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200㎡餐廳,為博眼球在天花上綴滿巨型蟲蛹,讓人不適!

2021-01-08 吉祥愛家屋

這是一個消費個性的時代,很多公共的服務性空間,利用浮誇的裝修來博眼球,希望能帶來眾多流量,在這當中有些成功的,也有些因為太誇張讓眾人無法接受的。

下面說的這個案例是一家餐廳,餐廳本應該是可以讓人放鬆心情,好好滿足口腹之慾的地方,而這家餐廳的設計超有個性,其中最獨特有趣的莫過於餐廳天花上用竹子製成的漁網裝飾。對於這個設計大眾有褒有貶,下面我們來看看。

這是一家以香料為主題的餐廳,面積不大,只有200㎡,餐廳主人非常有個性,也很注重對環境的營造。他希望能夠用香料的香氣來影響客人的情緒、食慾和感受,也希望能用獨特的裝修效果吸引客人來就餐。

一進入餐廳就讓人感覺很溫暖,牆面、地面、天花板上都用紅磚包裡,廳前正對入口有一個前臺,還有三面鏡子。

餐廳裡面有一個大廳,為了更突出主題,設計師在天花板上安裝了600個越南產的用竹子製成的漁簍,綴滿了整個天花,大廳中還有8 個雕花木柱,非常有特色。

一眼看去,天花上的漁網裝飾好像巨型蟲子的蛹,這樣密集排列讓人有點心生恐懼,也讓人感覺稍有不適。

如果我們不局限於自己的想法,用包容的眼光仔細看時,反而覺得這個想法很獨特,非常好,比起有些毫無創意的設計來說更有意思,如果能親自去現場體驗並觀察那些細節的話,你也會為這樣的創意來點讚的。

大廳盡頭的牆上,有 52 個小瓶,裡面全部裝著各種香料,來呼應餐廳的主題。

當把餐廳的燈光打開時,光線透過天花上的漁簍灑下來時,在桌子和柱子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很有意境,讓人感覺非常舒適。

