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短暫的一生,像一顆流星划過天際,留給世人光華和美好
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東總布胡同。東總布胡同10號(今為23號)是俄文專修館,當年瞿秋白來京後就是在那裡刻苦進修俄文。他曾作為俄文專修館的學生代表參與各種愛國運動,並利用平生所學閱讀了大量俄國優秀小說,提筆翻譯了不少名家的文學作品和政治著作,就義時從容高唱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可以說瞿秋白的一生都深受俄文專修館的影響,他的革命生涯和文學之路與他所接觸的俄國文化密不可分。
1917年春天,瞿秋白投奔堂兄來到北京。他原本的志向是報考北京大學,但當時大學的學膳費非常高昂,他無力支付,堂兄也愛莫能助,因此只好參加普通的文官考試,以減輕在經濟上的負擔。可惜瞿秋白並沒有通過考試,大考過後,他閒置了一段時間。7月,張勳帶領辮子軍復闢,堂兄為了家人安全考慮,託付瞿秋白帶著家眷暫時到漢口躲避兵災。復闢事件結束後,瞿秋白又隨同家人回到了北京。此後一段時間他在北京大學旁聽課程。
回到北京時,北國的風情深深地吸引了這位江南遊子。閒暇時瞿秋白經常漫步古都,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蹟,查閱了一些地方的史料典籍,感嘆歲月滄桑和世事變遷,歷史的厚重感讓他由衷發出一聲嘆息。然而瞿秋白來京不是為了當遊客的,他很快繼續走上了求學之路,考入了完全免費的俄文專修館,從此與東總布胡同結下了不解之緣。俄文專修館設於東總布胡同內,是一座西式風格的一層建築,前身是東省鐵路學堂,民國元年(1912)成為俄文專修館,對外免費招收學生,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個學習班。
瞿秋白畢業於第一屆甲班進入了專修館,屬於第二屆甲班的學生。在俄文專修館學習的那段歲月,瞿秋白是班上最用功的學生,每次考試他都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那時俄文專修館也開設了文課,所有學生都必須參加這一課程的學習,瞿秋白很有文採,他寫下的每篇作文都被印刷出來供全體學生傳閱,以致他蜚聲校園,幾乎人盡皆知。瞿秋白見聞廣博、記憶力極強,不但能夠出色地完成學科作業,還能有效利用其他時間自學英語、法語、社會科學和哲學。他常常挑燈夜讀,熬到凌晨兩三點鐘才休息。
為了養家餬口,他又在一個法語補習班兼職,還親自編寫了一套法語教材。後來瞿秋白隨堂兄一起搬遷到東觀音寺草廠胡同的宅院裡居住。堂兄的收入微薄,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艱苦。平時就吃白蘿蔔和一兩塊乾貝或者少量蝦米,並輔以碗不加作料的湯水,可謂是粗茶淡飯。北京的冬天非常寒冷,富家子弟穿著昂貴的裘衣禦寒,仍感覺冷,瞿秋白只穿著單薄的袷衣就挺過了整個冬天。在東總布胡同學習俄文時,瞿秋白在京城幾乎沒有朋友,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埋頭苦讀上,和同齡人甚少交流,也從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那時的他顯得分外孤僻。
直到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瞿秋白孤寂的生活方式才得以轉變,他的辯才和組織才幹得到了充分展現。瞿秋白積極投身於這場火熱的愛國運動中,他被推選為俄文專修館學生代表,帶領青年學生參加了天安門遊行和火燒趙家樓的活動。5月5日,北京各大學校學生以罷課的形式支持五四愛國運動。5月6日,學校聯合會成立,瞿秋白以俄文專修館學生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會議,並成為學聯的評議部議員之一,設法營救被捕的大學生和挽留北大校長蔡元培。
5月14日,北京政府迫於壓力,同意挽留蔡元培,但拒絕免去曹汝霖、陸宗輿的職務,並恐嚇和鎮壓學生運動。北洋政府的行為引起學生群情激奮,5月19日起各大高校實行總罷課。瞿秋白成為學聯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眾多年輕人之中,他憑藉穩重的個性和出色的辨才,對學生運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終北洋政府不得不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的職務,並改變籤訂賣國合約的初衷,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1920年3月,瞿秋白出席了李大釗領導的「馬克思主義研討會」,逐漸轉變成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同年10月,他離開了東總布胡同去了莫斯科。1922年他加入了共產黨,年底回國,翻譯了許多俄國革命和馬列主義的專注,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瞿秋白除了翻譯一些革命專著外,也翻譯過少量文學作品。由於俄文專修館的課本介紹了許多諸如普希金、託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等詩人和小說家的文學作品,瞿秋白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翻譯過託爾斯泰的《閒談》、《復活》和果戈理的《僕御室》、《婦女》。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6月,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英勇就義,時年36歲。
可以說是北京的五四運動培育了瞿秋白,是東總布胡同的俄文專修館使瞿秋白登上了各種愛國運動的舞臺。當我們再次踏入東總布胡同,不禁會想起瞿秋白短暫但卻璀璨的一生,他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划過天際,留給世人的是永恆的光華和美好。如今這條胡同帶給我們的理念是,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國家和社會,像瞿秋白一樣貢獻自己的光和熱,不為環境所苦、不為世事所累,為國家前途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與其他人一起分享。