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印度廢鈔令事件,普通農民卻承受後果!

2020-12-06 騰訊網

感謝閱讀本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今天帶大家了解印度的廢鈔事件。

2016年11月15日,印度新德裡的一家銀行門前排起了長隊,人們懷著成捆的鈔票焦急的等待著。

這種情形已經持續了一周,一周前民眾突然接到通知,市場流通的500和一千盧比紙幣立即作廢,12月30日前必須去銀行兌換新版紙幣,消息一出,全印度炸開了鍋,在印度近90%的交易依賴現金,廢鈔令一出,新鈔供應不足造成流動性短缺,企業收入巨降80%,民眾急需換鈔,全國的銀行門前都是人頭攢動,踩踏事件時有發生,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偏遠村莊,甚至有村民誤以為積蓄清零絕望自殺。

為什麼要突然廢鈔呢,官方解釋是這樣的,流通中的現金難以監管,2007年黑色經濟戰印度經濟的23%,廢鈔令能廢除違法者手中的黑錢,如果去銀行兌換新鈔,錢財就會在金融系統留下痕跡,被徵收所得稅。如果有見不得光的違法收入,為了避免向監管機構解釋來源就只能捂在懷中等待作廢。

想在廢鈔前把錢花出去,已經沒有商家願意接受舊版貨幣,不過也有學者推測廢鈔令的初衷是這樣的,2015年印度GDP超過2萬億美元,國債5000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只有3700億美元,印度有點囊中羞澀,廢鈔令一下,因各種原因無法兌換的舊鈔面值就成了國家財產,充實了國庫,還保護了外匯儲備。

關於印度廢鈔的廣泛討論很快被其他新聞取代,一年過去只有經濟學家還在關注改革的結果。2017年英國廣播公司報導99%的舊版盧比回歸銀行系統,也就是說大部分黑錢持有者還是成功藉助他人的合法身份把現金存入了銀行系統,而在廢鈔令的衝擊下約25萬家私企倒閉,大量工人失業,經濟增長率大幅回落!有人認為過激政策造成的代價才剛剛開始,還有人認為廢鈔令也不是全無攻擊,至少大量資本流入銀行,降低了貸款成本,不管廢鈔令結果如何,這樣大動幹戈的政策,都足以成為寫入金融史的特殊案例。

