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下滑創新高,國內現狀混亂不堪,邊境駐軍成「寄生蟲」

2021-01-18 騰訊網

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印度在2020年,經濟下滑速度創下十年新高。忽視新冠肺炎檢測和治療,印度政府撥發1600億盧比,只為平息農民暴動。口袋空空,部署在中印邊界的印軍,如今是什麼意義?內部混亂,「歌舞昇平」的印度還能堅持多久?

越發展越失敗,用這句話形容印度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可以說很是恰當了。在2020年,由於疫情等原因,印度在經貿上出現了不斷下滑的趨勢。此外,由於印度政府頒布了《基本商品法》,大量農民出現了不滿,開始了暴亂。再加上印度政府自己挑釁,主動在中印邊境部署了約40餘萬人的兵力,印度的國家建設預算,已經出現嚴重不足。所以,有人就問了,現如今在高原上的印軍,是個什麼情況?在此,我只能說,「寄生蟲」來形容40萬印軍,實至名歸。

所謂的寄生蟲,定義是「好吃懶做、不去勞動,光靠著別人的努力」的人。如果說,印軍在邊界能夠有傲人成就,能夠給國民帶來安全感和榮譽感,那他們也不算寄生蟲,畢竟,心理安慰,也是一種價值的表現。然而事實上卻是,印軍的表現,反給印度國民帶來了一種屈辱感。一敗再敗、一塌糊塗,有激進的印網友就在網上,寫下了自己心中對印軍的不滿。當然了,這絲毫不影響印軍繼續駐守高原的決心,也絲毫不耽誤,他們向印度脆弱的經濟體系,索要更多的物資補給。

此前曾有報導,駐紮在邊界的印軍,要求換防到平原地區調整,雖然後續消息沒有再流出,但我們可以看到,印軍的士氣已經被大量消耗,這也說明,這場對峙,解放軍已經獲得了絕對優勢。此外,我們再結合印度的建國背景及他們如今的混亂內況,誰勝誰負,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印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因為它的獨立不是建立在「血與火」的基礎上,而是基於「非暴力不合作」,也就是任由對方掠奪和屠殺,直到對方迫於國際社會壓力而不得不退出。初期,這種方式確實給印度帶來了一些甜頭,可後續,代價也隨之而來,印度的社會結構被改變了,地區爭執和部落文化變得十分對立了。此外,印度的政治結構沿襲自英國,這並不適合他們的國情,這也導致了,印度政府做得決定,首先都是照顧到私人和部分高層的需要,其次才能輪到精英階層,最後的最後,才是基層平民。外界形容印度常常會說,「13億印度人只有1億才算人」,所指的就是這一點。也是基於結構問題,如果印度政府選擇在高原放棄駐軍、主動撤兵,那相應的代價就是,國內輿論失控,多個有「獨立」傾向的邦級地區會以此為藉口,想要「分家」。

以現有的眼光來看,現如今的印度更像是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雖然表面上有一個中央集權政府的存在,但是底下的「諸侯」可都是蠢蠢欲動。如果印度政府無法在軍事上表現的「極為強大」的話,那麼邦級政府就有可能另起爐灶。畢竟,印度的這些部落和種族,只是有求於聯邦政府的經濟扶持,在執政上,他們可不聽別人的指揮。

當然,也會有人好奇,印度政府維持這種現狀還能多久?對此,這還要看莫迪政府在後續的行動上,是否有新花樣。眼下,為了降低疫情對印度民眾帶來的恐懼,莫迪政府放棄了全民檢測的做法,只是在少數地區針對少數人進行了檢測。在宣傳上,他們進一步誇大「抽象事物」的現實意義,比如,牛糞防疫,牛尿飲料和牛糞製造高科技。他們還引述一些歐美國家關於「印度2035年GDP總量超過美國」的小道說法,以此提升印度民眾對他們的信心。軍事擴張、經濟造假、疫情瞞報,這樣的印度自然表現出了「國富民強,歌舞昇平」的假象。只不過內裡多虛,想必,沒有人比印度政府,更清楚了。