不知道你對於這個餐廳的設計是褒還是貶呢?如果在這樣的餐廳享受美食,你會樂意嗎?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玻璃房裡塞下廚房、餐廳和島臺,還有190個28寸行李箱,這個105㎡的...
    兔太對家的期待其實挺簡單的就是要有個大大的餐廚空間可以放得下高櫃、烤箱、蒸箱、微波爐以及洗碗機、大水槽,要雙開冰箱、中島臺儲物空間要開放與封閉相結合不能把所有的東西簡單的堆在一起位置:福建 廈門戶型:3室2廳使用面積:108平米裝修花費:42萬元(含家電)①敲掉幾乎所有能敲的牆串聯整個空間:廚+餐+客+書房保證客廳有正好3m面寬後其他寬度留給廚房和餐廳
  • 膽小勿入丨25種無孔不入又超級恐怖的昆蟲(圖為巨型水蟲)!
    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會遇到一件感到恐懼的的事,也許是一次公眾演講、也許是遇到鬼又或者是獨自面臨死亡。然而,人類對昆蟲有著本能的恐懼。
  • 蛹蟲草之我見
    95%以上的人在認知上存在著偏差。有的人認為是蟲,有的人認為是草,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蟲草,歸根結底的說,它是微生物,是一種真菌。幼蟲不小心感染了蟲草菌後,菌體會在幼蟲體內繁殖,逐步消化掉幼蟲體內的養分而長成的一種真菌體,這種真菌體就是我們市面上見到的冬蟲夏草。那什麼是蛹蟲草呢?顧名思義,就是昆蟲在蛹的階段或者成蛹的階段感染了蟲草菌,最後蛹體自身營養成分被菌體消化掉而形成的真菌體。
  • 博比特蟲能吃嗎?巨型博比特蟲有天敵嗎?
    &nbsp&nbsp&nbsp&nbsp博比特蟲能吃嗎?巨型博比特蟲有天敵嗎?如果小魚只把博比特蟲當做普通蟲子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成為它的盤中餐。博比特蟲被認為世界上體型最大最長的多毛類動物,別看它只是一隻不起眼的大蟲子,但是它可是堪比恐龍鱷魚的兇猛肉食動物,對於那些遊經博比特蟲身邊的魚類它從不放過,而巨型博比特蟲體型甚至能夠達到3-5米!
  • 世界上最後一個天花病毒感染者,死於1978年
    早在公元前1145年就有天花疾病殺死埃及法老的記錄,天花病毒引起的古老疾病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3000年,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疾病之一。直到1977年,索馬利亞的一位天花患者成為最後一個已知的自然病例,人類終於用天花疫苗完全控制住疾病的傳播。
  • 男孩撿到普通蟲蛹卻孵出驚喜 長尾水青蛾竟是這般美
    男孩撿到普通蟲蛹卻孵出驚喜 長尾水青蛾竟是這般美時間:2017-02-22 19:29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孩撿到普通蟲蛹卻孵出驚喜 長尾水青蛾竟是這般美 國外一名熱愛昆蟲的小男孩在野外撿回一個蟲蛹,本來以為裡面是一隻普通的毛毛蟲,沒想到最後孵化出的東西給了他巨大驚喜
  • 沈佳欣質問鍾院士,是勇敢質疑,還是博人眼球?
    11月27日晚,女演員沈佳欣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發文,大放闕詞質疑院士,這段文字發布沒多久就得到了三萬多人評論和兩千多條轉發,轟動網絡,登上了各大平臺熱搜榜首。隨著事件持續發酵,網友們的觀點也分為了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方認為沈佳欣所謂的「質疑」其實是詆毀,是在博人眼球,鍾院士在疫情期間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沈佳欣以這樣的態度質問院士著實不應該。另一方認為公眾人物接受質疑和監督是文明的體現,無論地位高低,每個人都有提出質疑的權利。面對質疑,只要正面回應即可。
  • 為博眼球散布謠言,真相大白害人害己
    編者按:為加強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律普及工作,弘揚網信法治文化建設,提升網民法律素養和法治觀念,由河北省網信辦主辦,長城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河北網信普法」活動正式開展。為確保網信普法宣傳入腦入心,生動形象普及法律知識,活動將創作一批新穎的網信普法宣傳作品,提升宣傳效果,形成濃厚的普法氛圍。今天推出《為博眼球散布謠言,真相大白害人害己》。長城網訊(記者 王珂)近期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但有一些網民卻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甚至製造、傳播謠言,給人們帶來恐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 餐廳賣「軟色情」到底是春藥還是毒藥?
    「這樣的餐廳太傷風敗俗了。」一些上了歲數的女性市民來該餐廳裡吃飯,沒想到一些美女身著比基尼當上了服務員,有些無法接受。品牌名上都說:一個好名字,勝過年薪百萬營銷總監。因此,為了降低傳播成本,越來越多的餐廳在名字上下功夫,試圖通過與眾不同的品牌名,一下子就抓住顧客的眼球,形成獨特的記憶點。
  • 南京女主200㎡大平層,為追求大空間感,她執意拆掉兩個房間
    不過在本期分享的案例中,即便屋主的新房面積擁有200㎡,但在空間布局上,也還是為了追求大空間感,執意要拆掉兩個房間。當然,從最後的效果上來看,也的確將新房的空間優勢,給再次提了一個檔次,看起來非常的大氣!
  • 肖戰連續被蹭熱度,他們為了吸人眼球的博人關注,毫無底線可言
    有些人為了出名,為了吸人眼球博人關注,行事毫無底線可言。蹭熱度,打擦邊球等等,只能能用的手段,他們都信手拈來。 這些人正是利用肖戰的名氣,為自己賺了熱度,也給自己增加了流量和關注度。
  • 為博人眼球,唐山一男子故意把核酸報告改為陽性被行政處罰
    但有一些人為博眼球,惡意篡改核酸檢測結果,在網絡上發布不實信息,甚至製造傳播謠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近日,豐南區公安局接上級公安機關派發線索,有人在社交軟體中散布謠言「我在豐南區中醫院做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經查,該內容系陳某(男,豐南區人)為找工作需要,在豐南區中醫院進行了核酸檢測,呈陰性。
  • 盤點全球巨型生物:以死鯨為食的大王具足蟲
    原標題:盤點全球巨型生物:以死鯨為食的大王具足蟲   盤點全球巨型生物:以死鯨為食的大王具足蟲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世界上總有些動物長的體型格外巨大,如果用人類來打個比方,就像籃球運動員跟普通人的體型差距一樣。
  • 為了博人眼球難道沒有底線嗎?
    日前,某地高架橋上一男子深夜在高架上狂奔的視頻引起了交警的注意。隨後,交警立即聯繫到了發布視頻的高某,並傳喚其到大隊接受處理。經初步調查,高某為吸引眼球,於是想起了在高架上拍攝「勵志」短視頻,並將視頻分享到朋友圈及其他短視頻平臺。
  • 清朝時貴族們十分害怕天花,康熙是因為得了天花不死才當上皇帝的
    發病後通過病毒血症播散到全身,症狀表現為初期高熱,頭、身痛,四五天後顏面及軀幹出現丘疹,不久變為水泡、膿皰、濃血泡......由於病情來勢兇猛,當時又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故死亡率極高。16至17世紀,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歐洲,痘疫流行甚廣,許多國家半數以上的人臉上布滿痘痕,甚至墓穴遍野。
  • 小男孩撿回一隻蟲蛹,以為會孵出蝴蝶,結果眼前這生物讓人傻了眼
    國外的人都比較豪放,並且很多人還都很大膽,以至於有一些小朋友都愛到野外去探索大自然中好玩的事情 就有一位國外的小男孩兒,他有一天就跑到了野外玩耍,他在玩的時候就在路邊看到了一隻蟲蛹。
  • 濟南:第三代美國白蛾殲滅戰打響 降低蟲蛹越冬密度
    中國園林網9月15日消息:由於第三代美國白蛾危害期正值全運會、園博會和新中國60華誕等重大活動舉辦期間,日前,我市打響了第三代美國白蛾殲滅戰,將最大限度地降低蟲蛹越冬密度。
  • 為博關注讓狗當大胃王,強迫吃辣椒跳跳糖,一次吃100種零食!
    為博關注讓狗當大胃王,強迫吃辣椒跳跳糖,一次吃100種零食! 大家應該都知道「大胃王吃播」吧 其實正常的吃播沒什麼問題 也是一種分享生活的方式嘛 但是有些人為了吸引眼球
  • 對疾病和寄生蟲的厭惡感非恐懼
    許多人都會對一大堆密集排列的圓形物體或孔洞——比如蜂窩、蓮蓬甚至充氣巧克力——感到厭惡。現在,科學家為這一現象找到了根源。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開放獲取的PeerJ期刊上。  研究人員希望了解人在觀看那些看似無害的孔洞圖片時,是否也會產生同樣的生理反應。他們使用眼球追蹤技術來測量瞳孔大小的變化,以區分研究對象對孔洞圖像、威脅動物圖像和中性圖像的反應。
  • 世界十種體積最大的蟲:古老巨型蟲體長達2.4米
    古老的巨型蟲 古老的巨型蟲 巨脈蜻蜓的翼展達2.5英尺(0.75米) 科學家認為它們主要吃其他會飛的和爬行昆蟲地質、環境等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對遺傳信息產生持續性影響,地球上的生命史是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