今天就到這裡了,喜歡請關注,我是網際網路小跑腿,每天更新網際網路熱點,帶你更快了解網際網路資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印度大選|「廢鈔令」陰霾
    「廢鈔令本身不會直接影響公民在當前選舉中的投票模式。」印度獨立經濟學家、前印度工業聯合會經濟政策和研究部主任Shobha Ahuja的觀點較為樂觀,她日前告訴澎湃新聞說,不過,間接影響仍然揮之不去,「在某種程度上,廢鈔令導致了經濟和產業的放緩。包括商人、農民、小企業家在內的零售部門受到了打擊。具有倍增效應的房地產行業一直低迷。
  • 印度官方首次承認廢鈔令損害經濟 曾稱取得成功
    據第一財經1月31日報導,印度政府31日承認,去年採取頗受爭議的「廢鈔令」已經對印度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發布新財年政府預算報告前一天,印度發布了本國《經濟調查報告》,認為「廢鈔令」等措施確實減緩了印度的經濟增速。
  • 雙面「廢鈔令」 印度經濟兩難
    出牌「廢鈔令」雖獲得群眾叫好,但印度經濟卻沒有「飛升」。莫迪「非常規」的經濟改革背後究竟是孤注一擲的賭博還是暗藏玄機的思慮?而印度經濟又該如何尋求突圍呢?印度經濟「飛不動」自印度實施大額紙幣禁令造成現金短缺以來,印度阻礙市場有效性增長的結構性瓶頸問題得到緩解。包括IMF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紛紛預測未來印度經濟增速將飛漲,但近期有數據顯示,印度經濟並沒有「飛起來」。
  • 印度「廢鈔令」未改「現金為王」(經濟透視)
    時值印度頒布「廢鈔令」一周年,兩組數據耐人尋味:一是印度儲備銀行近日稱,99%的作廢鈔票已返回到銀行。這意味著只有1%的所謂「黑錢」被打掉了,價值約24億美元,而去年印度政府僅製作新鈔就花費了近12億美元;二是印度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0月,印度國民持有的現金比「廢鈔令」公布幾周前的去年10月僅減少約9%,較去年11月「廢鈔令」公布當月持現規模還增加了約1.4%。這說明印度人依賴現金的現狀並未根本改變,經歷了幾個月「不得不」採用的電子支付後,印度社會再次恢復了「現金為王」的本來面貌。
  • 印度「廢鈔令」下產生大批「絕望主婦」
    人民網訊  印度央行最近公布了2016—2017財年的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自去年11月實施「廢鈔令」以來,約99%的舊版500和1000盧比被回收到銀行系統。這個原本以打擊洗黑錢行為和解決偽鈔問題的行動卻給普通的印度家庭帶來了深深地傷害,由此產生了一大批「絕望的主婦」。
  • 印度「廢鈔令」背後的政策隱憂
    莫迪就任總理後,出臺了一系列反腐政策,如通過反腐敗法案,同時命令印度央行和調查機構嚴查海外帳戶,力推公布官員財產。這次「廢鈔」事件,也是莫迪政府針對反腐敗祭出的一大殺招。莫迪希望通過「廢鈔」達到幾個目的。
  • 印度廢鈔令致遊客賣藝 真的起到打擊黑錢等效果嗎?
    原標題:印度「廢鈔令」餘波遠未絕    11月17日,在印度的海得拉巴,人們在銀行門口排隊等待兌換新版盧比。新華社/美聯  印度政府更換大面額紙幣的「廢鈔令」出臺已有多日,這一突然決定激起的強烈反響仍未退去。
  • 印度廢鈔:莫迪大冒險
    今年風調雨順,農民們本以為可以稍稍鬆一口氣,突如其來的廢鈔讓一切都亂了套:在農村,電子交易和信用交易幾乎為零,差不多所有交易都必須使用這兩種紙幣,如今在許多地方,農副產品的買、賣,生產生活資料的交易,幾乎完全陷入癱瘓,有些地方開始恢復「抱布貿絲」的物物交換,更有絕望的農民和蔬菜商向媒體哭訴「能給我莫迪的電話號碼麼,我想問他這一切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 關於印度「廢鈔令」你需要知道的
    印度政府驚世駭俗的「廢鈔令」實施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最後的12月30日大限即將到來。這一個多月來,印度老百姓的生活及各行各業在「廢鈔令」下的生存狀態究竟是什麼樣的?  給民眾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在「廢鈔令」宣布後的第二天,印度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銀行開始大排長龍,民眾開始進入起早貪黑排隊換錢行列。但大部分人會面臨銀行新鈔不足而不得不打道回府,次日從頭再排的窘境。
  • 印度「廢鈔令」影響波及尼泊爾
    印度宣布禁止流通舊版500和1000面額盧比的影響已經波及鄰國尼泊爾。尼泊爾政府日前向印度政府提出,希望對方能夠提供合法方式方便尼泊爾人兌換手中的舊版印度盧比。
  • 「廢鈔令」掣肘印度經濟增長 一季度GDP增長遠低預期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由此前發布的「廢鈔令」所致。如果其產生的負面影響繼續發酵,該國經濟增速有可能繼續放緩,未來還將對金融市場、資金流向產生負面影響。  「廢鈔令」影響印度經濟  印度中央統計局數據還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裡,印度全年經濟增速僅為7.1%,較前一財年8%的增速大幅下降。
  • 「廢鈔令」陰影繼續蔓延 印度一季度GDP增長大降至6.1%
    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長大滑坡。印度總理穆迪在去年11月推行的「廢鈔令」嚴重拖累經濟發展。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該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遠低於路透經濟學家預期的7.1%,也低於此前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速。
  • 印度「廢鈔令」致外國遊客無錢可花 無奈街頭賣藝
    印度「廢鈔令」致外國遊客無錢可花 無奈街頭賣藝  原標題:印度「廢鈔令」致外國遊客無錢可花,無奈街頭賣藝  環球網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29日報導稱,受全印「廢鈔令」的影響,來到印度聖城「布希格爾」的外國遊客淪落到「身無分文」的境地,為此,他們不得不採取街頭賣藝的方式賺錢。
  • 印度「廢鈔令」挖出超級富豪 富過馬雲王健林
    原標題:印度一紙「廢鈔令」挖出超級富豪 富過馬雲王健林  據彭博社報導,這次轟轟烈烈的印度廢鈔行動中,意外驚現一個隱形的「全國新首富家族」,坐擁290億美元財富。  最近,印度人民叫苦不迭,民怨沸騰。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總理莫迪下達的一紙「廢鈔令」。
  • 印度經濟增速驟降至6.1% 莫迪咽「廢鈔令」苦果
    數據表明,印度總理莫迪去年提出的「廢鈔令」帶來的陣痛還在繼續,為了打擊腐敗和黑錢,莫迪幾乎「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廢鈔令實施伊始,全國僅剩下15%的貨幣繼續流通,銀行換鈔隊伍大排長龍,而以現金交易為主體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 廢鈔令實施一周年未能消除黑錢,卻促進了印度電子支付的流行
    2016年11月8日晚,印度總理莫迪代表政府和中央銀行突然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廢除500和1000盧比的大額鈔票,旨在消除印度社會上的「黑錢」。在廢鈔令一周年之際,甘地在《金融時報》刊文抗議,稱莫迪的改革削弱印度經濟能力。
  • 這些國家相繼推行「廢鈔令」 背後原因卻不同
    說歸說,「廢鈔令」玩起來也要命  印尼「廢鈔」還只是說說,早就付諸實踐的印度和委內瑞拉都取得什麼的效果呢?讓我們往下看。  對印度來說,「廢鈔令」一出,到銀行排隊換鈔成了頭等大事,甚至出現了徹夜排隊換鈔致死的新聞。
  • 「廢鈔令」衝擊手機零售業 印度富士康1/4員工被迫休假
    【觀察者網 綜合】印度總理莫迪在上月推出「廢鈔令」後,導致國內出現嚴重現金短缺,甚至衝擊了一些行業的銷售。 據印度《經濟時報》12日報導,受此影響,印度富士康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50%,富士康不得不讓員工休假以削減產能。目前,在印度富士康共8000名員工中,約有1/4帶薪休假兩周。
  • 印度廢鈔令推行近一年舊幣回收超98%,成敗引發爭議
    印度廢鈔令推行近一年舊幣回收超98%,成敗引發爭議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佩 2017-08-3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
  • 印度第二季度GDP增速創三年最低,印財長:不能只怪廢鈔令
    印度第二季度GDP增速創三年最低,印財長:不能只怪廢鈔令 澎湃新聞記者 劉樂凱 2017-09-01 10:46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