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面「廢鈔令」 印度經濟兩難)
自上任以來,印度總理莫迪就在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腐敗和黑錢交易無疑是他必須直面的「劫」。出牌「廢鈔令」雖獲得群眾叫好,但印度經濟卻沒有「飛升」。莫迪「非常規」的經濟改革背後究竟是孤注一擲的賭博還是暗藏玄機的思慮?而印度經濟又該如何尋求突圍呢?
印度經濟「飛不動」
自印度實施大額紙幣禁令造成現金短缺以來,印度阻礙市場有效性增長的結構性瓶頸問題得到緩解。包括IMF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紛紛預測未來印度經濟增速將飛漲,但近期有數據顯示,印度經濟並沒有「飛起來」。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印度2016-2017財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6.1%,創兩年多以來最低增速(2014年四季度為6%)。與三季度的7%相比,經濟增速下降明顯,這對遠在歐洲尋求經濟合作的莫迪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
據悉,此數據與一些機構預測相差較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當天還預測2016-2017財年印度經濟增速將達7.5%,2017-2018財年則有望達到7.7%。
分部門看,印度在農業、製造和服務業等支柱行業經濟活動增速出現快速滑坡,農林牧漁業增長5.2%,製造業增速由上季度的8.2%降至5.3%,低收入全體居多的建築業甚至出現了3.7%的萎縮,外界推測這與「廢鈔令」應該有直接關係。
印度大型私人商業銀行耶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邵巴達·饒將經濟增速放緩的核心因素歸於「廢鈔令」。饒說:「 廢鈔令 對經濟的衝擊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廢鈔令 對市場需求衝擊較大,印度經濟在短期內出現波動,但無論積極還是負面的影響都是暫時的。一旦鈔票恢復供給,市場需求穩定,印度經濟就能夠恢復正常。按照預期,未來印度GDP將反彈至7.5%-7.8%,事實證明這一預測還是比較準確的」。
「廢鈔令」激起千層浪
去年11月8日晚,莫迪在對全國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為打擊腐敗和猖獗的黑錢交易,廢除市面上流通的舊版500盧比和1000盧比兩種面值貨幣,當天午夜起立即生效。這導致約佔流通貨幣總值86%的鈔票失效,給習慣於現金交易的印度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其中資金密集型行業受衝擊尤為嚴重。
有分析認為,「廢鈔令」將帶來納稅人口大增。長期以來,印度政府為民眾逃稅嚴重的問題而苦惱。2016財年,印度只有3700萬人進行了稅收申報,廢幣行動需要民眾到銀行將手中持有的這兩種紙幣兌換成新鈔,這可以幫助稅務機關獲取儘可能全面的居民存款信息。
但劉小雪指出,消除黑色經濟並不能完全依靠「廢鈔令」,打擊假鈔和反腐也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印度的經濟弊病更多在於稅務系統本身,「廢鈔令」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曝光個人逃稅問題,但個人所得稅在印度的稅收中所佔比重並不高,而且GDP增長必然帶來稅收的增加,這不能說明是廢幣行動的功勞。
事實證明,「廢鈔令」帶來的陣痛還在繼續,為了打擊腐敗和黑錢,莫迪幾乎「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廢鈔令實施伊始,全國僅剩下15%的貨幣繼續流通,銀行換鈔隊伍大排長龍,而以現金交易為主體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根據今年3月印度聯邦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去年四季度印度GDP年化增速為7%,同比下滑0.4%,遠好於市場預期的6.4%,一度打消了市場的擔憂,莫迪也在隨後的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
劉小雪認為,莫迪這項舉措的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如果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莫迪在一夜之間宣布廢鈔是「非常規」的,但事實上,「廢鈔令」針對的是個人貪汙腐敗,「讓黑錢花不出去了」。這幫助莫迪樹立了「反腐鬥士」的形象,讓他在民眾中的聲望大大提高,這在今年初的幾次地方選舉中得到了體現。
莫迪改革「下猛藥」
莫迪政府的廢鈔顯然有「賭」的意味,既賭政府的執行力,也賭社會的承受力,賭這項改革獲得成果能夠跑贏它對經濟及社會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而導致人心渙散。其實,莫迪上臺後便大刀闊斧推進改革,希望藉此提振印度經濟的競爭力,從國外吸引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除了「廢鈔令」,莫迪努力調整聯邦政府的機構設置與運行機制,清除以往積弊,提高行政效率與施政能力;他還制定與實施了「印度製造」、「數字印度」等多項發展規劃;此外,莫迪頻繁開展外交活動,不遺餘力地宣傳印度,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印度。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不能將數據過分解讀。經濟增速下滑不應該單歸因於「廢鈔令」,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抬升生產者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能。
瑞穗銀行印度分析師Tirthankar Patnaik認為,一季度經濟數據令人失望,但應該反映了廢鈔的極端影響,印度央行或在下次政策會議上有所行動。評級機構穆迪則更為樂觀,認為印度經濟在未來3-4年的增速將逐漸達到8%。
除了期望「廢鈔令」的影響逐漸減弱以外,印度還把希望寄托在稅改上。今年3月,印度下院通過《商品服務稅法》(GST),將統一原本獨立的中央及各邦稅務體制。新的《商品服務稅法》將只針對消費環節徵稅(相當於增值稅),可以有效避免重複徵稅現象,進而有效減輕印度境內企業的稅務負擔。曾有分析指出,新稅法實施後印度經濟增長率有望額外增加2%。按計劃,印度政府準備7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稅法。
作為印度1947年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建國後最大的稅務改革,GST也經歷了馬拉松式的長跑。GST最早在2006年由時任財政部長P. Chidambaram提出,原計劃在2010年4月推出,但由於邦政府擔心GST實施將導致其稅收收入下降,一直被推遲。
劉小雪認為,「莫迪非常善於自我宣傳,一些避重就輕的提議成功地將他塑造成一名 改革家 ,但實際上這些改革都是謹慎地建立在共識基礎上的,而且很多是由前任政府提出,但是由於當時經濟環境限制以及黨派之間的鬥爭,導致這些措施不能付諸實踐。可以說莫迪是乘了前人之涼」。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生 高蕊/文 李烝/制表
印度2016-2017財年GDP增速
一季度7.2%
二季度7.4%
三季度7%
四季度6.1%
(原標題:雙面「廢鈔令」 印度經濟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