相關焦點

  • 印度局勢內憂外患,邊境衝突尚未解決,國內6個邦開始鬧起了獨立
    據美媒「外交政策」報導稱,近段時間,印度局勢可謂是內憂外患,先是莫迪呼籲開放經濟,指出人們需要和疫情共存,引得一眾專家高呼,印度或將出現疫情大爆發。隨後,印度又開始搞事情,同時與周邊多個國家叫板,遭到了他國的敲打。為了扭轉局勢,印度不惜下血本,向美國、俄羅斯等國拋出軍火大單。
  • 印度邊境士兵到達極限?軍官承受不住巨大壓力,拔槍爆頭直接身亡
    雖然印度軍方已經加大了在邊境地區的部署,但是印度媒體注意到,在邊境地區,由於嚴寒和心理壓力造成的自殺或意外死亡人數越來越多。分析家指出,印控克什米爾的印度駐軍到達極限,經常發生的自殺事件,這種非戰鬥性減員會極大削弱前線印軍士氣。
  • 印度將重演蘇聯解體?邊境衝突加國內危機,印政客:並非妄言_騰訊網
    近期印度內部面臨著嚴峻的危機,為了抗議莫迪新頒布的農業法令,印度數十萬農民湧向新德裡,並揚言要舉行「2.5億人大罷工」,這使得本來就萎靡不振的印度經濟雪上加霜,而印度自認為的友好盟友如美國、加拿大等國政要則紛紛發聲支持印度農民
  • 印度爆發大規模混亂,大量農民湧入新德裡街頭遊行
    近期印度一直在不斷的在中印兩國的喜馬拉雅山脈邊境線上增派兵力,今日有報導稱,印度再次向中印邊界的達克東部班公湖地區派遣了印度軍隊的精銳部隊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印度不斷地在邊境線上和中國軍隊對峙,士兵源源不斷的上高原。
  • 我軍在邊境部署轟炸機後,印度國防部便匆忙給國內降溫
    據外媒報導稱,這種可以攜帶空對地巡航飛彈的轟炸機,在中國西部邊境地區的部署,可以將印度沿著實際控制線部署的軍隊,全部納入其打擊的範圍之內。  很顯然,面對印方無休止的軍事挑釁,中方也不再隱忍,直接部署轟炸機進行反制,這回卻輪到印度緊張了。據《環球時報》最新報導稱,印度國防部日前悄悄地從其官網上,撤下一份宣稱中國軍隊曾在今年5月份「入侵」印度邊境的報告。
  • 邊境問題攤牌?港媒: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
    ,領導人不斷撂下狠話,莫迪更是在邊境問題上攤牌,但港媒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就會做什麼。局勢並不是由印度來控制。在邊境地區耗得越久,對印度越不利。這一點已經直接體現在邊境部隊的後勤保障之上。印度和中國的實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印度仍舊態度強硬中印兩國的軍長級別級別會談已經召開了8次,馬上還會進行第9次會談,但會不會有結果,仍舊是一個未知之數。目前來看,印度一方仍舊態度強硬。
  • 印度邊境再次遭重創,8名警察被武裝分子伏擊,身體被打成馬蜂窩
    圖為印度警方遭遇伏擊最近印度在邊境再次遭到重創,8名警察被武裝分子伏擊直接慘死邊境,身體被突擊步槍直接打成了馬蜂窩,死狀極其慘烈,引發了印軍的注意,和此前巴基斯坦等國發起的攻擊不同,據稱這次發起襲擊的武裝分子是從印度後方本土出手的,說明了這些武裝分子很可能已經滲透進入了印度境內,看來印度軍隊這次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 印度感染病例過億,軍隊損失慘重,莫迪還有什麼資本挑釁他國?
    印度之所以會淪落到今天的這種地步,其過程與美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在6、7月份疫情稍微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印度的經濟指數進一步下滑,莫迪政府隨即宣布重新開放,從而為新冠病毒在印度第二次爆發創造機會。 對此,美國廣播公司評論稱,印度新冠疫情之所以突然惡化,很大原因是急於重新開放重振經濟造成的後果。
  • 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這一切都是在印度國內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發生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已經突破420萬,超過巴西榮登世界第二。每日新增患者七、八萬,則是世界第一。國內經濟更是一團糟。8月31日,印度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印度實際經濟增長率(GDP)同比負增長23.9%。
  • 全球二號人口大國局勢堪憂,確診超俄羅斯成第三
    對於新冠疫情的出現,由於部分國家沒有及時針對疫情採取應對措施,錯失最佳控制疫情的時間,導致國內感染人數暴漲,為了不重蹈覆轍,印度政府在國內疫情出現初期就採取了行動,莫迪下令實行了嚴厲的封鎖措施,這番舉措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使該國的疫情一直趨於平緩。
  • 印度揚言決不會比中國先撤軍,撤不撤沒兩樣,都危險
