構首先捉住了量子力學在全社會的話題度,然後鑽了許多人其實對量子力學的科學研究以及理論並沒有深入了解的空檔,大肆進行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
  • 量子波動速讀:被起底多次依舊市場火熱
    近日,一種針對3至16歲的孩子的「量子波動速讀」培訓課程,引發了網絡熱議。「量子波動速讀」全程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由日本人飛谷由美子發明。網絡上查詢不到她的學歷及論文,但其所著《波動速讀法》卻是多數全腦教育機構的理論依據。這些機構稱,波動速讀不需要用人眼,高速翻閱書本,可在5分鐘內讀完10萬字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