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看一個營銷策劃案的時候一直沒有理解是為什麼。現在也許清楚了,很多時候真的只有真的陷入其中才會感受更深,更加真切。
在一條街上有兩家相同類型的店鋪,兩家商鋪一個做著八折活動生意爆紅,另外一家商鋪無人問津,兩家商鋪的老闆是同一個人,老闆追求的自然是利潤最大化,不管哪家店生意好都是自己賺錢了。表面上這樣的營銷手法是非常好的。仔細看的時候其實不是的,現實中很少會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更多的是兩家不同的商鋪,兩個不同的老闆在運作,在這條街上出現的利潤最大化的反而是那些操控著這條街的人。
假設兩家商鋪在一個商場裡面,兩家商鋪的營業額是要計算在商場日銷售額上面的。不管哪家生意好,這個商場的老闆肯定是收益最大的,兩家商鋪同時帶來的營業額店鋪要算在商場的營收裡面。作為商場管理者而言最好是兩家營業額都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業績放在那裡,這樣在晉升的時候會有更多的話語權,單日的營業額越高,好處越大。
最為兩家商鋪的老闆而言,自然會有一個哭一個笑。商業競爭殘酷的在於一家紅紅火火,一家無人問津。先說盈利的一家,生意越好,想要得到的也就會越多,想要佔有的營業額也就會更多,誰也不知道明天自己可以賺到多少錢,自然是越多越好。先決條件是生意差的那家商鋪一直存在,盈利的商家才能夠保證自己賺的一定會比兩家營業額不相上下的多得多。在這場博弈中可以發現這兩家其實是一體的,生意好說明盈利的商家佔據的市場份額會更多,不盈利的自然會佔領更少的份額,這個份額不管什麼時候只會增加或者減少,要麼兩家都不好,要麼兩家都好,還有一種是一家好,一家不好。存在競爭關係的兩家店最恐怖的在於沒有競爭對手,即使這兩家相差甚遠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競爭對手。
在這個商場中只有商場才是最大的獲利者,它可以決定兩家商鋪存在與否,同時可以利用他們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兩家商鋪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一家好一家不好勢必存在,但是如果一家換了,另外一家也是一定會受到影響的,很多時候想要換一個業態競爭其實是很難的,只有相同業態競爭才能夠更加和諧穩定的發展下去,不管哪一家都是一榮俱榮同,一損俱損的存在,一家不在了,誰也不會知道下一家會是做什麼的,甚至生意如何。
古代皇帝最重權衡之術,文武或者派系平衡,一旦某一方失衡,皇帝的寶座坐的就不會很安穩了。現在商業競爭也是一樣的,就像目前的市場,配送的競爭配送的,支付的競爭支付的,一家獨大的企業很少,有一些一家獨大的企業直接由國家掌控。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或許是大自然最殘酷的法則,確是因此而顯得團結合作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