    即便印度撤軍,對中國來說有什麼價值嗎?其實,對於這些,中國完全無所謂。(印度撤軍屬於必然,因為此前增兵太多太猛,現在後勤保障成了大問題)首先,印度自己騎虎難下,只能撤軍。中印邊境的全部問題,都是印度挑起的,是印度蠶食周邊國家領土的狂妄戰略作祟。但是今年對印度來說,也算是意外,印度沒有料到使用了幾十年的蠶食戰略、「偷竊」戰術會遭遇如此慘痛的失敗,幾十人的意外死傷讓印度亂了方寸。於是,在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裹挾下、印度政府「順坡下驢」大幅增兵中印邊境地區,其在中印衝突發生後的增兵規模,最保守估計也有5-10萬人。
  • 巴西棉出口創新高 新年種植面積下滑
    幾家國際棉商、大型進口企業表示,雖然去年10月份以來巴西棉基差因不斷上調導致性價比下滑、巴西國內新冠疫情肆虐使運輸受到影響,再疊加海運費飛漲等等利空因素使巴西棉對國內棉紡織企業、中間商的吸引力有所下滑,但據海關統計,10、11月份我國印度棉進口量實現對巴西棉「彎道超車」,僅次於美棉,而巴西棉佔比則從第二名跌至第三名。
  • 印度經濟增長結束五季連跌 廢鈔和稅改衝擊已成過去時?
    受益於表現強勁的製造業,印度經濟結束了此前連續五個季度增速下滑的勢頭。經濟轉好似乎表明,莫迪政府此前實施的廢鈔與稅改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正在消退。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當地時間周二(11月28日)發布的聲明,今年第三季度,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3%,為三個季度以來最快增速。受私有部門投資疲軟、去年年底開始的廢鈔運動,以及今年7月的消費稅改革影響,印度經濟增長過去五個季度一直在下滑。今年第二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速跌至5.7%,創下三年來最低水平。
  • 1962年挑釁中國,要求把西藏劃給他們,印度當年為何如此囂張
    近來中印邊境問題愈演愈烈,印度人嘴上說著要和平,但手底下卻小動作不斷,破壞雙方之前約定。好像是吃準了當下的中國為了穩定國內的發展,不敢與印度真的起軍事衝突似的。 但顯然他們是低估了中國人保家衛國的底線,不要說印度,就是其他當世強國,想要從中國版圖上撕下一塊肉,那也要準備好崩碎一嘴牙。
  • 印度野心徹底暴露,已有4常點頭同意?
    ,印度犧牲極大,所以欲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據外媒報導,印度一直都想加入常任理事國,趁此利用這次機會,印度徹底暴露野心。據環球網報導,除印度以外,德國、日本與巴西三個國家也積極尋求機會加入常任理事國。事實上,四國同意印度加入只是口頭支持,真要到表決時,四國就會忘記自己態度,絕不會將利益分割給印度。
  • 印軍九架無人機偵查邊境,入境就被擊落,印度氣急敗壞驅逐外交官
    印度最近頻繁挑釁周邊國家,想盡辦法製造邊境衝突,結果在沒有佔到任何便宜的情況下,印度並不打算就此收手,反而大規模的向邊境地區增加兵力,想在軍事上製造高壓態勢,隨後在邊境上開始了長期的軍事對峙,並不斷的派出無人機對邊境進行偵查活動。
  • 印軍還想在邊境打「地道戰」?挖地下通道藏兵,準備冬季「反攻」
    據悉,在印軍在班公湖南岸駐軍後撤後,印度軍方心裡是非常不甘心於就此放棄。印度軍方通過多次研究,決定修築龐大的"地下交通線"。用修築底下通道的方式將邊境部署的印軍部隊連接起來,甚至印度人覺得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在邊境發動偷襲。
  • 印度經濟或成「玻璃之國」,羅傑斯再發出狙擊印度經濟信號,有新進展
    也就是說,美元或將風險轉嫁"玻璃十國",儘管部分經濟體過去一度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指數增長,但由於高外債、低外儲的脆弱模式,隨時面臨美元資本抽離後,美元荒的現象。其中,印度經濟就非常明顯。無獨有偶,事情有了最新進展。印度國家統計局(NSO)周五發布的數據證實,印度經濟已連續兩個季度萎縮,陷入衰退。
  • 對話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疫情對國內經濟或形成二次衝擊
    PMI指數大幅回升,是否意味著經濟企穩?隨著疫情的擴散,3月下旬,多國採取了封鎖邊境、停飛航班等措施,外貿訂單流失現象頻現,對我國出口造成了什麼影響?3月31日下午,時代財經專訪了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北大國發院兼職教授徐高。
  • 雙面「廢鈔令」 印度經濟兩難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印度2016-2017財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6.1%,創兩年多以來最低增速(2014年四季度為6%)。與三季度的7%相比,經濟增速下降明顯,這對遠在歐洲尋求經濟合作的莫迪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據悉,此數據與一些機構預測相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